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不用說,其實大家都知道。

李寄風心中有事,恨不得立馬解決了這歐陽家。

雖然大家把他勸住,他也想明白了許多,但懷疑的種子一旦埋下,就會在心中生根發芽。

好在大家都相信他信了,這樣,他們也不會擔心了吧!

目光從杳兒身上臉上掃過,他微微抿唇,現在還不是他離開的時候。即便有血海深仇,他也要先替姑母他們掃平障礙。

那樣他才能安心的離開。

那就忍忍、等等。

三人就歐陽家目前的情況又說了一會兒話,李寄風與李寄澤準備離開之時,前頭傳來一陣輕快地說話聲。

“早就想來看看你們了,正好紅芍去了村裡,我便跟著來了。

也是佳音念著謹玉,一日要叫上好幾回。這不,今日便如了她的意。”

原來是孟氏帶著佳音從大坳村來了。

“孟嬸嬸,”李杳腳步輕快,把兩個兄長扔在身後好遠。

她飛快地迎了上去,“您怎麼來了?”

佳音掙開孟氏的手,張開雙臂朝李杳撲來,“姐姐,姐姐......”

李杳一把抱住她,轉了個圈,逗得佳音咯咯笑。

“杳兒,我們來轉轉,看看你娘。她才生完孩子就離開村裡,大家都掛念得很,這不派我來看看。

你娘好不?你那小弟弟滿月怎麼沒辦個酒?

村裡人見你沒通知,心裡都不嘚勁。”

李杳把佳音放下,牽著她的手,而她另一隻手挽著孟氏的胳膊。

“去娘那裡說話。”

孟氏一來,都得到了訊息,大家也都聚到了蘇氏的院子裡。

“孟嬸子,我娘要坐足四十五天的月子,所以寄林的滿月酒就沒辦。不過等娘出月子那天,會請幾桌子酒。”

大家也都商量過,他們家在雲府根基不穩,實在也沒幾戶相熟的人家,所以沒打算大辦。

屆時只打算家裡人慶祝一下。

不過村裡也會去個信,想來的便派馬車去接。

“這麼算還有四日,”孟氏掰了下手指頭,她是記得明玉生產的日子的。

“所以,您來了,就別想這麼快回去。”李杳俏皮地說。

蘇氏也說,“對,至少得住上十天半個月。可不準屁股沒坐熱就想跑。”

孟氏一向大咧,這次來,也是打算玩耍得夠的,頓時喜笑顏開,“那是,你們便是趕我走,我也不走。我得住膩,還得把這雲府城逛夠。反正家裡也無事,小子們巴不得我不在家,少挨兩場打。”

大家被她的話逗笑。

不曾想,這麼久以來,竟然是孟氏的到來,讓整家人都輕鬆快樂起來。

什麼擔心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也是巧,今天王正也回來了,入夜的時候,他身上蒙著一層水珠到的家。

“今天真是個好日子。”朱音娘感嘆。催著朱音帶著女婿先去洗瀨,換身衣裳就趕緊出來吃飯。

先前孟氏到的時候,朱音娘就得了信。

去到廚房讓廚娘準備了不少好菜,交待留幾樣她來炒。

這會女婿一回,她渾身更有勁了,同孟氏客氣了幾句,就跑到廚房去了。

“吃!”

飯菜擺在碩大的飯廳,兩張大桌子。

其實一張桌子擠擠也能坐下,但架不過朱音娘準備的佳餚多,所以擺了兩桌。

這樣也好!

因為王正回來了,所以宋大人也被請著出來,由王正和朱音爹作陪,李寄澤與李寄風同桌。黑臉當然也在。

至於鍾囂與無顏並不現於人前,就沒有他們的份。

這邊便是蘇氏與眾女眷,以及幾個小可愛。

佳音與謹玉有許多話要說,吃得極快。吃完便由香芹與兩個丫鬟帶著去玩了。

孟氏不用管女兒,感覺渾身輕鬆了不少,所以格外有食慾。

尤其是今晚的菜一看就是精心準備的,許多都是她是從來都沒吃過的。

都是自己人,沒人覺得她有什麼不妥,反而十分喜歡她的真性情。

而她也不是那麼沒有分寸的人,一頓誇讚之後,就慢慢吃了起來。

也是她對面的宋小姐,斯斯文文的,讓她莫明的跟著斯文起來。

李杳夾了個大蟹腿放在孟氏面前的餐盤上,“嬸子不用客氣,多吃一些。”

孟氏老早就想試試這大蟹腿了,咧嘴笑了笑,“這麼大的螃蟹,我還是第一次吃。”

她嚐了一口,鮮香甜膩,“太好吃了!”

此刻只恨自己沒有文化,說不出讚美的話。

“那你多吃一點。”朱音娘挨著她坐,又給她夾了一根,“這可是我做的,味道好吧!”

孟氏邊吃邊點頭,“跟著明玉在一塊,你的手藝都變好了。早知道那個時候,我就天天跟著明玉屁股後面,也學上幾道。”

“再嚐嚐這個,”朱音娘用銀勺舀來幾顆花螺,“會有點涼。”

孟氏搖了搖手,“不怕,我脾胃好。不怕涼。”

果然她嘗過之後,眼睛都瞪大了,“還真是不一樣的味道,這裡面也沒放辣椒,怎麼也辛辣入味。”

朱音娘眨了眨眼,“秘密!”

孟氏一僵。

朱音娘也不逗她了,“這都是杳兒要開的酒樓的新菜,白日綠蕪拿來一本食譜,我才照著做幾樣。

正好,這幾日,你幫我試菜。

等到酒樓開張那日,本大廚一定名震雲府。”

孟氏張大了嘴巴,驚喜又羨慕,“杳兒開酒樓?你當大廚?”

朱音娘十分驕傲地點頭,“沒錯,很少有女大廚吧!我便是雲府第一人。”

孟氏驚訝過後,仍羨慕不已,同時萬分後悔,“早知道那幾年,我就不生孩子了。有生孩子的工夫,學什麼都會了。”

蘇氏望著她,“好端端的,怎麼還後悔生孩子了?”

孟氏放下筷子,撐起了下巴。

“唉,大哥同閱炎去了邊境,家裡便只剩下二哥和樺哥,幾個小子雖說也不小了,但到底會賺銀子的少。

如今滿十五的都有三個,正是要說親的時候。

在村裡混口飯吃還可以,真要給孩子們娶親,家裡存的那點銀子,是萬萬不夠的。”

李杳知道她的憂心,只怕今天同紅芍一塊回來,便是看到紅芍請回了明家三兄弟。也想替自家小子謀些事情做。

“入冬之後,沒有進山打獵嗎?”她問。

孟氏說,“村裡碼頭搬貨的去了二十多個。剩下一些便是進山打獵也不敢去遠了,所以並沒有多少收穫。”

“嬸子,你安心住著,杳兒幫你們找個營生。”李杳彎唇,直接攬事。

他們兩家的關係,根本不用這麼拐彎抹角。

她知道孟氏也不是個拐彎抹角的人,想必是阮嬸子再三交待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