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封,是安息帝國立國之初的都城,後來幾經變遷,王朝更迭,才將都城遷到了哈特拉。

不過,

泰西封依舊是安息帝國數一數二大大城,它在安息帝國的地位,和長安城在大漢帝國的地位差不多。

十多丈高的城牆,四周佈滿了瞭望塔和投石車,防禦力相當之強。

曾經羅馬軍隊不止一次打到這裡,都未能將其攻破。

它也成了羅馬初代皇帝圖拉真的遺憾。

原本它是安息帝國的驕傲,也是帝國的保障!

可現在,躲在城內的三位皇帝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因為再高的城牆,也擋不住特麼的飛艇啊!

威力恐怖的炸彈犁地式的往下丟,試問一下普天之下,有哪座城能扛得住?

無奈的三帝皇,只得向大漢投降。

投降?

沒問題,

戰爭賠款交一下,順便把美索不達米亞讓出來。

這是劉辯的條件。

安息人當然不答應了。

他們只剩下美索不達米亞了,讓出去,他們豈不是和貴霜人一樣,變成孤魂野鬼了?

但羅馬人和貴霜不在乎。

羅馬錶示,反正割讓的不是自己國家的領土,你想要我給你就是了。

而貴霜人則開始擺爛了,反正寄住在誰家都一樣,只要你別再打我就行了,我都被你追殺幾千裡了。

因為各國的利益不同,他們之間的聯盟很順理成章的被拆散了。

羅馬人宣佈撤軍,並且向大漢支付戰爭賠款,差不多五千萬第納爾。

而貴霜人現在是窮光蛋一個,沒有錢賠,於是跟著羅馬人逃走了。

兩個老六,直接把安息人給賣了。

沃洛吉斯六世被弟弟阿爾達班刺殺,阿爾達班帶著王公大臣們,迎接大漢天子入哈特拉。

至此,稱霸近五百年的安息帝國宣告滅亡!

不過阿爾班達投降是假,曲線救國是真。

他假意投降,目的是為了博取劉辯的信任,從而獲得大漢的科技技術,以及火器製造。

一旦獲得這些技術,他必然會起兵反叛!

然而他的這些小伎倆,在劉辯看到他的第一眼就全都知曉了。

劉辯剛剛征服安息帝國,還有許多部落和附屬國沒有臣服,所以他需要一個代言人。

當然,他的野心在契約之眼下,很快就消散無蹤了。

為了更好的利用他,劉辯對其用了契約之眼,將阿爾班達變成契約奴隸。

這下子,他便可以全心全意為自己辦事了。

有了阿爾班達做代言人,安息帝國的附屬國和部落貴族們,便再也沒有藉口反叛了。

很快,大漢的文化源源不斷的傳進來。

大漢人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學,食物,技術在這裡生根發芽。

為了更好的統治這裡,劉辯改變兵役制度,讓當地居民和漢民一樣,擁有同等的參軍待遇。

當然,參軍稽核要比漢民嚴格得多!

同時也會選拔高階人才,前往大漢帝國學院進修。

為了方便交流,劉辯規定各個地方可以保留自己的語言,

但漢語,

必須是大漢帝國的官方語言!

除此之外,劉辯重新開通絲綢之路,作為商道和溝通橋樑,發動當地百姓修建鐵路。

通訊組現在已經全部都能夠上崗了,

萬里之外的訊息,用不了一個時辰就能傳遞過來。有了無線電,大大的方便了帝國的溝通聯絡,加強了各地方的交流。

哪裡有刁民暴動或者恐怖襲擊,也能快速的反饋上去,在第一時間調集援兵進行鎮壓。

因此,

大漢統治如此廣袤的地方,基本上都沒出現過任何問題!

幾年前被大漢征服的竺州,現在也發展的很不錯。

當地百姓沒有了宗教的壓迫,引入了大漢先進的農耕技術後,農林漁果行業發展迅速。

竺州的糧食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養活當地百姓,還能夠運送到藏州,庭州這些缺少糧食的地方。

當然,

他們最受歡迎的是水果。

隨著交通變得便利,竺州的水果可以更快的運送到益州,荊州,司州等地,深受百姓的喜愛。

公元200年,

交州南部的林邑國和高棉族不服王令,發動叛亂,交州刺史士燮領兵一千七百南征,斬高棉王,平定林邑國內亂,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

有人勸士燮自立為王,

但士燮深受皇恩,不敢背叛。

他上書朝廷,說交州南面有大片領土,屬於無主之地。

那裡有廣袤的叢林和肥沃的土地,可以種植熱帶水果和熱帶農作物。

這些東西深受大漢百姓喜愛,可以緩解竺州的供應壓力。

如今,朝中是蔡皇后輔佐何太后共同治理。

她們雖是女流之輩,卻也不失大漢之風。

當即派曹操長子曹昂,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二人統兵三千,前往交州之南開疆擴土!

大漢北面,

蒙州軍事總督趙汾和蒙州刺史羅韓二人,領兵三萬滅堅昆,丁零,為大漢佔領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疆土。

經過這麼多年,沃州也發展壯大,整體實力提升了不少。

總督公孫瓚和刺史徐榮,領兵兩萬餘人北征通古斯,鄂霍茨克地區擊敗了七萬通古斯人和尤卡吉爾人聯軍,徹底征服了鄂霍茨克!並且一路向北,打敗了盤踞在白令海峽附近楚科奇人。

完成了大漢最遠的一次北征,是第一支達到北冰洋的大漢軍隊。

但北方早早的進入了冬天,他們不得不放棄渡過白令海峽的想法撤軍。

蓬州刺史兼總督的張郃和他們有同樣的想法。

張郃率領艦隊北征,擊敗了繩文群島,先後征服了北面的伊捷爾緬人,科里亞克人。

打到了尤卡吉爾人控制的地區。

尤卡吉爾人第二次,被大漢的軍隊擊敗!

兩萬主力被全殲與片任斯基地區。

他們在片任斯基北面,和往南撤退的公孫瓚大軍相遇。時值冬日,他們便一起往南撤退了。

如今的大漢呈現出兩種狀態“發展”,“征服”!

原本的大漢十四州,掌握著核心技術和發展源動力,帶動整個大漢的經濟發展。

而新徵服的那些州郡,則不斷地對外擴張。

因為這些地方的總督和刺史,都是跟隨劉辯南征北戰的將領,他們將戰爭視為榮譽,將開疆擴土當做是自己的使命!

他們願意追隨陛下的腳步,建立無敵、不朽的大漢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