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海瑞的名聲,他一輩子清廉想來接手詔獄也依然會剛正不阿,秉公辦事。
此舉不僅不會汙了名聲可能還會讓他的官聲再提一階,順帶著改善錦衣衛在百姓心中的面貌。”
“胡言亂語,幾位可不要因為一己私利而構陷忠良。此事傳揚出去諸位不怕朝堂口誅筆伐嗎?”王家屏有些生氣,一張臉有些通紅激憤不已。
“忠伯(王家屏字)勿急”申時行急忙安撫,而後躬身對著朱翊鈞道“陛下,既然幾位大人都各有理由,不如問一下海瑞的意見再做決斷!”
申時行看到皇帝一臉輕鬆,偶爾還和太后說笑心中便了然,此事必然是上面三位已經決定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攔可不是明智之舉只能出來和稀泥。
“嗯,此舉可行!”其他人紛紛點頭。
朱翊鈞看著這場大戲也是心中有數了。高拱身後有高儀、刑部王之浩、兵部譚綸、吏部楊博。
張居正背後有張四維、戶部王國光、禮部陸樹聲、工部朱衡、還有御史臺葛守禮。
這不是說這些人就是結黨,只能說政見相對統一站在一起罷了。
至於申時行和王家屏則是各不相幫,屬於和稀泥的那一類。
朱翊鈞看到下面都沒人說話了便點點頭道:“內宮之事便如此定了,至於海瑞朕已經通知過他,他對於此事到是欣喜的很。
既然諸位也沒有什麼意見此事就這麼定下了。
另外順天府尹施篤臣已經多次向朕祈骸骨,此次就讓海瑞兼任順天府尹一職,這些年他將應天治理的極為安定想來任職京城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賞賜施篤臣白銀五千兩,錦緞十匹,棉布三百匹以表功績。”
“若是沒有其他意見等會就擬旨吧!”
“諾,陛下聖明!”所有人見皇帝拍板了也不敢多說。
這小皇帝年紀小,純純屬狗的,脾氣大,臉色說變就變。
順天府尹雖然是個很重要的職位但是也不必為此和皇帝交惡。
“大伴,宣陳奉、朱希孝、東宮六率統領以及二十一衛親軍指揮使”
“諾”
很快一行人從外面魚貫而入,看樣子早就等著了。
那些大佬一個個面面相覷,暗道皇帝好心機。不過他們也改變不了什麼,眼下只能看看皇帝想怎麼做了。
一行人見禮之後便聽到朱翊鈞的聲音傳來。
“自今日起東廠裁撤,兩萬東廠精銳外加兩萬錦衣衛精銳和騰驤衛兩萬,浙軍一萬共計七萬改為御林軍,負責皇宮內部防衛和隨駕。
宣戚繼光伴駕御前,為御林軍團軍團長,加封二品龍虎將軍!
錦衣衛指揮使朱希孝整合所有剩餘東廠人員挑選能人任職。
南鎮撫司和詔獄留下三千人合併改稱慎刑司,由海瑞出任司務加封太子少保,劉守有任錦衣衛同知,陳奉任錦衣衛都督。
東宮六率、金吾前衛、金吾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後衛。
虎賁衛、旗手衛、金吾右衛、羽林前衛、燕山左衛、 燕山右衛、燕山前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
永清左衛、永清右衛加上御林軍共計二十二萬人打散重編為三個軍團。
精簡之後留下二十萬人,改軍制為軍團長,師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什長。
軍團長為二品龍虎將軍,師長為三品昭勇將軍,團長為從三品懷遠將軍,營長為四品明威將軍,連長為五品遊擊將軍。
排長為六品昭信校尉,班長為七品把總,什長為九品巡檢。
二十萬人為一軍,一個師為兩萬人,一個團為五千人,營為一千五百人,連為五百人,排為一百五十人,班為五十人、什為十人,各個兵種自行分配人員。
整個御林軍團共計十個師,宣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任第一師師長,戚繼光之子戚昌國為第二師師長。
廣東總兵劉顯之子劉綎任第三師師長,延綏副總兵杜桐之弟杜松任第四師師長。
宣府總兵馬芳之子馬林為第五師師長,福建總兵俞大遒之子俞諮皋任第六師師長。
大同總兵王崇古之子王謙任第七師師長,兵部尚書譚綸之子譚河圖任第八師師長。
英國公之子張元國任第九師師長,定國公徐文璧任第十師師長。
萬曆時期的軍隊大約一百五十萬左右,除去親衛軍還有完整的編制外,其餘軍隊包括京營九邊都已經開始腐爛了。
所以從前朝開始軍役制度慢慢改為募兵,才出現了戚家軍這樣的軍隊。
而以上這些人都是封疆大吏之後,他們的直系後代自然差不到那裡去。
至於英國公雖然做人不咋樣,但是確實很忠心。
徐文壁這個小夥子就有意思了,年紀輕輕就接替爵位,長的五大三粗但是卻心細如髮,著實不錯。
朱翊鈞說道這喝了口茶,笑眯眯的看著下面的大臣“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麼疑義?”
“臣等無異議!”
這些軍隊本就是皇帝的親軍,除了錦衣衛現在比較噁心,其他的都還好。
反正這支隊伍只接受皇帝調令,如今的兵部都不敢越過皇帝直接調動,皇帝愛怎麼折騰他們也管不著,犯不著和皇帝鬧彆扭。
而且雖然皇帝任命的將領年紀都不大,可一個個都是名將之後,軍略自然不用說。
皇帝此舉也有自己培養心腹的心思,他們也都贊同。
“對了,戚繼光調回來了,他向朕推薦了王崇古過去接替他練兵,你們怎麼看?”
“王崇古坐鎮大同,怕也輕易不能動啊。”
譚綸想爭辯什麼,朱翊鈞擺手道“大同有麻貴坐鎮,問題不大。
一般的散兵遊勇哪敢捋虎鬚,而且俺答汗那個老不死的如今正享受著每年的歲賜,想來不會無緣無故的撕毀條約。”
俺答是明時土默特首領, 即阿勒坦汗,意為“黃金家族可汗”,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擁有黃金家族血脈。
他多次攻掠明朝邊境,致使明朝京師多次戒嚴,甚至多次攻破宣府直逼京城。
明朝多番考慮,為了邊境穩定發展在隆慶四年明朝決定封貢,封其為順義王並將俺答的一干部下也一同加官進爵,如此保得明朝邊境安寧。
不過朱翊鈞對此很是厭煩,堂堂大明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竟然被逼的簽下如此條約。
他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把俺答抓回來北京,讓他給百官跳舞。
高拱見皇帝什麼都安排好了,他開口支援“不錯,如此安排也並不影響邊防,諸位大人就不必壓著不放了。”
看到高拱跳出來拍板,朱翊鈞給了他一個‘你很不錯’的眼神。
而後又稍加爭辯,其他人也沒有再堅持此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好了,諸位愛卿,朕就先回去準備了,諸位儘快擬好詔書交上來給馮保披紅。”
“諾!”
“恭送陛下!”
朱翊鈞轉身看兩位太后,只見兩人笑眯眯的看著他,滿目的慈祥。
皇帝今天可是給了她們一個超級大的驚喜,今日的事雖然處理的略顯稚嫩,可是帝皇之術用的很是熟練讓他們欣喜不已。
“陛下,既如此!我和你娘也先回去了”陳太后笑呵呵的說道,李氏也是一臉寵溺的站在一旁看著他。
她們作為婦人對於家國大事其實沒有多少見地,只不過她們軍權在手,只要人在那坐著,便是一種無形的威懾。
“今日多謝母后和孃親了,等事情處理完畢,兒會去給你們請安。”朱翊鈞也是開心極了。
兩位太后互相攙著一起上了馬車,朱翊鈞帶著朱希孝和陳奉走了出去,劉守有和馮保則是去處理東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