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書房中,韓俊正和納蘭天邊下棋邊聊天,好不愜意。
“愛卿,朕已命趙總管前去宣讀賜婚聖旨,不瞞你說,朕為了皇叔的婚事,頭疼不已,你可真是解了朕的心頭大患。”皇帝重重的拍了拍納蘭天的肩膀,欣慰的說。
“陛下言重了,其實小妹與攝政王日久生情,我只是想成人之美,幫他們一把,不成想陛下早有先見之明,賜婚於他們二人,也算了卻微臣一樁心事。”
“哦,還有這事?愛卿快給朕講講皇叔的戀愛史。”皇帝八卦的潛質發揮的淋漓盡致。
此時,憤怒趕來的韓軒不顧外人在場,大聲質問著韓俊“誰準你插手本王的婚事”
皇帝像丈二的和尚,不明所以“皇叔不是跟納蘭天的妹妹早已海誓山盟,不應如此抗拒賜婚啊”
“海誓山盟?又是哪個膽大包天的奴才在皇帝跟前胡言亂語”韓軒生氣的質問。
“王爺,我可是親眼所見,你跟舍妹在王府整日出雙入對。哦,對了,我好像忘了告訴你,葉舒就是我納蘭家族這一輩唯一的女娘納蘭舒”納蘭天解釋了一番。
“此話當真?那你為何不與舒兒相認”韓軒疑惑不解。
“哎呀,因為舍妹失憶了,我怕說出了她不相信,而且我看得出來,她更信任你。”納蘭天聲音明顯變小,似乎透露著一丟丟心虛。
“哦?失憶,看你這架勢,舒兒失憶八成就是你這親哥哥造成的吧”韓軒挑挑眉,精明的盯著納蘭天,似是要把他的靈魂盯出個窟窿。
“唉,果然什麼事都瞞不過攝政王的眼睛。兩個月前,家父接到皇上中秋夜宴的邀請,因父親年事已高,受不住旅途奔波,便讓我替他前來赴宴,可是舍妹調皮,非要跟著我一起來,豈料家裡一聽能夠短暫擺脫舍妹的調皮搗蛋,立刻就答應了”
納蘭天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又繼續繪聲繪色的說“原本一路還算順利,結果行至雲城,恰逢當地七月十五花燈節,我妹妹那個性格你們不瞭解,那是見熱鬧就鑽。我就去給她買個雲片糕的功夫,一回頭人就不見了。當時給我急的,像無頭蒼蠅一樣把整個夜市都翻遍了,也沒找到妹妹。”
納蘭天心虛的說,“我打算一邊趕路一邊打聽妹妹下落,結果剛到盛京吃個飯,就碰見王爺帶著我妹妹也去吃飯,當時給我激動的,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剛興奮不過三秒,就發現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她失憶了,所以我就以借宿王府為由,多番接近舍妹,想著勤刷刷臉,培養培養熟悉感,萬一哪天就恢復記憶了呢”
看著納蘭天一會兒拍大腿,一會兒老淚縱橫的樣子,韓軒終於相信了葉舒就是他妹妹納蘭舒,他自然不會告訴納蘭天,他苦苦尋找的親妹妹早已墜崖身亡。
因為讓葉舒用納蘭舒的身份,可以擺脫很多麻煩,從社會地位上就屬於門當戶對了。
想到這,韓軒居然有些慶幸納蘭舒死的時機真是剛剛好,不然自己這輩子上哪遇到葉舒。
看韓軒氣勢緩和許多,韓俊立馬出來溜縫“朕就說皇叔和納蘭舒是天賜良緣,看來,果然不假啊。皇叔,那您看這聖旨還收回嗎”
看這韓俊這副欠扁的樣子,韓軒立刻想到對策,說“如今賊人已除,本王打算跟王妃雲遊四海,以後朝政就全權交由皇帝打理吧”說完,就瀟灑離去。
韓俊一聽朝政兩個字,猶如晴天霹靂一般,被轟的外焦裡嫩,他欲哭無淚的望向韓軒離去的方向,宛若一顆望夫石。
納蘭天一看氣氛不太好,也腳底抹油的溜出了皇宮,追著韓軒一路小跑而去,總算在半路蹭上了韓軒的馬車。
二人剛下馬車,只見墨竹焦急的堵在門口,韓軒有股不好的預感,皺起眉問道“出了何事,你不是陪舒兒逛街去了嗎”
聽見墨竹講述逛街途中,葉舒曾折返回府,墨竹在原地等了半天也不見人回去,於是回府中檢視,結果府中各處都翻遍了,也沒看見葉舒的身影。。。
韓軒和納蘭天互相看了對方一眼,立刻心領神會的猜到,很有可能葉舒撞見趙小德宣讀賜婚聖旨,賭氣離家出走了。
韓軒立刻對納蘭天說“你即刻趕去城門,詢問可有舒兒出城的資訊。”
自己則急步走向寢殿,看著空蕩蕩的屋子,立刻又轉身走進書房。只見書桌上自己贈予葉舒的定情玉佩,赫然放在信上,
“既然你已有了妻子,你我今日就一別兩寬,玉佩物歸原主,江湖不見——葉舒”
看著葉舒賭氣寫下的分手信,韓軒雙眼通紅,握著信紙的右手力道漸漸收緊,“舒兒,無論天涯海角,本王也要把你追回來。”
不愧是雙商線上的王爺,韓軒只用了一息就讓自己冷靜了下來。
“韓一,將你調查的詳細情況與本王仔細講講。”韓軒坐在書桌前,用食指慢慢的敲打著桌面。
只見韓一突然從房頂穩落向地面,仔仔細細的講起來葉優的情況。
聽完彙報,韓軒已經心下明瞭:武功高強,擅長兵法,這與舒兒所說的武痴大姐葉優十分吻合。“舒兒,本王說午後要給你驚喜,怎麼不等等本王。。。”
想到這,桌子上的食指停止了敲擊。韓軒立刻起身,命令道
“韓一韓二,你二人帶著墨竹墨畫,兵分兩路沿東西兩側小道即刻趕往杭州,沿途尋找葉姑娘下落,一旦找到,只消告訴她姐姐在杭州刺史府即可,另外,務必照顧好姑娘。”
“屬下遵命”韓一韓二蹲在下方齊聲回覆。
佈置好一切,韓軒便看見納蘭天火急火燎的趕了回來。
“舒兒出城了,大約辰時左右,城門守衛看見一個跟舒兒特徵很像的女子,騎馬從城門離開了”納蘭天略微小喘著說。
“正好是趙小德宣讀賜婚聖旨的時間,這點也符的上。”韓軒目光如炬,分析細緻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