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話,餃子很快包好,王聘要去煮,王柏不讓,他去煮,還煎了一鍋。
中午,孩子們吃的是王柏煎的煎餃。
“有沒有啥想吃的啊?”
王柏吃著餃子問著王聘,這些天基本都是王聘做飯,現在老伴出院回來了,他可以做飯了。
“想吃粉條丸子和藕條了。”
王聘開口,她做飯的手藝挺好的,其實她是從嫁給江戈以後學的做飯,以前在孃家的時候就會包個餃子,燒個稀飯。
偶爾炒個蘿蔔土豆菜什麼的,她切的土豆跟手指頭那麼粗。
就這王光還和商琴說呢,我姐炒的土豆可好吃了。
商琴氣夠嗆,在她兒子心裡,他姐做啥都好吃。
商琴那個時候都擔心,別人家的閨女早早就會做飯了,他們家這個,他們捨不得用,不會做飯,將來結婚嫁人了,被婆家嫌棄咋辦?
可是王聘不管如何做,她都做不出王柏做的炸丸子和炸藕條。
每次回來,王柏都會做給她吃,每次王聘都會吃很多很多。
“你說你也不說吃點好的。”
商琴說著王聘,又對王柏道:“明個過油啊,你早點去買東西,現在藕不好,不像冬天,冬天藕好,你好好挑挑。”
“別去超市買粉條,去村裡雪生家,他家自己下的,粉條好。”
“買點好紅薯,聘聘愛吃炸紅薯片多給她炸點,豆腐丸子也炸一點。”
“媛媛愛吃肉,你買點排骨、雞塊回來給媛媛炸。”
商琴交代著,她生怕她說漏了什麼,少買了什麼,主要是她自己現在不能動,不然,她去買,保準什麼都不會漏掉。
“我知道。”
王柏點頭,這些不用交代,他心裡都有數。
“奶奶你真偏心,就記得我大姑和大姐喜歡吃什麼,你咋不記我呢?我喜歡吃啥?”
王瑤說著,她倒不是生氣,就是想起來說一句。
“說的我多偏心似得,你大姑成年都不回來,她回來,可不得緊著她愛吃的啊,誰讓她是我閨女呢。”
商琴說著。
“那我還是你孫女呢。”
王瑤再次說著。
“閨女親還是孫女親?你大姑可是我生的。”
商琴看著王瑤。
“我都沒埋怨你奶奶偏心,你還埋怨呢。”
王光看看閨女,說了一句,又道:“爸,我姐還愛吃蘿蔔丸子,你也買點,再買點土豆,回來給他們幾個炸點土豆條。”
好吧,王瑤看看,她爸都不能和大姑爭。
“我現在知道了,咱們家,大姑才是公主,然後是我姐,最後才是我。”
王瑤給排序了。
“那你不愛吃,明個你爺炸了,你別吃啊。”
商琴說著王瑤。
“我不,我大姑愛吃的,我都愛吃,我大姐愛吃的,我也愛吃。”
王瑤說完,又抱住王聘。
“大姑,你還想吃啥啊,你多說點,讓我爺多炸點,你想吃油餅不?你想吃炸的大蝦不?你快說啊。”
王瑤抱著王聘,讓王聘說,大姑說了,爺爺就能炸很多,她就能吃的更多了。
“你大姑最不喜歡吃油餅這些了,你自己想吃就和你爺說,可別藉著你大姑說,你大姑還討厭吃炸豆腐片,這些等以後再炸。”
“你想吃大蝦,我明個回來買點,炸了給媛媛你們幾個吃。”
都不用王聘開口,王光就直接說了。
王聘默默的坐著,嘴角輕揚,她什麼都不用說,家人一直記得她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
即便過了這麼多年,他們都一直記得。
江戈呢?
江戈知道她不吃香菜,芹菜,結婚的時候她說的,所以從結婚江戈也不吃香菜和芹菜了。
他還專門告訴了婆婆,但王聘不會因為自己不吃,就不讓別人吃的。
東北那邊,做魚特別喜歡放香菜,很多東西都很喜歡放香菜的,所以她從不強迫別人不吃。
就這江戈還覺得,他這麼多年不吃香菜,一直記得她也不吃,是非常非常愛她。
可她記得他愛吃什麼,不吃什麼,他能記住的也只有她不愛吃香菜和芹菜,別的他記得嗎?
所以心裡一直記得她的一切喜好的,只有家人了吧?
王瑤上學去了。
沒一會兒,家裡開始來人了。
王聘的舅媽和表弟、表弟妹,表姐、表妹都來了。
都帶著孩子。
商琴出院了,他們肯定要來看的。
屋子裡面立馬熱鬧了起來,王聘讓江媛招呼著來的幾個孩子,給他們拿糖,拿吃的。
王瑤不在家,那就得江媛招呼,幸好江媛比較喜歡孩子,大小她都能玩。
“姐,你這次回來我姑可高興了,多住幾天啊。”
王聘的表弟商軍說著。
“那還用說啊。”
商軍的妻子小夢開口。
“姐,上次你去,我沒在家,也沒給媛媛錢,媛媛來,這是妗子(舅媽的意思)給你的。”
小夢說著從兜裡拿出二百塊給江媛。
江媛看向了王聘。
“又不是過年,給啥啊,不給了。”
商琴開口。
“謝謝舅媽,不過我大了,我不要了。”
江媛也禮貌的拒絕了。
“姑,看你,不是過年,可我是媛媛的妗子,她回來了,我咋能不給個錢。”
小夢一邊說著,一邊把錢塞給了江媛。
江媛沒辦法只能接了。
這邊王聘的表姐商玉,表妹商麗也一人二百給了江媛。
江媛不要都不行,她接過錢,把錢給了王聘。
王聘看看手裡的錢,再看看商琴,商琴臉色不是很好,可她卻不能說什麼。
“聘聘,你來接個電話。”
王柏在裡屋喊了一聲。
“好。”
王聘答應了一聲,過去了。
“她們都給了,你不給,也說不過去,小軍家帶了倆孩子,玉家一個孩子,你回她二百剛好,小麗家仨孩子,不過今個就來了倆,你一人給一百算了。”
王柏說著。
就像過年給紅包,他閨女總是虧的那個,本來按他的意思,都別給,可人家給了,你不給,不是那回事。
可聘聘家就一個孩子,別人家多,你怎麼回?
人家給二百,你都回二百,那不等著吃虧嗎。
不是計較這個,而是他不想讓閨女花太多,有一次閨女去舅家走親戚,這發紅包,她帶著媛媛,最後回來商琴告訴她,閨女多給了一千塊紅包出去。
人家孩子多,有啥辦法?
“幾年回來一次,我要是給一百,我妗子還有小夢不得埋怨死我啊。”
王聘笑笑,她不是不懂這些,只是不想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