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諸葛亮偶遇曲轅犁

楊儀是不懂什麼“結硬寨,打呆仗”的。

但是他會察言觀色啊。

諸葛亮明顯對這個戰術感興趣。

楊儀對諸葛亮的態度很簡單:丞相說什麼,我做什麼。

除非丞相你死後,我可以擅作主張殺魏延了!

“丞相,下官愚鈍,不甚瞭解。”

諸葛亮心中卻有了想法。

不過這件事,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下面的人送上來湯菜,這個時候,費禕來了。

“參見丞相。”

“昨日去看了麼?”諸葛亮問道。

“看了,一切如常。”

諸葛亮又問道:“你覺得李衡這個人如何?”

“是個人才,造紙一事交給他沒有問題。”

諸葛亮繼續問道:“他能擔任其他的職務嗎?”

“從目前來看,除了醫術和造紙,他沒有表現出能擔任其他職務的能力,下官覺得這兩樣已經夠了,一個人精深這兩樣,已經是人才。”

諸葛亮點了點頭,對李衡之前獻計一事閉口不提,但心中有數。

這時,魏延在外面求見。

諸葛亮宣召魏延進來。

“參見丞相!”

“文長,此次北原,辛苦你了。”

魏延說道:“末將恨不能拿下北原!”

“伱且稍安勿躁。”

“丞相,如今魏軍被我軍挫了銳氣,請丞相給末將五千精銳,末將走子午道,殺長安一個片甲不留!”

“此事不可再提。”諸葛亮沉聲道,自有一股威嚴,讓跋扈強勢的魏延也不敢造次。

“丞相,末將也是為了……”

“丞相!”費禕見狀,立刻開始轉移話題,“我軍既然佔領斜水以東,也需要在斜水以東屯田了,現在屯田任務極重,造紙的人手增加,還是需要量力而行。”

“屯田太慢!”魏延立刻說道,“若是屯田,我們要在這裡和魏軍一直消耗下去,我們耗不起。”

“這是最穩妥的辦法。”費禕說道。

“魏延所言也未必錯,屯田確實不是一朝一夕。”諸葛亮說道,“但北伐之事,亦非一朝一夕之功。”

諸葛亮略一思量,道:“明日我們一起去田裡走走。”

“是。”

“切勿驚動其他人。”

“是。”

第二日,司馬懿並未再出兵。

斜水東岸的漢軍主將孟琰請示了諸葛亮是否要對周當發起進攻,得到的回覆是暫時駐紮。

上午的時候,陽光很好,現在還不算熱,諸葛亮一身麻衣,帶著楊儀和費禕,又有一些便衣的侍從,下了五丈原。

費禕說道:“丞相,要不您還是回去,萬一魏軍……”

諸葛亮笑道:“這四周都駐紮了我軍精銳,魏軍若是要來,豈不是更好?”

一行人朝開荒屯田的田地走去。

看見周圍正在忙碌的農民,諸葛亮心中又感踏實,又是焦慮。

前四次他都沒有屯田,也是有原因的。

大漢與魏國不同,魏國有充足的人口。

大漢的人口不足,想要透過屯田來施展戰略縱深,很快就會遇到一個瓶頸。

但如今已經到了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的各路北伐戰術都用了,數年征戰,國內民生也受到了影響。

他需要一種更加穩妥的策略來北伐。

可是屯田,亦非易事啊!

或者說,這個世界任何事都不簡單,所有人都在硬撐。

“丞相,您看那邊。”費禕小聲在諸葛亮耳邊提醒了一句。

諸葛亮這才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放眼望去,田間盡是忙碌的身影,或開墾土地,或播種耕耘,熱火朝天。

此時,一位獨犁的老漢引起了他的注意。

東漢時期的耦犁需三牛二人,而這位老漢卻一人一牛犁了起來。

那犁形狀也是奇特,犁的直轅、長轅都成了一幅彎曲的怪異形狀。

楊儀也發現了,他走到那名老漢身旁,問道:“老丈,您這是天生神力?一人一牛犁地如此輕鬆。”

老漢抬起頭,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便笑呵呵地回道:“郎官謬讚,老漢並無神力,皆靠這曲轅犁之功。”

“曲轅犁?”費禕也好奇地湊了過來,眼睛直直盯著老漢手裡的曲轅犁,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特別的犁。

“郎官所有不知,昔日耦犁,需要三人兩牛,一日能犁三畝,老漢這年紀,一日能犁兩畝便不錯了。”

“如今有了這曲轅犁,老漢這樣的,一日也能犁出三畝地,勤快一些四畝不在話下。”

諸葛亮聽聞,手執羽扇微微一顫,他表面平靜,心中卻已經震驚。

諸葛亮對工藝是很熟悉的,他立刻就看出了曲轅犁的妙處。

心中激動起來:好啊!好!改良此犁的人簡直是天才!

楊儀卻還在那裡嘀咕:“這犁與之前的犁區別在何處?”

老漢說道:“曲轅犁的犁架相較於耦犁更為的輕巧,轅頭上還安裝了個轉向用的犁盤,使得調頭和轉彎變得更加靈活,可以加快耕地。”

費禕則從另一個角度說道:“還節省了人力和畜力,現正值屯田之際,若是能將這曲轅犁普及,屯田效率將大幅提升。”

楊儀頓時有些激動地問道:“老丈,這犁是您自己做的嗎?”

“在老田的鐵匠鋪打的,不過聽說是造紙所的一個叫薛良的工匠所造……”

費禕和楊儀對視一眼,諸葛亮點了點頭,說道:“老丈,多謝。”

“不用不用。”

諸葛亮帶著人,立刻前往造紙所。

楊儀嘀咕道:“丞相,這造紙所還真是有人輩出啊。”

造紙所現在把守非常嚴格,但是,費禕前日剛來了一趟,誰不認識他呢?

楊儀也亮出了令牌。

等進去之後,點名要找薛良。

薛良立刻小跑出來:“諸位上官,找在下所為何事?”

楊儀立刻問道:“薛良,曲轅犁可是由你所作?”

薛良微微一愣,點了點頭道:“是我所作。”

“你如何想到的?”費禕又搶著問道。

薛良被他們的熱情搞得有些懵,怯生生說道:“不是我所想。”

“你這話何意,剛才你不是說是你麼?”

“是我所作,但並非我所想,我是按照圖紙製作。”

“畫圖紙的是何人?”諸葛亮急忙問了一句。

“幾位有什麼問題嗎?”薛良有些擔心起來。

“你如實說,是誰給你的圖紙!”

“是咱們造紙所的李郎君。”

“李郎君是哪位?”

“李衡李郎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