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來自劉穆之的尊尊教誨
大明:開局召喚十萬大秦銳士 幸福的爬爬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緊接著便是淮王、衡王、潞王、桂王。
相較於第二天的吉王和益王,這四王就難纏多了。
但已經漸入佳境的永王朱慈炤,背後可是有著朝廷和皇帝撐腰,就算是這四位藩王再是難纏,也得給朝廷和皇帝三分薄面。
畢竟他們前腳剛不給面子。
可能後腳就像唐王府一樣,府邸被遊弈軍或者禁軍的將士包圍,上下被圍的水洩不通。
已經有了豐富經驗的永王,開始動用起他的第二個身份。
宗人府的宗人令!
這可是凌駕於這些藩王之上的職位,並且是專門來管藩王的。
所以當這難纏的四位藩王提出資歷和身份企圖來壓永王的時候。
永王也不慣著。
當即亮出了自己宗人令的身份。
再說了,單論身份而言,他永王乃是當今聖上的弟弟,可比他們這些藩王尊貴得多。
宗人令、當今聖上的弟弟、手持數萬大軍以及整個朝廷撐腰。
這些藩王著實是得罪不起。
“今天本王也不瞞你們,若是你們不願意隨本王回京,就是違抗陛下旨意。”
“陛下有命,凡是違令不遵者,格殺勿論!”
永王學著楊再興的語氣和神情,眼神中也露著一絲寒意。
但終究沒有經歷過戰場的磨練,楊再興的那股子滲人的殺意,永王學不來。
但僅僅只是一道寒意,再加上永王背後的勢力,就足夠了!
只見原先還嘴硬堅持無法隨大軍前往的潞王、桂王,當即表示腰不疼了,腿也不酸了。
至於仍然油鹽不進的淮王和衡王嘛。
當楊再興提著長槍,當著他們的面當場斬殺了他們王府上的管事時,他們點頭了。
那點頭的速度,甚至都不給永王再次詢問的機會。
“我願意,小王願意。”
“小王願意隨大軍回京,無條件響應陛下的召見,乃是小王的職責所在。”
槍尖一閃,紅色一見,這兩位看似油鹽不進的淮王和衡王,當即就同意隨軍一同回京了。
都浪費了口舌。
瞧見這速度,永王也不禁給楊再興豎起了一個大拇指。
果不其然,還正應了那句老話。
惡人自有惡人磨!
楊再興這暴脾氣,就專門治他們這些花裡胡哨。
喜歡動嘴皮子,喜歡跟上面玩陽奉陰違是吧。
那好啊!
楊再興也懶得跟他們廢話。
既然他們動嘴皮子,那他楊再興就動刀子!
看看是他們的嘴皮子快,還是他的刀子快!
結果經過一番試探,這些藩王們悉數敗下陣來。
接下來的這半個月,永王與劉穆之專門負責收集這些藩王平日裡所犯下的事情證據,而楊再興則是負責將這些藩王牢牢的控制在王府內。
沒有命令,不准他們踏出王府一步。
這也是為了防止他們逃走最簡單的辦法。
直接從源頭入手!
經過這半個月所收集的證據,但凡這些藩王的身份不是藩王,都夠他們斬首數十次的了!
只不過這一次嘛,就算是現在不能將他們斬首咯。
等到回京之後,將手上完整的證據呈上去之後。
他們所犯下的事情,自然有人來收拾!
因果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先前朱慈炯就已經頒佈下法令,不準藩王仗著手中權勢欺壓百姓,以權謀私。
並且在這條法令的最後一條,就是懲罰措施!
凡是膽敢違令者,不論皇親國戚,殺無赦!
之所以這些藩王還能在應天府囂張如此之久,那是因為這些藩王的身份早已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再加上應天府的官員們,各個都是被調離京城的官員,面對這些權貴,自然是不想得罪,這也是人之常情。
只不過正是官員們心中預設的人之常情,導致應天府以及周邊的百姓們,過得那叫一個苦啊!
城中凡是有一個賺錢的營生,都被這些藩王摻和上一腳。
這些藩王啥都不用幹,只需要給出一個莫須有的名頭,每個月就能淨賺店鋪七成的收入!
這錢來的,甚至比朱慈炯都還要輕鬆。
這半個月永王和劉穆之走遍了整個應天府,也愣是找不出一家獨立經營的商鋪。
這些商鋪若是沒有掛上藩王的名號,就無法營業。
這就是應天府商界的現狀。
他們仗著自己藩王的身份,竟然沒了藩地,仍然還是土皇帝!
“這些藩王,當真是好樣的!”
永王看著今天手中收集了一疊的證據,氣的直咬後槽牙。
要知道這一疊的證據,只不過是應天府的百姓們所遭受不公待遇的九牛一毛。
現在永王只恨當初說服這些藩王的時候,只動了嘴皮子,沒學楊再興動刀子。
現在他翻閱著手上這一張接著一張的訴狀,火氣越來越大。
劉穆之似乎早已看慣了這一切,只是平淡的搖了搖頭:“這世道就是這樣的,藩王們有的是身份,誰若是對他們不敬,就是對朝廷不敬。”
“憑藉他們手中的權勢,就連官員都要忌憚三分,更何況是普通老百姓呢。”
“面對貪官汙吏,他們還能不服反抗,可面對真正的皇親國戚,朱家藩王,他們還敢嗎?”
劉穆之的這一番話,頓時讓永王沉默了。
永王身為宗人令,理應管理藩王。
如今這些藩王藉著手中的權勢和身份,肆意欺壓百姓斂財。
歸根到底,這其實是他的失職!
永王有些自責的低下了頭,雙拳捏的死死的,有些愧疚的嘟囔道:“是本王對不起百姓......”
只見劉穆之一隻大手拍在永王的肩膀上,安慰道:“殿下,當初陛下也如你一般年紀,也同樣沒有任何經驗,可陛下卻是能從萬軍之中重塑大明,再鑄大明錚錚鐵骨。”
頓了頓,劉穆之繼續安慰道:“你乃是陛下的弟弟,如今你的起點甚至遠超當年的陛下。”
“如今陛下更是對你另眼相看,希望你能有所成才,為陛下分憂。”
“這是陛下對你的一份信任,也是你身上的一份責任!”
“下官希望你永遠記住此時此刻,身為朱家人,應該用手中的權勢造福百姓,維護一方安寧,大而不是欺壓百姓,肆意斂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