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帥忻都迫不得已,只能撤軍回國。第一次東征R本,因為意外颱風,而結束。】

【在徹底征服南宋之後,也就是七年後。】

【不甘心的忽必烈,又發動了第二次東征R本戰爭,那一年他65歲。】

【元軍這次入侵R本的規模要遠遠大於第一次。兵力達到了15萬之多,大小船隻,將近5000艘。】

【可戰爭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海上的颶風,再一次不給面子。】

【元朝第二次侵略R本戰爭又失敗了。】

...

大元位面。

燕京王宮。

晚年忽必烈。

“該死的颱風,”

“若非這颱風,那區區倭寇島國,早就是朕的囊中之物。”

“劉秉忠何在?”

忽必烈這時候才想起來,自己大元開國名臣,陰陽占卜,奇門遁甲之術,無一不精的劉秉忠,劉大人。

若此戰,有劉秉忠在的話,戰況,絕對不會是這樣。

忽必烈的喊聲,沒有得到回應。

“你們怎麼都不說話,劉秉忠何在?朕要發動第三次東征R本計劃。”

這時候一位鬚髮皆白的大臣走了出來,面露為難之色。

“回陛下,劉秉忠大人,已經病故。”

忽必烈雖然此時已經70高齡,但他身體彪悍,絲毫不輸一般成年男子。

“找!找,精通陰陽風水術士。朕勢必要拿下R本群島。”

忽必烈當即下令,全國上下,召集風水術士。

但突然又大臣出言勸阻。

“陛下,我大元常年征戰,國庫早已空虛,百姓已經開始積怨,此時攻打R本實為不妥。

還望陛下三思。”

那位漢臣勸諫後,又有掌管國庫官員,管理民生官員,相繼出言勸諫。

“臣附議。”

“臣等附議。”

...

“這R本島國,當真是踩了狗屎運,兩次都因為颶風才擊退大元強敵。

這叫祈都的統率,也是愚蠢,要是本將軍的話,

肯定在第一次的時候,就直搗黃龍,不給小鬼子任何喘氣的時機。”

大秦,咸陽王宮中,大將軍王翦橫刀立馬,威武霸氣。

他抬頭看向天穹,眼看元軍二次東征,又宣告失敗,他氣得牙癢癢,同樣作為名將,王翦自詡當世第一,

“王翦,孤,已經命李斯開始批次研發火藥,等李斯等人研發出‘震天雷’之時,就是我大秦出戰百越之地。”

“彼時,孤,可再次欣賞大將軍的風采。”

嬴政自發現原來煉丹方士,用的的黑粉,便是後世口中所說的火藥,他十分興奮,因為受到忽必烈的刺激,嬴政也想把大秦疆域版圖,進行再一次擴充套件。

而火藥武器,震天雷,的研發,就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末將,定不辱使命。”

大將軍王翦,雖然年過半百,但威風凜凜,殺伐之氣絲毫不減當年。

....

“要是朕東征R本,就不會有颱風作祟了,畢竟朕有整個大漢的氣運。”

“想當年,朕帶著2萬兵力,就把王莽42萬大軍打得四散逃亡。區區R本島國,根本不再話下。”

東漢位面,剛剛跟陰麗華經歷一番腥風血雨之後。

劉秀抬頭看天,卻已經發現忽必烈第二次東征R本又失敗了,而是還是因為在海上遇到了颶風。

劉秀氣的牙癢癢,這忽必烈也真是運氣背到家了。

在戰鬥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居然因為颶風,導致敗北。

....

“這忽必烈差一點點運氣啊。”

“若是朕東征R本的話,肯定會讓我大明第一陰陽風水師,劉伯溫隨軍出征,

那樣的話,便能趨吉避凶,避開臺風的時間,再發動侵略島國戰爭。”

“只可惜時不再來,這忽必烈敗的憋屈,只怪時運不濟。”

大明位面,應天府,王座之後,朱元璋龍袍加身,

他在看到元軍明明在戰鬥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本可以殺入島國內陸,但卻因為還是颶風,再次失敗。

而且本次出征兵力達到了15萬之多。

屬實可惜。

....

就在朱元璋為忽必烈感到可惜之際,

天穹之上,天道之音再次響起,天幕之上,真人影像繼續播放。

【忽必烈為了此次東征R本,可謂下定決心。】

【為了湊齊戰船,忽必烈要求高麗國王在半年內,為他造好2000艘戰船。否則就是興師問罪。】

【高麗王,只好用平底船代替V字形的海船。導致整個船底沒有一塊完整的船板,都是由小木塊拼湊二成的豆腐渣工程。】

【這也導致了船隻的整體結構強度不夠。風浪一拍打,就直接散架。】

【結果跟第一次東征R本一樣,先是輕而易舉的打敗了R本。但由於日本在沿海外修建高大石牆,導致元軍,根本無法登陸。】

【元軍又遭遇了那該死的颶風作祟,颶風摧毀了軍隊的三分之一戰船,大約有6萬5千計程車兵藏身大海。】

【元軍死傷一片,好不容易上岸的元軍,此刻已經失去了戰鬥力,最後無奈被R本人屠殺。】

【第二次東征R本,又以失敗告終。】

【忽必烈當時,也是極為不甘心,準備發動第三次東征,但當時大元對越南發動戰爭,陷入泥沼,又因為常年征戰,導致國力空虛,】

【最後東征R本的第三次計劃,由於時間推移,最終不了了之。】

【此後,元軍又攻安南,擊緬甸,討伐爪哇,開啟了攻城略地模式。】

【與此同時,對內計劃,忽必烈不僅推舉孔子為國民偶像,還修葺孔廟,重建官學,重用漢人官員。】

【中國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孟頫,就是被忽必烈招入官場的。】

【而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此時來到元朝,閱盡東方盛景後,寫下了《馬可波羅遊記》,由郭守敬等人修編的《授時歷》也橫空出世。】

【這部曆法將一年定為365.2425日,與地球公轉的視角僅僅有26秒之差。可以說與華夏如今的公立相差無幾。】

【但是他的出現卻要比公曆早了300多年。】

【按理說,此時百姓應該安居樂業。】

【可在忽必烈治理下,元朝居然爆發了400多次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