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看著朱翊鈞早已沒有剛剛那種陰沉的臉色,轉而是滿臉笑意便知道了皇帝是將計就計想要將自己的想法實現。

當下也是答應道:“皇帝放心,你不說母后也會給你出氣的。

你剛剛登基這些人便來這一出,擺明了沒把我皇家看在眼裡。不知你想搞多大?畢竟刺殺皇帝已經是滅九族了。”

“謀反!黨派爭鬥奪權,怎麼嚴重怎麼說!”

李氏看著笑眯眯的朱翊鈞有些心驚的問道“會不會太過了?”

“娘,這才哪到哪?如今內閣和宦官的權力著實有些大了。

孩兒如今沒有父皇那種威望能夠壓制他們,奴強主弱就要削,削不了就要藉助外力。

此次事情來的可謂神來一腳,不趁機擴大影響,那麼兒臣就無處借力了。

兒相信如今那些接手此事的人已經全部死了,最後什麼都查不出來,最終也只會說刺殺未遂頂多拉出一批替死鬼不了了之。

可一旦加上謀反和黨爭,那就不一樣了,兒需要母后下發懿旨給周邊的總兵隨時準備對京城出兵。

另外全國詔令通告說是有朝廷大員私立黨派派人刺殺皇帝。

咱們把姿態做到位了,藉助民間輿論和軍隊的壓力,只要輿論夠了他們不服也得服,多少也能撕下幾塊肉來!

藉此不僅可以看清朝堂之中的黨派團體,也可以看看哪些人是真的忠心,哪些人是蠅營狗苟!

還可將兒的改革意願直接順理成章的進行,並且收回內閣的一部分權利。

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內閣的爭鬥搞出來的鬧劇!”

兩位太后看著眼前的皇帝說的頭頭是道,一計接一計,很難想象他還是十歲的孩子。

不過她們如今也不糾結皇帝的變化了,這畢竟這是好事。

“難道你知道是誰主使的嗎?”李氏有些疑惑的問。

“已經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了,能自由進出城門和皇宮的除了錦衣衛和東廠便是內閣的人,朱希孝這個人很是本分,從來不與朝堂勾連。

馮保雖然和張居正交往很密切,不過這半年來也已經慢慢疏遠不再勾結。

所以此事只有可能是張居正帶著那些黨派搞得鬼,多半就是為了首輔的位子。

此事看似幼稚,可是無論成功與否,受益的都是他們。

這半年來他們感覺無法控制孩兒,所以搞了這麼一出鬧劇。

他們想不到的是,兒並沒有選擇秘密處理此事,寧願丟掉皇家的面子也要大公於眾。”

陳氏格外的欣喜,朱翊鈞這個時機抓的實在是太好了,要是早上稍微猶豫那此事就恐怕真如對方所願了。

“皇帝你想怎麼處置他們,畢竟此等大罪可是誅九族的。”

“殺怕是不可能,沒有實際證據。只能打壓一批,拉攏一批。

內閣都兼任著六部的侍郎,這次全部撤了!就給他們留著大學士和三公三孤的名頭,他們還是真正有真才實幹的人,內閣的職位依然保留。

而且他們都是父皇託孤大臣,也是兒臣的老師,處罰太過嚴厲不得人心不說,還可能給百官留下兒臣薄情寡義,不仁不孝的印象。

至於馮保,將他的東廠直接裁撤人員給朱希孝管理,秉筆太監換成陳矩,算是各打一大棒。”

“好,此事我兒決定就好。那戚繼光呢?”

“戚繼光對咱們大明忠心耿耿是我大明的良將,兒想把他和他的浙軍調回來做朕的親衛,並且將所有親衛軍交給他整頓訓練。”

“就是不知道他願不願意!”陳太后聽到後有些擔心,畢竟讓一個戰功赫赫的將軍回來給皇帝看大門,確實有些不合適。

“母后無需擔心,他會答應的!”

陳太后見他信誓旦旦的樣子也是不解,不過還是答應下來。“好,那母后就按你的意思下旨。”

“母后別急,京營也不行了必須要趁機整頓!

十萬京營估計如今戰力不足五成,再不好好整頓兒擔心一旦再發生一次蒙古包圍北京的情況,皇城危矣!”

“這,不可能吧!”兩位太后被嚇了一跳,這也太誇張了。

“是真的,根據這半年多方面打聽的訊息來看,京營早就淪為世家子弟、官宦子弟和那些封疆大吏們的子孫混資歷的地方。

人員虧空武備鬆弛,喝兵血吃空餉非常嚴重,不比各地衛所好多少,衛所兒暫時不好動手,可是這京營就不得不動手了。”

“皇帝你是怎麼想的?”陳太后看著這個小皇帝侃侃而談就像在看先帝,滿眼都是自豪。

“讓勳貴們重新招募新軍,一應將領全部由勳貴和家中子侄擔任。”

朱翊鈞毫不避諱的說道“勳貴們沉寂太久了,再不給他們點實權估計這些將門終將衰落。”

其實朱翊鈞還有更多的想法,以後的軍政肯定要分開。可軍隊分開就會出現地方軍和中央軍。

自己不可能只靠那十五萬親衛來充面子,還需要實實在在的能打的自己人,而與皇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勳貴明顯是最合適的。

而且只要皇帝不昏聵,就不會讓勳貴擁兵自重,他們也沒那麼傻。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勳貴們便沒落下去了,這麼多年一直被朝堂侵佔權柄,所以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掛個五軍都督府的虛職。

連京營的官都需要兵部和張居正點頭才能升遷調動。

這些年勳貴們除了撈點錢之外其實也沒有太多不法之事,與崇禎時期相比可謂是乖寶寶了。

從大局上看並不宜因為這些事對他們大動干戈。畢竟撈錢嘛,哪個當官的不想幹?

無論前世今生這些事情根本禁止不了,人心人性是最難掌控的,若是每個官員都像海瑞那樣,他可以肯定基本上沒人願意當官了。

“那會不會真的弄巧成拙......”李氏有些擔心。

“孃親放心吧,所謂文官造反十年不成。

這次就是以兒為誘餌製造的政治鬥爭,他們鬧不起來,也不敢鬧!”

三人又密談了一會就散了,兩位太后回去後準備讓戚繼光和海瑞把事情往謀反的方向查。

別說海瑞是大清官,清廉是不假,可人家不是傻,他一個孤臣做到三品大員的地步不緊緊靠著皇帝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朱翊鈞坐在那無所事事便讓人將乾清宮的古箏取過來。

這古箏朱磊是不會的,可朱翊鈞會啊!朱磊彈吉他還行,古箏完全不懂。

朱元璋最喜歡唐朝,所以現在的很多禮儀都和唐朝一樣。

皇子自小也得學習琴棋書畫,朱翊鈞從小就和宮裡的大家學習.

這半年朱翊鈞時不時的還會用古箏彈奏一些後世歌曲,博得一眾老師的盛讚。

朱翊鈞還將工尺譜、減字譜和他寫的五線譜一起拿出來和他們討論具體哪一個更為適用。

很快古箏拿過來了,這時候的古箏有十四弦,朱翊鈞不知道後世有幾根但是肯定比現在多。

他今天想彈一首十面埋伏給外面的大臣加點氛圍助助興。

這十面埋伏的原曲據說是明末的湯應曾創作的,朱翊鈞彈奏的是後世刷影片聽過的改裝版。

他手裡這張古箏不知道是他父皇從哪裡抄家抄來的,極為名貴。

據說用了生長超過百年的青桐木,又有百年以上風乾製成。

全身到處裝飾金飾,聲音猶如空谷幽蘭。

兼具了古琴的奇、古、透、靜、潤、圓、勻、芳的九德,彈奏時又比古琴多了一股氣勢。

“噹噹噹.....”清脆的琴音從後殿飄到大殿中,所有人都一愣然後聽了起來,可是越聽越不對。

皇帝彈奏的這首曲子他們從來沒聽過。琴音充滿了肅殺,一種烏雲壓頂劍拔弩張的氣勢鋪面而來,感覺像是一曲悲壯的戰歌!

若是平時他們少不得要點評一二激揚文字拍拍馬屁,但是現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