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第一座船塢廠!
四合院:斷絕關係後,二大爺淚崩 飛翔的哈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鷹醬和毛熊同時對華夏表達出善意,這讓藍星上所有的國家,都把目光放在了華夏。
這時。
他們才發現,華夏的發展速度堪稱恐怖。
立國到現在不過二十年時間,按照正常歷史邏輯。
這時候的國家,早就陷入了新舊權力交替的旋渦之中,國家沒有就此分裂都算好的,華夏卻蒸蒸日上。
讓他們直呼不可能。
卻又無可奈何,因為唯一能制衡華夏的兩個大佬,都和他關係密切。
他們想搞事卻沒有那個實力。
海外勢力無比眼紅現在的華夏,可惜一切都太晚。
從大批有文化有頭腦,想法的工人加入工廠後,原本半年的生產指標,這才過去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完全達標。
商業部領導立即表示,不需要那麼著急,商品積壓太多,會導致產品價格降低,要是華夏有對手,還可以用這招去擠兌。
可現在華夏是一家獨大,再用這種方式那純粹就是損己利人,這種事可幹不得。
但生產力還是擺在那的,不用起來就是浪費。
劉光天知道這個訊息過後徑直來到首都,找到大掌櫃:
“大掌櫃,您看這就是構思的油氣運輸船,以及大壩的詳細動工流程。
前幾天我剛在計算機上測試了一下資料,大壩的安全性完全不用擔心,另外去當地勘測的工人彙報。
不少山體已經出現了崩裂的現象,所以大壩的修建我們必須早點提上日程。
如果掌櫃們不放心,我可以去工地全程監督。”
這種事情掌櫃們自然是第一個收到訊息的,對於劉光天這種負責任的態度,他們是十分欣慰的。
但讓劉光天去工地,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事。
可以說在場的任何一個掌櫃都能出事,但劉光天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危險和問題。
“光天啊,你做事的態度我們是認同的,但是你千萬不能去工地,知道嗎。”
大掌櫃語氣柔和的說道。
劉光天點了點頭:
“我就是想去工地多攢點經驗,有了這些經驗,說不定我能快點讓我們擁有自己的核電站,有了核電站,就能動手構造屬於我們的晶片生產線。”
大掌櫃蹭的一下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光天,你還會造晶片?”
劉光天:
“對啊,裝置什麼的我都弄好了,也經過測試了,現在缺的就是一個穩定的能源供給。
本來是想放到西北那邊,畢竟那邊風能和光能資源豐富。
奈何西北那邊工業基礎太差,放過去會造成資源浪費。”
最關鍵還是華夏實力太弱。
哪怕造出來晶片,他們也不能像鷹醬那般依靠晶片賺取大量財富。
說不定還會因為這項技術,讓鷹醬對付他們。
不然就在西北造工業浪費的那點資源,在晶片創造的利潤面前根本就不夠看。
“嘶,光天你說的是真的?”
負責接見外賓的三掌櫃,知道晶片這個東西,絕對能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
他也很想讓華夏擁有自己的晶片生產線,可華夏起步線太低。
能有今天的這個樣子,他已經十分滿足不敢奢求什麼。
但現在劉光天告他們,製造晶片的生產線他已經打造出來了,只差能源就能讓華夏擁有製造晶片的能力。
這讓他如何不驚,如何不喜。
三掌櫃:
“光天,除了能源你還需要什麼東西嗎?”
劉光天:
“我需要人,需要一些服從性強的人,最好是軍人。”
“你要軍人?”
大掌櫃有些好奇問道。
“沒錯,鷹醬那邊肯定是不會讓我們分他在晶片市場上的蛋糕,所以我想到一個另闢蹊徑的做法。
論光刻機和質量我們肯定是拍馬也趕不上。
所以我們直接整光刻廠,直接把晶片價格打下來,據我所知製造晶片需要的稀土,海外那邊可不多。
而且我們的水電站和核電廠建起來後,我們也就能提煉稀土。
按照我的預估,這個時間起碼要六年,那時候剛好我們面對鷹醬的武力,也能更有底氣。
有了底氣,做起生意來,就不用看別人的臉色。
“光刻廠?什麼意思?是把所有裝置放在一起,弄個工廠出來嗎?”
二掌櫃接過說道。
劉光天不少意思的笑了起來:
“嘿嘿,不是,單純是因為國內的工業基礎到那時候後,也沒有辦法完成光刻機小型化,並且就算我們弄出小型化的光刻機。
海外那些勢力,也不一定敢買,我就籌劃著先把晶片弄出來再說。
等佔據了市場,再接著把小型化的光刻機搞出來,看有沒有人買。”
劉掌櫃無比激動的從椅子上站起來:
“好,好,光天同志你放心大膽的幹,我們支援你!”
很多事情因為劉光天的到來,發生了改變,現在華夏局面大好,高層一合計,為了保持這種良好的發展趨勢,各方直接默許劉掌櫃連任。
也算是開了華夏的先例。
粵洲的海邊上。
一輛輛推土車,在泥土和砂石往海里傾瀉。
經過商議高層最終決定晶片可以延緩開發,畢竟它的商用價值在這個時間段對華夏的幫助不大。
但遠洋商船和油氣運輸船對現在的華夏來說,那絕對是創造利潤的好幫手。
有了它們華夏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能源。
並且劉光天還給華夏提了一個戰備能源的概念,趁現在華夏賺錢能力一流,直接把賺來的錢大肆購買資源。
然後把這些用不完的資源儲存起來,等到戰時這些能源就能成為華夏開戰的底氣。
諸位掌櫃聽到這個一件自然是無不應允。
關鍵還是劉光天拿出來的儲存技術,能保證這些資源不會出現問題。
而第一個船塢廠落址自然是要放在粵洲。
畢竟劉光天就在粵洲,有他親自坐鎮,出了問題也能當場解決。
對這件事粵洲市市長,表示他舉雙手贊成。
不僅如此,他還一路開綠燈,為了防止粵洲生產力跟不上,直接把其他訂單散發到沿海一帶的所有城市。
瞬間引燃了沿海一帶的生產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