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七零女知青(19)
快穿之我在小世界裡終老 丁丁咚咚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二天,林慧來到了亳市兒童福利院。
這個兒童福利院是由解放前一個資本家留下的房子改建的,房子倒是很好,但是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就不怎麼樂觀了。
據孤兒院的張院長介紹,目前院裡算上她一共有4個工作人員,照看著院裡將近30個孩子。
等林慧提著餅乾和麻花,進了孩子們活動的房間,看著一屋子的小蘿蔔頭,彷彿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場景。
由於營養不良,孩子們都顯得腦袋大,四肢細,身上穿的衣服雖然補丁不少,不過都還算乾淨,看來被照料的不錯。
而且孩子們被教導的很好,儘管看到林慧手裡的餅乾和麻花,都一個個直咽口水,有的孩子甚至都開始把手指放在嘴裡吸吮,但是並沒有人上來討要食物,直到張院長把餅乾交給一個十歲上下的女孩子,讓她去分配。
這個女孩子算是這群孩子裡面比較大的了,其他的多半都是些小蘿蔔頭。
那個叫紅雲的女孩子看起來在這群孩子中間相當有威嚴,在她的安排下,孩子們都乖乖等著她來分發,沒有人爭搶。
拿到餅乾的孩子都珍惜的小口吃了起來,餅乾酥脆,容易掉渣,孩子們就把一隻手放在下巴下面,接住餅乾渣渣,然後再把餅乾渣珍惜的倒進嘴裡。
在分發餅乾的過程中,林慧看出來有幾個孩子明顯與眾不同,或是手腳不便利,或者智力有問題,這樣的孩子加起來有七八個。
林慧問起張院長福利院的運營情況,張院長不由苦笑。
兒童福利院的前身是由亳市一個資本家開辦的慈幼院,全靠社會各界人士的捐助得以存在。
建國後改名叫兒童福利院,除了社會捐助以外,國家每月也會有些補貼下發。
但是隨著前些年幾場運動的開展,一些資本家和商人受到打擊破產,許多社會愛心人士也由於各種原因被勞改或者下放,福利院的收入大為減少,等於全靠國家那點補貼維持,加上這些年糧食緊張,其實早就難以為繼了。
為了這些孩子能多一口吃的,他們四個工作人員很久都沒有領工資了,都折算成了糧食進了孩子們的肚子,就這還只是維持孩子們不被餓死罷了。
“由於食物不足,孩子們普遍營養不良,體質差,容易生病,每次有孩子生病,都特別令人揪心,生怕一不小心夭折了!”
說到這裡,張院長眼角溢位了淚花:“我和其他三個同事都沒有自己的孩子,也沒有親人了,就把這些孩子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希望他們都能平安長大!”
聽著張院長情真意切的講述,林慧的眼角也不由得開始溼潤,她不敢再呆,生怕自己情緒失控之後,眼淚控制不住掉下來。
她盡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匆匆和張院長道了別,張院長一再的對她的善心表示感謝,林慧卻覺得自己愧不敢當!
空間裡現在有不少存糧,後續還會有源源不斷的產出,這些自己無論如何也是吃不完的,除了用來交換一些必備的物資外,其他的她決定要用到該用的地方。
而眼下福利院就正需要這些,但是又不能直接這麼給,因為沒有明確合理的來源,空間是萬萬不能暴露的。
既然不能明面上給,那就只能暗地裡了。
晚上吃過晚飯,等七八點鐘天徹底的黑下來,林慧騎車來到福利院。
孤兒院大門的門房裡,住著福利院唯一的男職工,是個少了一隻胳膊的獨眼老頭。
他曾經上過戰場,戰爭結束以後他僥倖活了下來,但是缺少了一隻胳膊。
他回到家鄉,發現家裡人已經死光了,一個親人也沒剩下,就離開家四處奔波。
輾轉多地之後,就在兒童福利院待了下來,這一待就是將近二十年。
福利院的張院長和照顧孩子們的王阿姨經歷也差不多,都是苦出身,家裡都沒了別人,都把自己的餘生貢獻給了這些孩子們!
林慧迅速的從空間裡轉移出五袋麵粉,放到孤兒院門口,用力拍了拍門,然後閃身進了空間。
直到麵粉都被看門的老頭拖進去,重新關緊了大門,林慧才出了空間,騎上車子急速離開。
空間裡的麵粉還有五袋,不是林慧不肯全給,一下子給太多並非好事,萬一小小的兒童福利院太多了招了人眼,引來太多注意,自己以後再想悄無聲息的給東西就難了。
一路騎車回到招待所,林慧渾身汗溼。
進了房間插好門就閃身進了空間,只覺得一陣清爽,這裡比外面涼快太多了。
林慧洗好澡把招待所的被褥收進了空間,鋪在了空間的床上,心想,得趕緊再弄床鋪蓋,這樣以後就可以住空間裡了。
第二天,林慧來到亳市百貨大樓,趁著這次手裡又多了不少票,就扯了許多布打算做床單被套。問過售貨員,找到裁縫部所在,請人把布料加工成了床單被套,這個活很簡單,用縫紉機縫合,一會功夫就好了。
雖然有了被套,可還沒有被子呢,棉花太貴了,一斤要八毛錢,林慧手裡的錢實在不多了,現在不能花在這個上頭。
好在現在天還熱著,空間裡也無需厚棉被,但是褥子總是要的,要是有一床厚厚的棉花褥子,那躺上去可真是太舒服了!
林慧記得上次在農技站買的有棉籽,決定等水稻收穫之後就種上,那樣自己就能收穫許多棉花啦!
自己已經從學校出來兩天了,怕萬一臨時有人找自己,發現自己不在苦縣,還要解釋自己的去處,林慧就沒有在亳市多待,當天下午就乘車回去了。
回到苦縣,林慧悄悄溜進了學校,回到自己宿舍。躺在宿舍的小床上,林慧看著屋子裡擺放好的爐子和廚具,感覺這裡越來越像個家,雖然是臨時的,也是自己一個人的家。
至於熱河那間筒子樓裡的屋子,原身從來不覺得那是家,原身一直覺得自己就是個寄居者,寄人籬下,多年來都無法抬頭挺胸做人!
雖然不管是原身還是林慧自己,都對那個熱河的家沒什麼歸屬感,但是李雲畢竟生養了原身,而且這些年原身能一直讀書上學,也得益於林為民的供養,現在自己有了工作,如果全無回報,從輿論層面上,肯定是不行的。
尤其是李雲,這些年一直在丈夫和繼女跟前卑躬屈膝,就連有了兒子也沒能改善多少,最大的原因就是她堅持要一直供原身上學的緣故。
李雲自己雖然沒上過學,但是卻知道識字的好處,哪怕不能考大學,多上幾年學也能想辦法進個單位啥的,能堂堂正正的掙工資過活,不要像自己一樣,仰人鼻息過日子。
林慧決定,等自己考上大學,畢業之後有了工作,穩定了下來之後,就每個月從工資裡拿出一部分錢寄給原身的母親,也算是幫原身回報生養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