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爸媽媽出去打工的幾年,家裡的房子沒人看,被走空門的小偷,偷的只剩下一個空房子。家裡的電線水管所有可以買的東西都偷了。
爺爺奶奶,二孃和奶奶家就在我們房子旁邊,卻沒有沒有一個人發現。
真是諷刺,平時誰家來了個客人,說些什麼,他們的耳朵比誰都好使。
沒有辦法,總不能一直在家守著空房子不出去吧,於是媽媽只能每個月給奶奶一點錢,讓她沒事的時候照看一下我們家,可以下去看看電視啊啥的。
奶奶一看有錢,立馬答應道:“好好好,放心吧,你們就放心出去打工吧。”
聽到這裡的時候,我腦海裡立馬把奶奶想象成了一個唯利是圖的人。
哦,不,再怎麼說她也是我的親人,我父親的媽媽,我不能這樣想她。我總是樣對自己說道。
可是我的奶奶說到底也不是缺錢的人,他們無憂無慮不用帶小孩子,只顧著自己的生活就好了,那麼多的子女每一個人都會給她錢。
她們身體也比較好,還自己種了很多田土,不但是不愁吃穿,甚至平時還賣菜賺點錢。
再加上她還有低保,而且不知道靠什麼方法還申請到了養老保險,貧困補助。
平時又愛佔便宜,這讓她手裡存下了不少錢,甚至比我家都還有錢。
不能否認的是,我奶奶有的方面很值得我學習,有時候她的嘴巴能說會道,別人需要用錢辦的事,她可以用嘴解決。她的腦袋還是很聰明的,這不是學習得來的,應該是社會閱歷換來的。
這就是我家和我奶奶的故事。
一段靠錢維持的血緣關係。
直到後來長大後發現,其實所有親戚到了最後都是靠錢財利益維持的關係。
我小時候的記憶裡,都是母親在和我奶奶吵架的畫面。天黑了,兩個人甚至端了個板凳坐在門口吵,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還記得那一次吵到天黑的事件是因為我的奶奶說我和媽媽偷了她的橘子。
原本我的媽媽帶我去果園裡摘橘子可高興了。我那個時候小啊,摘了橘子高興啊,就四處嘚瑟。也分不清誰是好人壞人。就想和別人分享我的喜悅。
逢人就說,今天我媽媽帶我去果園摘了橘子,那是個橘子園,一個院子裡都是紅彤彤的橘子,長的又好看又好甜,跟一個個小紅燈籠一樣掛在樹上。
但是守果園的人養了條狗,非常兇,明明被拴住了,但是他齜牙咧嘴的模樣,讓人看了總感覺他馬上要掙脫束縛,衝上來撕碎我身上的肉。
那個時候見爺爺在門口的地壩捆菜,(我小時候挺喜歡爺爺的)我立馬高興的跑上去喊:“爺爺爺爺。”
和他講起了我那個果園的事。
我高興的繼續說著“那個橘子長得非常好,老闆賣的非常便宜。說不定摘掉也有壞掉了。我們摘了很多橘子回來。”
估計是奶奶聽到了,她去她家房子周圍轉了好幾圈,然後一臉不舒服。然後感覺她不開心了,我就回家了。
我回家後便看起來了動畫片,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吵起來的。我只記得我的媽媽一邊和奶奶吵架吵的厲害,端了個板凳坐在門口罵,我在一邊勸到:“莫吵了,莫吵了媽媽。”
不勸還好,我一說話,我媽媽就罵我:“你看,我帶你摘個橘子,你還四處嘚瑟,你看你那死奶奶,現在一口咬到說是你摘了她的橘子。”
我不敢說話了,看著他們兩個人吵,吵完這個事情又把以前的時候扯出來吵。一直吵到天黑了還不罷休。
我記得後來有一次爸爸在工地上累的生了大病,一直住院。家裡的錢都花光了,媽媽回家和外婆商量著怎麼辦。
家裡親戚一人了借一點錢,那個時候生活壓力大,家家戶戶都要上養老下養小,根本就不夠,我爸爸那病只能在蘇州治,住院費比家裡貴多了。
於是回到奶奶家,準備找奶奶借一點。奶奶一聽,立馬就先發制人的哭窮:“我們天天起早貪黑賣點菜,又能賣多少錢嘛。趕場也要花錢也要開銷的嘛。”
媽媽說:“那是你的兒子呀,他現在已經病的身體都腫起來了。你還在說這些!算了算了,你不借我也沒有辦法,反正就酸是貸款了,以後錢也要我和你兒子慢慢還。”
奶奶喜歡講話(就是翻來覆去只說那幾句。重複同一個內容)
“我們這兩個老傢伙又有多少錢嘛,哎喲,現在你們這些打工的還要找我這老傢伙借錢了。賣點菜又不掙錢,你爸爸還喜歡喝酒,能剩下幾個錢嘛。”
媽媽早就料到奶奶不會借錢了,原也只是為了探探她的意思。哪怕只要是借一點點錢,也是她的一番心意。
可是卻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