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清雅所誕之勳貴門庭,雖無侯府煊赫滔天之權柄,然其血脈深處,蜿蜒流淌著天家貴胄之微漪。
那九重宮闕之內的十六公主,正是其嫡親胞姊的掌珠。
因柳清雅與公主年齒相若,故此柳清雅幼年時便被帶入宮中,與公主相伴相伴,故此,柳清雅與十六公主情誼之篤厚,非比尋常。
柳清雅她非止步於公主伴讀之榮,更蒙天恩浩蕩,敕封縣主之尊銜。
此虛爵雖無生殺予奪之重器,然“御前掛名”四字,便是叩響丹陛、留痕天聽之無上徽記。
浸淫於公主鸞駕之側,耳濡目染皆是廟堂風雲、天下棋局。
柳清雅之胸襟韜略、眼界格局,豈是那些囿於深閨繡閣、只識吟風弄月之脂粉輩所能窺其項背?
於她心中,什麼才子佳人的旖旎情絲,什麼春花秋月的繾綣詩篇,皆如過眼雲煙,輕若鴻毛,根本不值一提。
真正能令其心旌搖曳、血脈僨張者,唯有權柄之重器,威勢之雷霆!
然此非言柳清雅對李牧之絕無半分情意。
實乃相較那皮囊之下的“李牧之”其人,她眼中更灼灼閃耀的,是“侯府世子”這四字所承載的煌煌冠冕與潑天富貴!
倘若剝去這層金縷玉衣,縱使李牧之貌若潘安、才比子建,傾盡萬斛深情,也休想令柳清雅垂下半點青眼,許以終身。
往昔歲月,李牧之膝下僅李念安一株嫡脈獨苗。
縱察此子性情間雜乖戾之氣,柳清雅亦渾如不見——只消此子能承歡侯爺膝下,博得祖父傾心溺愛,那麼些許微瑕,何足掛齒?一切盡在彀中。
然今時不同!李牧之竟將心血盡付那庶子李毓之身,悉心澆灌,栽培備至。
此子如幼虎得乳,他日獠牙必成,定是李念安錦繡前程上最兇險的荊棘,心腹間最致命的癰疽!
由是,一縷陰寒徹骨的殺意,已如毒藤般悄然纏繞柳清雅心尖——廢黜李毓,拔此禍根之念,已然萌櫱。
望著眼前的女子,蛇精幽冷的豎瞳,如淬毒的銀針,牢牢釘在柳清雅那雙翻湧著勃勃野心的眼眸深處。
剎那間,它冰冷的妖魂深處竟泛起一絲近乎“愉悅”的悸動——此女!正是它苦覓良久的天選之奴!
回望昔日所驅策的蘇山、蘇富之流,不過是匍匐塵埃的草芥螻蟻,畢生汲汲所求,不過幾枚銅臭的阿堵物。
然眼前這凡俗婦人,其眸底蟄伏的,竟是慾壑難填、恨不能鯨吞寰宇的滔天巨浪!
若能將其如提線傀儡般操於股掌之間,以她心機為舟,權欲為槳,何愁己身不能完成大業。
然則——毒蛇噬人,亦須先探草叢深淺!蛇精心中那點剛燃起的熾焰,瞬間被陰冷謹慎覆壓。
此女根腳不凡,須臾間必以妖識細加探查此女記憶。
若嗅得半分修士真元流轉的氣息,或窺見護身法器之寶光隱現…………則此地縱有潑天機遇,亦當棄若敝履,遠遁千里!
莫道己身已踞結丹之境,妖力雄渾。
然此方浩渺乾坤,臥虎藏龍!多少餐霞飲露、吞吐日月的老怪巨擘,其修為如巍巍山嶽,視己不過一尾洞中長蟲。
稍有行差踏錯,被察覺妖氣,頃刻間便是鎖妖鏈加身,丹爐真火煉魂,化為一捧助人登仙的藥渣灰燼!
思及此,蛇精強抑心潮,將那點貪婪與焦灼死死摁回妖丹深處。龐大蛇軀在石像內蜷縮如磐石,唯餘一縷冰冷神念如無形蛛絲,自石像眼窩幽幽探出,黏附於柳清雅周身,靜待其下一步落子。
此女雖為靈根斷絕的凡胎濁骨,然其自幼浸淫於天家瓊樓玉宇之間,耳聞皆是翻雲覆雨的廟堂秘辛,目染俱是殺人不見血的宮闈機鋒。此等以人心為棋局、以權勢為兵刃的見識與心術,豈是山野村婦可窺其萬一?
尤令蛇精忌憚者,乃其記憶中的十六公主!此乃貨真價實、拜入玉清仙門高牆之內的道門修士!
若非那公主斬斷塵緣,一心向道,致使柳清雅痛失這株能遮天蔽日的參天巨木…………以此女心機手段,又豈會如折翼鳳凰困於荊籠,在這長亭僻壤的彈丸之地,空耗錦繡年華,徒望京華煙雲?
柳清雅雖不通玄門妙法,未窺道途堂奧,然目睹石像竟需啜飲生靈精血以為供奉,心中雪亮:此絕非玄門正宗、仙家清流所遺之寶,必是左道邪魔棲身之器!她久歷宮闈,深悉邪修之道如附骨之疽,兇詭莫測,稍沾即惹滔天禍患。
然!
胸中那翻騰的凌雲之志、滔天權欲,如熔岩灼燒肺腑——成非常之功者,豈能困守俗世繩墨,效腐儒拘泥於微末小節?
既此邪物所求不過血祀牲醴,只要其索求尚在凡人手段可遮掩、權謀機巧可駕馭的範疇之內…………她柳清雅浸淫宮闈十數載,手中翻雲覆雨、偷天換日的手段,何愁不能暗中周旋,將這場與魔鬼的交易,粉飾得天衣無縫?
心念如電,謀算已定。
她倏然抬首,一雙鳳目凝若寒潭,銳利眸光如無形錐刺,直射向那尊半人半蛇的詭譎石像。朱唇輕啟,吐字如珠落玉盤,其聲清冽似冰泉擊石,內裡卻裹挾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與威壓,道:
“尊駕潛形匿影於石胎之中,想必非是凡俗。
敢問…………何方神聖臨凡?
尊者可否顯化真形,容我一睹仙顏?”
柳清雅話音稍頓,氣息微沉,復又言道,此番語調更添三分沉穩的籌碼與誘惑,道:
“我知尊駕需以鮮活血食為通幽之橋,祭煉玄功。
此等微末之求,於我不過覆掌之易。若尊駕願傾力助我——”
她眸光陡然熾烈如焚,一字一句,重若千鈞,道:
“蕩平前路荊棘,鑄就那煌煌大業…………
我柳清雅在此立誓:
凡尊駕所需之血祀牲醴,我必當竭盡所能,源源供奉。
我柳清雅絕——不——食——言!
若有違背,必當天誅地滅,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