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帶著開心農場,穿七零嫁軍官 小羊一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有錢人的錢就是根本就花不完,她買那些奢侈品她都花不完這種地步,才能去享受什麼奢侈品。
在姜可可看來的話,她根本就享受不了這些東西,她只要在有限的資源裡面活的足夠開心就行了,因為只要你想的足夠開,那些奢侈品就是一個個故事,讓你為她的情緒價值買單而已。
其實真不是奢侈品她有什麼特別的用途,再牛逼的lv不也是世界工廠生產出來的嗎?
廣州包和他們的區別就是少個標誌。
還有至少95以下的相似度。
實際上有啥區別?
不都是同個生產線廠子生產出來的。
可能員工上一秒做的是lv,下一秒就是雜牌包包了,來自現在的姜可可其實對這些東西完全免疫,因為你生活在一個物資極大充裕的時代過的話,你就會覺得再牛逼的奢侈品也不過如此,就是一個商品,只不過有些人賦予了他們特別高貴的意義。
其實還是包,就算是在高階的包,它也只是個包,它就是用來裝東西的,你說破天了,它也就是個包,它變不成一個什麼三次元口袋、四次元口袋,能從裡面掏出無窮無盡的東西來。
它本質上就是一個裝東西的包包。
80年代其實人民對於進口外匯商品是一件特別有熱情的事情,因為說實話就是所有人都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
姜可可也不例外。
沒別的,確實好用。
科技就是能夠改變生活。
什麼皂角樹洗髮水,肯定沒有化工產品洗的乾淨,養不養頭髮另說,但是人身上的油脂灰塵,要清理乾淨就是得上點狠活。
這些年來外國用品因為外國先進的原因,所以就有那種洋貨到中國來,人家就覺得洋貨高階,從一開始的那火柴,火柴其實也是舶來品,它其實叫洋火,但凡跟洋人有關係的東西,除了洋芋這玩意兒,基本上都是外國來的。
還有什麼洋錫、洋罐頭這些產品,就是你不要看它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元素錫,它並不珍貴,但是它想要提煉出來這個元素錫的話,都是需要很多的化工廠環環相扣的。
姜可可具體她自己其實也解釋不明白,因為很多化工產品,就哪怕最簡單的硫酸來說,生產出硫酸可能在很多人眼裡面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了,華國目前就是這些基礎工廠欠缺。
如果能夠派出一大批人去留洋學習,把外國的先進技術帶回中國的話,其實就是跟火焰點燃一整片枯木一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帶回一丟丟知識的火種,很快就會把知識的火焰傳遍整個華夏大地。
現在欠缺的就是這個東西能夠普遍運用。
姜可可這個年代的科學家和未來科學家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年頭的科學家是一無所有,相當於是清政府花錢,你去外國學的知識之後,回國分佈到全國各地,哪個地方適合建廠,或者哪個地方政府有關係,把那個專家拉過去了,就在當地開建工廠。
其實這有很多生意可以做,首先建廠你首先得要買地。
買了地之後還要建廠,這裡面建築工人,普通民工,大家又可以收到一筆錢。其次廠裡面的工人配置,還有編制,還有其他的崗位,這些也是一筆錢。
專家進去之後,他提出某些需求,要採購某些商品,這又是一筆需求,就是一個廠,其實他牽動利益是非常大的,只要當地允許建廠,他的經濟很快就會活起來。
當地那個廠撤走之後,其實那個地方就離死也不遠了。
沒有錢,大家只能夠出去外面打工,或者說連打工的地方都沒有了,沒有錢怎麼活下去?沒有錢怎麼消費?沒有錢難道天上會變出來錢給這些人消費嗎?
又不是富二代,家裡面又沒有其他什麼的收入的,只能夠靠自己,如果只靠自己的話,這些錢賺來肯定是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說沒有工廠相當於沒有給這些人一個收入的來源,人家想進步想努力都沒有辦法,更不要說這年頭真的說實話,工廠都得有關係才能夠拉到,更別說什麼汙染環境了,汙染環境根本就不是這個時代該考慮的事情,而是物資極大充裕後的現代才去考慮的事情。
從清政府那個年代開始,就有那種留洋的學生帶回來很多很多知識,到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有一些初見端倪了。
恢復高考之後,這一批學生再過幾年可能有很多都會因為成績優異,然後被公派到外國去學習更加先進的知識。
姜可可自己心裡面也清楚,就是如果她有機會的話,姜可可肯定還是會願意去外國的。
不是說崇洋媚外,單純想要去外國學習到更先進的知識,然後反哺到自己國家的國民身上來。
或者說白了,姜可可就是想出去看看世界。
看看這個年代的外國到底多發達。
姜可可覺得自己有更多的知識,享受了更好的教育資源,就要為人民帶來更充裕、更美好的生活。
如果能夠把全國的所有的生產力都提升上去,讓大家可以用更低廉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的話,那麼即便不能夠完全實現社會主義,那麼也可以儘量實現社會主義。
只要把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打下來,只要是個人都能買的起這些東西,哪怕你工資低也好,哪怕你比較累也好,只要能夠享受到超過大多數人的生活,超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生活,那就已經足夠了。
我國是一個非常非常巨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能夠生活的比其她發展中國家更好,甚至普通人都能夠有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哪怕是名義上的發展中國家,其實實際上也就是發達國家了。
不可能說這麼大幅員遼闊的國家,你一下子就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
事情都是要一步一步來的,姜可可並不害怕去建設這個國家,相反她很樂意去奉獻自己的力量,只要能夠為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獻出一份力量的話,姜可可很願意去做這件事情。
因為只有每一個人都生活的好了,然後才能夠在這麼多的人裡面選出幾個科學家,然後做出跨時代的成就。
雖然說這個很難,但是姜可可覺得就是如果給華夏提供這樣一片土壤的話,一定會長出這樣子的人來,徹底帶領這個時代,引領向更前進的步伐。
姜可可覺得先進的科技就是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動力了,如果能夠建設到什麼跨時代的科技的話,也就不枉來到這個世界上。
姜可可她很清楚自己並沒有這個能力,她沒有聰明的腦袋,甚至也沒有堅持的能力,更加沒有什麼超強物理化能力,她只是運氣好,上了一個最好的大學,但是也就這樣子了,她成就也就僅限於此。
如果想要姜可可想在科學上再有什麼巨大成就的話,是完全不可能的。
其實近代物理,近代數學,還有近代科學,基本上都已經在牛頓之後停滯了,後面的科學家在提出的那些什麼發現,基本上是拾人牙慧了,後面的諾貝爾獎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牛逼的發明了。
姜可可就覺得如果能夠一步一步推動國家基礎生活變得更好,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說不定哪天就有一個天才能夠冒出來,真發明了一些什麼跨時代的先進科技,那那個時候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了。
除此之外,其實也沒有多大的變化了。
這幾十年只是讓大家普遍能過上能幸福的生活。
對姜可可來說,只要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有的玩兒就可以,現在這樣子生活就很幸福,當一隻幸福的小豬,如果能夠透過外貿引進來外國的那些化工產品就最好了。
因為目前華國確實是生產不出來的,就像那個泡麵生產線一樣。
其實姜可可眼饞的要死了,她真的好想,就是有數之不盡泡麵可以吃,但是其實泡麵這個產品都已經是非常非常複雜的技術了。
首先泡麵它一開始它其實是用油紙包裹的,這種泡麵的話,後面慢慢就淘汰了,因為不衛生不健康,那在心裡面始終是覺得膈應的,如果只是油紙包著的話,那跟普通的那種面有什麼區別呢?
是吧,雖然說經過油炸了,看起來好像比較高階的,但是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你還需要一個塑膠袋把它給套起來,塑膠袋的話,那就得建那個塑膠袋包裝廠的。
而且還得那個無菌流程啥的,你要真去認真數這些科技工藝的話,你就會發現,媽的,越數越複雜,怎麼好像我本來只是想點一個某一個科技,但是後面我越點越複雜,越點越複雜。
不把基礎的工廠點滿,升級版是很難建出來的。
姜可可突然就有點慶幸了,當初那批約定好的生產才沒有送過來,瑪麗婭估計也就是信口胡說,跟姜可可嘮嗑兒的時候挺開心的,真的要送東西過來處理掉的時候,她又不捨得了。
或者說其實當初她們根本就所謂的合同也沒有什麼卵用,人家都回國了,還好,就是當初沒打錢,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打錢的原因,瑪麗婭才沒有把那個東西送過來?
但是姜可可有更大可能覺得就是雖然她們兩個人相談甚歡,但是人家也不一定就要按照合同實施啊,跨國貿易本來現在就不受任何的保護,你還是個人跟個人談的。
如果是對公和個人談的,那你國家還能找找人家?
其實國家去找她們也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這年頭國家實力強盛才是一個人的底氣,她們現在就是擁有比華國人更大的底氣,醜陋國的人就是目前比華國強一點,哪怕是和國家簽約,估計都不一定真的執行。
落後就要捱打。
必須反抗啊,不僅反抗,姜可可在心裡面罵幾句,他們是傻逼。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那個生產線真的送過來的話,那麼哪怕有再多技術上的難題,姜可可也會盡量想辦法去解決它,因為東西都送過來了,你就不可能不用了。
有米你在手上,雞會過來找你。
有那個東西,技術生產線哪怕是人家淘汰掉的,修一修也還能夠用。
華國其實高技術人才也蠻多了,現在那些老師什麼的,如果只是教學生的話,有點太可惜,應該物盡其用,讓他們能夠進廠裡面為現在的廠子提供專業技術。
一個工廠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技術人員,你得把技術給弄好了,然後才能夠用廉價勞動力去把那些技術成為現實。
工人其實說實話,重要,但是也沒有那麼重要。
工人的話誰都能幹,只要是一個智力健全的成年人,他都可以。
所以其實你要說工人重要嗎?
也重要。
工人不重要嗎?
也不重要。
重要的還是技術人員,未來就是技術人員太充分了,每個人都能學習那個技術,就就相當於每個人都會啊,那每個人都是可以替代掉的。
所以就連技術人員最後都捲到比普通的工人還要便宜。
這年頭的技術人員少,所以物以稀為貴。
因為工人會反抗,那些學技術的大學生卻不會反抗,而且他們也沒有實操能力,說不定還不如人家在工廠線上幹了那麼久的老師乾的好呢,人家可能哪怕不懂那個原理,但是人家會做。
你只是會紙上說說,你真實踐中遇到問題,那些廠子裡機器壞了,讓你修的時候,可能你就修不好了。
以前姜可可其實不太理解說為什麼一個技術人員可以去當廠長,現在來到這個年代,真切處在這個環境中的時候,說實話,姜可可要是遇到一個懂修理泡麵生產線技術的人,讓他去當廠長都求之不得。
這個算是技術入股,姜可可就算是物資入股,有那個資源提供給那個人,如果沒有那個人的話,那個東西姜可可自己修不好,其實還是得求助於他人。
所以說這年頭真的是有技術就行,可是未來就不一樣了,因為是個人都能在網上查的那個技術,弄一弄就能修好。
小紅書都能查到的東西,那就不重要了。
80年代的技術人員之所以那麼拽,不過就是物以稀為貴罷了。
其實知識重要嗎?
重要,但是每個人都懂的話,那知識就不重要了。
所以說你讓一整個國家的人都脫貧,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不管再怎麼樣高深莫測的技術,只要多人去搞了,那就每個人都能學會啊,就變成通識教育了。
每個人都有個常識,你再去跟我說這個知識有多珍貴,知識本身確實是珍貴的,但是你每個人都懂的話,它在市場中的價值就會下降了。
因為一個商品的價值是由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就是你一個社會平均下來,每個人完成他的時間是多少,他的珍貴价值就是多少,不是說他有多困難,他的流程多複雜,它就有多珍貴什麼的。
就像後面的打火機一塊錢一個一樣。
這年頭打火機多貴呀,都是用的火柴,未來怎麼能每個人都用上打火機呢?
就是因為技術不值錢了呀。
媽呀,一個成本不過幾分錢的打火機,誰會跟你去計較說,哎,我這個東西要好好用,我要保持好它,我要珍惜,我要用十年20年之久?
丟了?
那就再買一個啦,因為那玩意兒不值錢。
批發的話,幾百個打火機只要幾十塊錢……
但是在八十年代,你成為一個打火機廠的廠長,那真是屬於光宗耀祖了。
畢竟這玩意真的貴。
而且說不定你還能帶動村裡人就業。
不光是在八十年代,其實哪怕是現代,一個產業其實可能就是一個村的人搞的,再大一點可能是一整個縣城,最多不超過一個城市,但是這種產業也很少。
華國其實本質上是熟人社會,每個人都要根據認識誰來決定是不是要聘用你。
而不是說真的根據你的知識水平。
除非是真的技術真的完全沒辦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