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和飛機好像無論如何也不夠用,滾滾的車輪和展開的雙翼載著思念之情回到廣袤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
而接受思念的那些目的地,隨著新年的越來越近,年味兒也逐漸濃郁了起來。
“給我來一條魚。”
“不要這條,要再大一點的。”
“還有再大一點的嗎?兒子快要回家了,我要給兒子做一條魚,這小子就愛吃魚。”
市場上的叫賣聲和挑選聲此起彼伏。飯是一日三餐要吃的,可年夜飯可是每年只有一次。留在家中的人早早擬好了選單,上面盡數是歸來人愛吃的菜。
臨近新年,菜肉蛋奶好像也比平時更好吃一樣,引得人們競相購買。為了買到更為新鮮的,便要早早起來排隊。
福字與窗花也如山丹丹開花紅豔豔,掛在木板上,供人挑選購買。人們被這些喜慶的紅紙映得滿面紅光,他們看著這些精美的掛飾,就好像看到了來年的風調雨順、平安喜樂。
林繪走在市場上,感受著濃濃的年味兒,但心中始終被一層陰雲籠罩,讓他對過年的喜悅又減了一分。究其緣由,就是堂哥的那一句——“今年我不回家”。
林繪不由得猜測,那位買魚的叔叔,他的兒子是帶著滿心的歡喜與期待回到家的嗎?會不會回來後就急著要走了呢?
爭相購買的福字,貼滿家中的牆後,家中會不會卻是冷冷清清的,無人歸來呢?
熱烈的年味兒之下,卻隱含著絲絲涼意,這反差讓人更覺悲哀。
為了讓爸爸和爺爺、堂哥和大伯的關係緩和一些,林繪覺得自己應該想想辦法,不然他們的隔閡會越來越深。
林繪在年畫攤位上買了幾張年畫,隨後去到了大伯家中。
大伯家住在近郊,幽遠僻靜。小區內的人也不多,即使在年關將近之時也少見人出門,唯有那些乾淨的玻璃展現著人們對於過年而做的掃除行動。
進入大伯家,門口擺著一盆蒼翠的松樹盆景,像朵朵綠雲浮在家中。
大伯喜靜,與林繪往來不多,但對這位侄子比對自己的兒子卻溫和許多。他見林繪到來,先是疑惑,而後招呼著林繪進來,自己要去給林繪買吃的。
林繪攔住大伯,說道:“大伯不用忙,我今天是想來和您請教一下畫畫的事。”
一聽到“畫”,大伯便來了精神,引林繪來桌前坐下,沒等林繪發問,自己先嘆息道:“你有心鑽研,比你那不成器的哥哥強多了。”
林繪沒有接話,拿出了買好的幾幅年畫,鋪在桌子上:“大伯,我今年想自己畫幾幅年畫,但是沒有思路,所以買了幾幅來看,看完後還是沒有頭緒,您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年畫嘛,就是要突出年味兒。這些現成的年畫還算可以,不過筆法參差不齊,以你的畫工,以它們為底,照它們臨摹,都會比它們強上好些。”大伯對於林繪毫不吝惜誇讚。
“但是……”林繪想了想,說道,“我想用現在流行的畫法來創作,比如,遊戲原畫的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