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拿士紳階層開刀改革,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路,放眼歷史也是相當炸裂的。】

【封建帝王有侷限性 但向權貴開刀,不咔嚓窮鬼,衝著一點 是一個好皇帝。】

【所有封建王朝皇帝裡敢動地主階級利益的下場都不太好,五十多歲被送走了都不夠還要黑你。】

【清朝的god。】

【清帝裡的goat。你爹你兒子各分二十年給你,我們的近代史就不至於這麼慘烈。】

【清朝君主top1,真正的心繫天下,而非追求個“仁君”的名聲。】

【你讓清朝至少多活了100年。】

【必須滿分 攤丁入畝 火耗歸公 少數民族政權帝王中極少數真正把自己當作中國之主並且身體力行的人 十幾年親子批文無數 筆耕不輟 給老爸擦屁股 給兒子攢家底 為子為父為君的典範。】

【燃燒生命給清朝直接續命一百年。】

【追繳國庫,懲辦貪官,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納糧,把康熙玩出來的虧空給填了,給乾隆留下能玩半輩子的積蓄。】

【唯一的明君,明的甚至和懷疑清朝其他皇帝不是一個血統。】

【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

【康乾盛世實則興於你雍正朝。】

果不其然,當不好的想法出現的時候。

也是這個想法得到了證實的時候。

自己的兒子比自己還厲害,真的在天幕中得到了評價。

而且還是有著極高的評價,不是那些褒貶不一的評價,他的出現好像就是一個另類一樣。

望著天幕中的字幕,康熙正如那段字幕一樣,唯一的明君,明的甚至和懷疑清朝其他皇帝不是一個血統。

他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真的如天幕中的字幕所說的那樣,胤禛身體裡流淌的是不是真的不是他的血脈。

可是這個想法剛一出現,就被他否決了,他也不好去查,如今天下的所有人都看到了這段話,康熙假裝咳嗽道:“咳咳!那個gost是什麼意思啊,有沒有愛卿知道啊?”

雖然是轉移話題,但是康熙這個時候也有些好奇,這gost是何意思,世界上有這種文字嗎?

在如今的時代,這個文字還真的存在。

英語最早的起源,得從公元5世紀說起。那時歐陸的撒克遜人和盎格魯人、裘特人,北渡海峽,到了不列顛島,征服了當地的部落,成了島上的主人。他們以後就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使用的古日耳曼方言就成了盎格魯·撒克遜語,也就是古英語。

雖然誕生的早,但是由於那個時代的華夏文明科技並不是很發達,即使是漢朝和唐朝。

有著王國來朝的美譽,但是還是無法去接觸到在另一個半球上的國家,因此即使英語出現的時間很早,卻在清朝早期才進入華夏大地,讓華夏大地上的人們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語言。

“陛下,臣知道,”

“god的意思是…..”

一名老臣顫顫巍巍的向前一步,回答這個問題,可當要說出gost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卻開始結結巴巴了。

那張說話的嘴停了下來,老陳朝著康熙望去,那雙眼睛好像在說,陛下你是真的想聽嗎!

“說。”

“陛下,god的意思是…”

“神。”

當神從這名老臣的口中說出來的時候,整個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了下來,康熙的瞳孔微縮。

其他的大臣在聽到這個字的時候,連忙跪拜在地上,不敢抬頭,那名為康熙解惑的老臣也是如此。

就連在康熙一旁的幾位皇子,在這個時候也一同與大臣們跪拜在地上。

用神來形容一個人,是多麼崇高的評價,雖然前面加了在清帝裡面,可就是這樣也是對一個人很恐怖的評價。

神這個評價放在什麼時候都是對的,可就是放在康熙如今的這個時代就是天大的錯誤,這不應該讓他知道。

有些複雜的看著他的這個兒子。

好似剛剛胤禛說的話全都是扯淡一樣,天幕雖然只是一家之言,不是後世的主流,這他還真不一定確定。

但有一件事他是真的確定,這天幕如今真的高高掛在天穹之上,他清朝的子民都能夠清清楚楚的看見。

能登上天幕是一回事,可能在天幕中得到好的評價可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都起身吧!”

雖然康熙讓所有人都起身,可卻沒有一個人真的敢照做,還是像只鴕鳥一樣,把頭埋的老底了。

“怎麼,以為朕不開心,朕的孩子被評價為清朝的神,我難得不應該開心嗎,在你們的眼中朕就那麼小心眼嗎?”

“都起身!!!”

“是啊,我為什麼不開心呢?”康熙在心中想到,明明是自己的兒子得到了極高的評價,他為什麼沒有那麼的開心呢!

聽到康熙這麼說,滿朝文武和皇子們這才敢起身。

看見都起來後,康熙繼續問道:“god是神,那goat是何意。”

“陛下,gost的意思是山羊、老色鬼、色狼、好色之徒。”

還是那名大臣,這才他沒有顫顫巍巍和結巴了,而是直接說了出來。

“嗯?”

雖然是這麼一說,可是他們都知道,goat在這裡的意思肯定不是這些,如果真的是這個意思。

可是當你去看那一整段字幕的時候,就能感覺到,這段話絕對是誇獎的意思。

【清帝裡的goat。你爹你兒子各分二十年給你,我們的近代史就不至於這麼慘烈。】

這段話怎麼去看,gost都不應該是老臣嘴中說山羊、老色鬼、色狼、好色之徒的意思。

康熙有些生氣的看著老臣,“你在說謊?”

“大膽!”

“到底是何意思,朕不是小心眼的人,速速說出真意。”

康熙還以為是剛剛god解釋讓自己丟臉了,所以這位老臣為了自己的面子才隨口說的意思。

弟子不必不如師,雖然是這樣說的,但他是天下的共主,沒有哪一個皇帝想被別人比下去。

可是這也太扯了,要是自己真的相信了,那才是真的丟臉。

聽到康熙的呵斥,老臣有些欲哭無淚,跪拜在地上:“陛下真的啊,老臣沒有騙人,gost的意思真的是山羊、老色鬼、色狼、好色之徒。”

看著對方不想騙人的樣子,康熙不確定的問道:“真的,你沒有騙朕?”

“陛下真的,真的。”

“起來吧!”

【屬於封建王朝的歷史就要結束了,生長在這片神州大地的人們,好似即將要被黎明的曙光所照亮。】

【公元1735年,雍正去世。】

【公元1735年,乾隆繼位。】

【公元1799年,乾隆去世。】

【大清雖傳十二帝,但清朝早在乾隆就已經滅亡,後面的只是名義上的存在。】

【可是他的功績卻不容忘卻,他是和李隆基一樣的人,李隆基是早期賢明,晚期昏庸,他是一半做好事一半做壞事,貫穿他整個人生。】

對於乾隆,在天幕中得到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

秦朝。

嬴政有些好奇的看著天幕中的內容,他是真的很好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居然能做到在他的時期,就為一個國家的滅亡做了鋪墊。

縱觀歷史,其實所有的皇帝身上都隱藏著一系列導致國家滅亡的因素。

他自己的暴政,這他是知道的,可就是這樣,天幕也沒有將秦朝滅亡這件事歸於他的暴政。

就算是他往後的兩千多年的歷史裡面,天幕也沒有單獨為這件事歸於某一個皇帝。

人無完人,皇帝亦是如此,誰都逃脫不了。

可現在就是有這麼一個人,卻做了一件,能夠讓天幕單獨為他列出來,說一個國家的滅亡是因為他。

這句話震撼的程度不亞於天幕降臨在他統治的王朝之中。

明朝。

就連朱元璋本來對天幕中講的歷史內容不怎麼感興趣的他,此時也不得不承認他有些好奇了。

自己的文治不行,天幕卻沒有專門為他列出來,而是因為他的武治好而蓋過了文治的不好。

功大於過。

可就是這樣一位看起來也是功大於過的人,居然天幕會將他的過單獨拿出來說,到底是多麼大的功居然能夠讓一個人犯了巨大的錯誤,卻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功很大。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在此刻好奇了起來。

到底是何人物,到底做了何事。

【這個人功和過都大的離譜,疆域大是因為他,國力後續瘋狂衰弱也是因為他。】

【弘曆這個逼是真是天生帝王,刻薄寡恩,貪慾無度,有個好爹太重要了,李隆基朱厚熜知道的話不得嫉妒死。】

【雖說文治武功上有一定成就,但同時過錯太大,一是晚年好大喜功,寵信貪官和珅,而且六下江南遊玩,導致國庫虧空,二是大興文字獄,嚴重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三是閉關鎖國,這點也是最最最過分的,可把我們華夏害慘了,閉關鎖國導致我國落後於西方,從而導致了中國在近代被西方列強吊打,你要是不搞閉關鎖國,我們華夏何至於經歷百年屈辱。】

【功遠大於過,在位奠定華夏近代以來的領土疆域,完成多民族統一和融合,事實上達到了華夏封建歷史的極盛時期,客觀上影響了華夏同周邊國家甚至世界之後近300年的歷史,且將華夏自鴉片戰爭後的衰落歸咎於一個帝王是極其不負責的,應結合當時歷史背景看問題。】

【阻民開智,閉關鎖國。不用槍炮,自廢武功。四庫全書,甚於焚書。六下江南,日日鶯歌。盛世重稅,餓鬼不止。康乾盛世,吃糠喝稀。漢人為奴,滿人為主。自誇太平,日日民反。文字之獄,無聲之世。重用中堂,自為匪首。滿朝文武,無一生骨。腹中無物,自視甚高。四萬首詩,無一可讀。處處蓋章,學狗撒尿。千叟之宴,挨個吃席。十全老人,句句妄言。所謂盛世,氣數已盡。韃清天下,始亡於此。】

【封閉國門,寵幸貪官為後喪國辱權埋下伏筆。】

正如他們所想的一樣,這個人犯了很大的錯,可在他的身上卻也有著很大的功。

每一段字幕都好像在批判他,卻沒有一句字幕是對他的功否地話。

只是一個閉關鎖國真的有這麼大的危害嗎?

在他們的印象中外面的國家好像的是一群野蠻的人,好像沒有什麼文化可言,更不要說有什麼發達的科技了。

難得閉關鎖國不是保護自己的國家在一個強大的地位嗎,怎麼到這就變成了天大的過錯了。

其他幾點,他們還是能夠理解的,閉關鎖國他們就真的無法理解了。

每一段字幕都將閉關鎖國掛在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