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關於王陽明的心學思想。
答:關於王陽明這裡面有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實際上就是我們在外面看到的一切,其實是我們內在投影出來的像,因為低維是高維的投影,所以三維或者四維以上的空間全是在我們的內在,也就是說高維空間並沒有在外面。所以王陽明的心學是講到了宇宙的本質:一切來源於內在。
所以說,你沒看到花朵的時候,也就是和這個能量的渲染沒有發生,也就是你的意識沒有去渲染這個能量。我們有什麼認知,我們就會渲染出什麼樣的相。當你沒有去起這個念去渲染它的時候,你是看不見的。當你有了這個意識,這個相就會呈現在你的意識中。當我們按照我們三維的習慣,會認為那些存在是所謂的客觀,也就是說因為它存在,是我遇到它我才會看到,其實並不這樣的。
王陽明的問題還可以跟另外一個相對應,就是關於《壇經》中帆動、風動和仁者心動的故事。我們看到帆動,知道帆動是因為風吹,那風動是因為什麼呢?答案是仁者心動,也就是我們的認知、我們的意識在動。
2.問:請老師解讀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答:所謂的“天地”,其實古人意識中的天地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宇宙天地,它實際是N維(N趨無窮大)的,它包括了整體的內在,所以它講到“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實際指的是我們的內在和我們N維宇宙(N趨無窮大)是一體的,也就是N維(N趨無窮大)宇宙實際是在我們內在的。所謂“為天地立心”,這個心是萬民之心,這個萬民之心是合一的,達到N維(N趨於無窮大)。因為每個人內在是具足圓滿的,所以具足圓滿的N維(N趨無窮大)和零維是合一的。所以“為天地立心”,立的是這個心。
“為生民立命”,實際上當我們立了“心”以後,我們在現實的生命狀態就被這個心所引導,也就是我們會探討到生命的根本意義。“為生民立命”,也就是人的天命、使命,是一個人他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為往聖繼絕學”,所謂往聖指的是我們人類傳承下來的這些智慧學說,實際這些智慧學說都是高維的投影。那高維的投影隨著它的時空演繹,會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它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以不同的語境表達出來。所以“為往聖繼絕學”,實際是指在每一個當下時空,都能夠跟高維智慧連線。“為萬世開太平”,指的是意識能量和物質能量的一種高度的和諧。當意識能量和物質能量和諧的時候,我們整個時空能量關係是一種自然、自在、喜悅、快樂的呈現。
3.問:關於正弦波,正、負能量。
答:實際上我們在解讀正能量的時候,並不是用這個。因為正和負是同時存在的,在正弦波中正和負、陰和陽是同時存在的,並不能說陰就是負能量,陽就是正能量。正能量指的是什麼?其實這裡要加一個字、就是正向能量,也就是提升自由度方向、提升維度方向的這個能
量,也就是指向高維度的這種能量狀態叫正能量。而限制自由度,自由
度往下沉,自由度、維度降低的能量狀態叫負能量,也就是負向能量。所以從這個角度理解正負能量的時候,我們才能理解所謂正能量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否則這個正負的平衡就有不同的意義。
4.問:我們在三維的世界裡怎樣去做才能更好地感知多維?
答:關於在三維空間感知高維,其實我們在不同的法門裡面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我們把它們統稱為高維實踐。比如說持咒、誦經、打坐、冥想以及禱告,其實這些都是在做高維實踐,如果要了解它的話,實際上都是在跟內在的高維空間做連線。
5.問:零維和N維(N趨於無窮大)的共同點是什麼?為什麼使用維度這個概念?
答:零維和N維(N趨於無窮大)的共同點,就是它們其實都包括了宇宙中的所有資訊和它們的相互關係,這叫宇宙全息律,也就是實際它們所包含的內涵是一樣的,就是零維也具足宇宙一切智慧和它們的相互關係,那N維(N趨於無窮大)自然也包括一切。所以它們倆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也是道的根本屬性。
維度實際上只是借用這個描述,借用這個維度的科學語境來做一個描述。我在過去二三十年的研究裡發現,這個語境跟所有的宗教邏輯系統、智慧系統之間的關聯非常容易,而且當它們能夠關聯起來的時候,他們可以相互印證。科學語境只是一個工具,借用這個工具,不同的系統對空間有不同層次的分解,有九重天,有三十三重天,等等。分解的方式就像切蛋糕一樣,切的方法不同,但它的本質是一樣的。那為什麼選用這個多維的概念?是因為借用它,是現代人的主體邏輯,是科學邏輯,這個語境比較容易被接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