雙方兩敗俱傷,那貓兒趴在一邊,握著鞭子的手,泛出若隱若現的藍光。若還有十足的功力,便不至如此。只是之前,茅山,毗陵連連數戰,接連損傷精元,致使渾身現在已經遍體鱗傷,人形也能在維持,在一旁只能喘氣。先做調息,再行動手。

那青牛兒本是奉道祖之命,替陸若樸經歷劫數而來,只待完成使命回覆法旨意,卻不知有六耳貓也是其中一環,加上貓兒愛樸之切,出言辱罵,未有言語說明,只當她是尋釁滋事的山頭妖孽,故此爭鬥不休。 此番見那貓兒,身上已散妖氣,欲將化為原形,雙眼一道青光,定看她身軀。挑住清風槍,直撲貓兒面門。眼見槍到身後,貓兒即刻命喪,卻見貓兒一個回頭。 藍光一現,現出巨型六耳貓首,現出貓兒將那清風槍一口咬住,雙手往前一匍匐,雙腿往後一伸,四肢漸漸生出白色的毛來。身後化出四條尾巴,仍帶著藍光隱隱。 青牛兒冷笑一聲,伸出掌心,從掌心飛出一道小火球,擊往貓兒口中。貓兒見勢不妙,靈縱一躍,牛兒捻訣,將火球幻化成數道火束包圍貓兒。貓兒咬碎清風槍,將碎片往嘴裡吞嚥。忽然雙眼一道藍光,適才的碎片化成許多藍色的冰箭,齊齊飛向火束。最終一藍一黃,形成數道幻滅。

貓兒見所處之地,有許多碎石,吸一口氣,吐出一陣狂風,將碎石全部聚集在一起,牛兒見勢不妙,正欲躲避。卻只見貓兒吐出數道藍石,擊打在牛兒的身上,根本避之不及。 那牛兒忍耐疼痛,忽然哞的一聲,朝天一吼,化出一道強烈的紅光,紅光降落牛兒身旁,牛兒褪去人形。也化作一匹青牛,生出一雙尖銳的牛角,哞的一聲,牛角幻化出無數青藍短匕,往貓兒處襲擊而來。 雙方勢如水火,形成衝擊,兩道怨氣直衝在道祖神像面前,道祖靈機妙算,有所感應。在兜率宮,用拂塵撥開雲霧,只見青牛洞一役,只見牛貓苦鬥,皆現原形,若再相爭下去,必然皆是有損蒼生。 道祖拈鬚一嘆,又靜思沉吟一陣,道:“是了,原是他二人皆受我道法加持。二人又勤修苦練,尚未有過惰性,怪不他二人之修為不相上下。” 二人正相爭間,只聽空中傳來一渾厚的聲音,:“貓兒牛兒住手。”

許多金色碎片從空中落下,形成一道金雨,將他們創傷撫平。二人均覺,體內一股暖流灌滿二人元神之間。 待二人恢復後,瞧得那是道祖的聲音,均拜望天空,叩謝道祖。道祖續道:“青牛兒,你奉我命在此鋪設武曲劫數。如今他已身陷囹圄,遭牢獄之災。待陸若樸人災劫數盡滿,你只需將此事與這貓兒講清便是,怎可動起殺心。” “道祖聖鑑,弟子原在洞中好生修習法術,誠心問道。皆因此妖孽,胡攪蠻纏,出言辱罵,方與她惡鬥不休。”青牛兒叫屈辯理。 貓兒行禮,也說道:“道祖聖鑑,倘若不是他,讓若樸哥哥鋃鐺入獄,受人世之磨,貓兒怎會與他相鬥。

” “貓兒,我特派青牛兒下凡,與他湊成人劫之災,此番因果原是他命中有此一劫,方證將來功德圓滿,位列仙班。”道祖眼睛微微眯起,嘴角輕輕上揚,和藹的回應著。 那貓兒聽聞道祖說陸若樸,有成仙之慧根,自是欣喜。本欲替他歡喜,卻轉念又想:“他修道多年,下山歷劫拯救蒼生,修成仙道位列仙班自然是好事。但神仙向來都需棄斷凡塵雜念,再無半點七情六慾。我與他二人現在情深義重,鴛盟攜定,姻緣已成。若將來他飛昇仙界,我又該何去何從。”一時躊躇,眉間微微輕皺,若有所思。 正她思索之際,道祖聲音又響起:

“青牛兒,你如今任務已成,本可修成仙體,前往天界授籙仙籍。但因適才,妄動殺念,敗了些許功德,原是要盡褪修為,再從根基修起。但念你,造劫有功,特賜你將功補過,拯救蒼生。

” 青牛兒本來心中憤憤,恨這貓兒阻他成仙之道,只因造劫而差一步之遙。但聽得道祖說,有將功補過一事,亦收起了嗔心,卻也求仙心切。忙問:“還請道祖開示,如何將功補過,拯救蒼生。” “道法自然,何時你替這茅山腳下百姓,做滿千件好事,便可飛昇天界,位列仙班。但萬不可魯莽行事,因善生惡,嗔心滅,仙心成,牛兒,你可明白?” 青牛心中頓悟,點了點頭。後來牛兒功德圓滿之日,留下一青牛塑像為自己金身,保茅山百姓一方平安。茅山百姓,念及他恩情如海深,出資將他打造成黃金的,青牛勸誡,不準奢華。此時,青牛兒,早已位列仙班,心中一顆聖心,憐憫蒼生。茅山百姓卻執意不肯,他相爭不下,他說不妨就將青牛洞改成金牛洞即可。金字和金子相同,也能代表蒼生一片心。後,茅山金牛洞的傳說流傳於句容,鎮江一帶,形成了眾說紛紜的版本,將這美麗而又奇幻的故事,流傳於民間。不過,那是後話了。 道祖見貓兒仍在思想,陸若樸一事,開言點化:

“貓兒,上善若水,劍化為塵。有情無情,皆是眾生。昇仙臺上,一念渡神。因緣際會,前世今生。” 說罷道祖化作一道藍光飛去,留下貓兒獨自咀嚼這二十字真言,始終百思不得其解。忽然掌心一陣疼痛,心中暗叫:“不好,毗陵知府有鬼。

” 那青牛見她遠去,自身收拾一番,正欲回洞打坐修行,卻在一邊看到了一旁散落的貓毛,本來不以為意。但轉念一想:“適才打鬥之時,雖說相爭激烈,卻未曾擊落一絲貓毛,這貓毛從何而來。” 他一聞,眼睛一瞪,立刻飛出一掌,擊碎貓毛。這毛有毒,他運起青眼,四處搜尋,只見此貓毛無數,已形成一股瘴氣。他心想:“莫非,是貓兒不服,故弄玄虛。”可轉念一想道祖的話,便收起嗔心,仔細沉吟想去。 忽然,暗叫一聲:“不好!山腳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