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城市、農村這統一而相反的兩種生活模式來說,雙方都是滿意的。

更多人去了城市。

城市得以發展農業以外的各行各業。

得益於農村農產品的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在城裡幹什麼都方便,買什麼都可以,只要有錢。

因為城市人口增多,農村壓力緩解不少。

以前一家平均才分幾畝田地,現在多了幾成不說,許多村子留下的人的田地操持量比過去多了一倍甚至更多。

農民於農業而說,其實也是一種職業。

同一職業競爭的人少了,農民的壓力自然就小了,雖然礙於文化,念不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詩句,但能夠體會到相同樂趣。

若單單只是更忙,收穫更多,對農民來說未見得是好事。

關鍵是有官府兜底和規劃,道路一天比一天通暢,特產都是具有競爭力的。

又有商業司等衙門和商人們溝通南北,收穫的產品可以賣掉,獲得的錢也能花的出去,改善生活。

簡直不要太美。

總而言之,城市便利且精彩,而農村悠閒又自得。

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一批批新型貨幣的發行。

在袁圖全力控制下,雖然經濟騰飛至此,物價竟沒多大起伏。

這說明經濟的發展是健康從容的。

甚至就連最偏遠的遼東地帶,現在都有人在拿雲南貨幣交易。

無它,只因其方便、堅挺、得信任而已。

一批批錢幣發出去,一筆筆稅費收回來,留在百姓那裡的錢多,回到官府的錢少。

卻也只是比例小。

實際上總數相當可觀。

據袁圖預測,照此發展下去,只需五年,單是一個雲南的財富,就足以買下整個大明。

朱雄英老高興了,不再節約,下令將宣傳司提到跟八司一樣的地位。

並撥款在各地修建報社,實時公佈各種新聞,宣揚愛國情懷,鼓勵好人好事。

之後,朱雄英又一口氣建立了四個司。

其一為社會保障司,主管孤兒院、惠民藥局、養老院等福利機構。

其二為教育司,主管全省教育及鄉試以下的縣試、府試、院試考試。

其三為退役軍人保障司,主管雲南籍退役軍人各項保障及傷亡軍人撫卹和後續康復。

朱允熥和朱允炆得知訊息,直接命人送來了一億圓資助。

其四為交通司,主管境內一切航空、水路、陸路交通。

而當交通司司長前來申請購買飛舟。

朱雄英二話不說,直接批了十艘小型飛舟和兩艘大型飛舟的採購款項,著其前往龍虎山和樓觀臺等道觀下單。

洪武二十一年末,十三艘飛舟全部交接完成。

小型飛舟也就十多米長,五六米寬,七八米高,分為甲板層、乘客層和貨物層,裝不了太多貨,也只能裝幾百人,可它速度快呀。

在朱雄英這裡,直接拿它當高鐵用。

哪怕其從初始點到終點,路上要停留五個地方,一天也能跑個往返。

完全足以暫時承擔發展中雲南的遠距離交通需求。

在這些飛舟陸續服役期間,朱雄英查缺補漏,又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其一,六年免費義務教育。

其二,提供免費醫藥的惠民藥局數量再加三千間。

其三,規定每天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四個時辰,若非必要,晚上不得加班,更不能強制。

其四,每上班五天必須休息兩天,特殊情況允許調休,但必須全額補足假期,並根據調休假期天數付給耽誤員工休息計劃的精神補貼。

其五,在農閒時期定點組織農民分批入城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在工作日裡由單位出資組織城市人民帶薪上山下鄉體會老鄉的艱辛勞作。

其六,分派一艘飛舟為貨運飛舟,專門向雲貴川邊界城市運送雲南特產,把溫暖賣給全國人民。

等等等等。

……

洪武二十二年六月。

旁觀了兩三年的各土司官終於坐不住了,紛紛請見朱雄英,想要享受同等政策福利。

主要也是訊息傳到他們那裡去後,人心逐漸鬆動。

不少少數名族百姓甚至偷摸跑出來打工掙錢,還有人偷偷帶著全家遷徙。

這些土司、族長等放不下手裡權利,倒是想過阻止。

可根本阻擋不住人家想要過好生活的念頭。

有的土司手段殘暴了些,甚至引來殺身之禍。

如今過來求朱雄英的這些人,要麼是已經認命的土司,要麼就是把自己家土司變沒命、然後被眾人派過來的代表。

朱雄英知情後,微微一笑,下令照例實行。

如何照例實行?

人家那邊的許多百姓都已經體會過掙錢的樂趣了呀。

那就先從購買土地擁有權開始吧。

當這些土地都歸國家所有,因為統治這些土地而成為土司的這些傢伙,自然就沒得統治了。

只能灰溜溜退位讓賢。

倒也有反抗的人啦。

不過死的很慘就是。

畢竟親愛的太孫殿下曾經可是一位下令處斬過幾百萬倭奴士兵及貴族的統帥。

在他這裡,心會軟,手卻從來不會軟。

……

一晃眼,朱雄英十八歲了。

這一年是洪武二十五年。

朱雄英就任雲南布政使已經五年。

經過五年蓬勃發展,雲南經濟不出所料的騰飛到了華夏曆朝歷代都未有的巔峰。

據袁圖保守估計,雲南一個省,買下整個大明已綽綽有餘。

發展快了,貨幣流通大了,自然少不了有官員貪汙腐敗。

為此,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元景忙的沒日沒夜,不是在這裡商量立法,就是在那裡審判犯人,或是監斬。

在這方面,朱雄英的想法和皇爺爺一模一樣。

貪汙超過八萬,在他這裡只有一個字——斬!

除了貪汙,雲南也漸漸凸顯出另一個問題。

部分地方官員為了邀名,好大喜功,盡做些假大空計劃,耽誤發展不說,還浪費錢財。

以至於鬼城都快被他們搞出來了。

類似的還有河道貼磚、幾年不投入使用的停車庫、換了一茬又一茬的路邊景觀樹、鋪設或修繕一次管道就要挖一次的路面路基等等。

一切跡象都在告訴朱雄英,雖然形勢大好,也不能掉以輕心,壞人什麼時候都有,正如沒有乞丐後,窮人也還是什麼時候都會有。

如果只是以沒有乞丐就判定某地沒有窮人,那純粹是蠢到不知變通。

窮也好,富也好,什麼時候都應該是相對的。

只要大家財富有參差,那就永遠有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