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正不斷湧出的建奴重甲騎兵,孟毅心中不免驚慮不已,此時自已能以手雷壓制奴兵步軍,卻絕對不可能以手雷對抗騎軍!

一但為奴兵騎軍佈置完畢,自左右兩側衝擊自已軍陣,那自已可就真要玩完了!

“孫可望!”

“末將在!”

孟毅看著同樣面色凝重的孫可望,沉言道:

“都看到了~奴兵騎軍正在彙集佈陣,我軍一但為其衝擊,必不能擋!如此一來我軍則危矣!所以!我需要你引歸義營軍士分列兩部于軍陣左右,待奴兵騎軍前衝之時,你便率軍前衝迎擊奴兵騎軍!定要拖住奴兵以待白文選引軍來援。”

孫可望聞言,立時打量了一番戰場形勢,其見奴兵騎軍雖眾,然大明門外本還算的寬廣,可如今正面已經屍橫遍野,且有銃炮營軍士正與奴兵步戰,兩側所留開闊之地已根本無法擺開大部騎軍衝鋒。

自已所部人馬雖少,但只要頂住了奴兵騎軍衝勢,與之在兩側相持倒也不是什麼以卵擊石之舉。

是以孫可望隨即沉言領命,繼而便於馮雙禮各引二百餘騎,散於軍陣兩側,隨時準備迎擊奴兵騎軍。

奴兵步軍仍在死命前衝,雖然傷亡慘重,然而衝至明軍陣營前的奴兵越來越多,且奴兵之兇悍之態,已比方才更甚幾分,大有置之死地而後生之感。

相比於這些百戰餘生的奴兵,少經戰陣的銃炮營軍士顯然實戰經驗不足,雖然衝至陣前的奴兵依舊人數處於劣勢,然而銃炮營軍士的傷亡卻已遠遠大於奴兵。

可孟毅此時已管不得這麼多了,他更擔心的是那奴兵騎軍,以及白文選王復臣兩人何時才能趕到支援。

然而城門口兩側聚集的奴兵騎軍,卻並沒有給孟毅留出多少時間,待其聚集完畢後,已經從東西兩面展開陣型前衝而來。

不待孟毅下令,視見此等情形的孫可望馮雙禮二將,早已引軍朝奴兵騎軍反衝而去。

只是幾百步的距離,雙方的衝擊都還尚未成勢,便已交匯一團廝殺起來。

然而孫可望所部雖是騎兵,且都是百戰餘生之士,可他們一直皆是步戰,馬上作戰並非他們的強項,又如何能是那奴兵重騎的對手,僅是一個照面,歸義營軍士便已死傷近百人。

見奴兵竟如此兇殘,這不禁讓方才還頗有信心的孫可望心中大驚,奴兵如此戰力,就憑自已這幾百人馬,怎麼可能頂的住。

有那麼一瞬間,孫可望甚至想引軍撤退,不過隨即這想法便又被其掐滅,倒不是他心志堅定,而是此時白文選王復臣等人已引軍趕至。

有了生力軍的加入,孫可望又重拾信心,一時間帶動歸義營軍士倒與奴兵殺的難解難分。

孟毅緊張的觀察的著戰況,自已這邊雖然已經有些兇險,但好歹還能支撐的住。而奴兵此時人馬雖眾,但似乎也已經兵力出盡了,因為城門口此時已看不到再有奴兵殺出。

粗略估算了一下奴兵人馬,孟毅猛然發現,自已正面奴兵,竟有近四千之眾,若是加上已經傷亡奴兵,怕是不會少於五千!

這也就是說,皇城內的奴兵,現在已全部聚集到了自已正面。

那其他各門豈不是剩不了多少奴兵了!

想到這,孟毅的心裡砰的一跳,一個大膽的想法隨即生出。

事已至此,自已何必再墨守成規。

不若趁奴兵盡聚大明門之際,傳令其他各門軍馬直接破門攻進皇城豈不更好!

若能再順勢破了禁城,捉住那多爾袞跟小福臨,那就更美了。

孟毅越想越覺得可行,加之此時自已這裡尚可撐住,若再拖延下去,那可就不好說了。

若其他各門軍士攻入了皇城,這裡的奴兵得到訊息必然會分兵回援,如此自已這裡也可解除一些壓力。

想通此處,孟毅隨即對親衛令道:

“快馬傳令各門,全力突進皇城,而後迅速兵進禁城各門!若禁城有備則圍之,無備則攻之!”

“得令!”

數名親衛領命,立時策馬奔離大明門,朝其他三門傳令而去。

分守其他三門的銃炮營將校,在收到傳令後,立時下令將原本填裝的霰彈更換,改為實心彈丸,直接炮轟所在城門。

率先破開城門的,乃銃炮營參將譚承業所部,其在攻破所在東安門後,揮兵直衝東安門而入,所遇防守奴兵竟不過百餘。

在一陣短暫廝殺過後,便已將防守奴兵殺散,譚承業也沒心思追剿殘敵,而是引軍直驅東華門。

只是內宮禁城卻不同於皇城,禁城四門皆有城樓,門外還有護城河,能通入城門口的,僅有河上一座白玉石橋。

且城頭皆有奴兵守禦,其眾雖不多,可立在城頭以弓箭射擊明軍,不但視野開闊,且射的還遠。

譚承業試探性攻擊了一次,卻使軍士死傷數十人,自已不過七八百人,一下就損失近十分之一,卻連城門都沒摸到,無奈只得放棄進攻,轉而以銃炮封鎖住了東華門。

而西安門北安門也在艾能奇等將的率領下順利攻破,只是兵至禁城後,所遇情況卻都與譚承業部相似,無奈下也只得轉攻為守。

此時大明門外的戰鬥仍在慘烈進行中,只是隨著明軍傷亡過多,縱有手雷利器,此時也已經漸漸顯露敗相。

歸義營的千五騎軍,已然不足五百餘,銃炮營軍士依仗陣型,雖亦有四百餘眾,然而其陣已經為剩餘的千餘奴兵步軍合圍。

雙方雖皆已死傷大半,然奴兵畢竟人多,此時若再無援軍,明軍必然盡墨於此。

孟毅此時已經被軍士護在陣心,看著不斷倒地計程車卒,心中既感悲痛,又覺無奈。

自已這次突襲北京,兵力根本沒有任何優勢,所倚仗的便是那巷戰趁手的手雷。

可一但雙方廝殺至一起,過近投擲,已方亦會受到彈片波及,如此一來,那手雷便成雞肋之物。

現在能做的唯有死命肉搏,以爭取時間獲得轉機。

要麼奴兵因明軍攻入皇城而撤軍,要麼現在立刻有一支援軍趕來增援。

不然,以現在這情況,怕是撐不了多久了。

而現下唯一有可能趕來救援的,怕是隻有鐵衛右營以及錦衣衛的人馬了。

他們掃蕩那些奴酋府邸,不會有多大困難。如今已經一個多時辰了,相信用不了多少時間應該就會押解眾奴酋家眷來援。

不過孟毅並不知道,其實勒克德渾早已接到了明軍攻入皇城的訊息,但他卻始終沒有選擇回援。

自已已經損失近三千人馬,此時已經將明軍合圍,勝利在望。若此時撤兵回援,那豈不白白折損這麼多人馬!

只可惜,勝利的天平似乎從一開始就不曾眷顧他們,就在明軍騎軍即將崩潰,步軍亦不足三百餘人,眼看就要拿下之時,大明門的前方路口,忽然湧出一支明軍騎軍,徑直朝著正在急攻被圍明軍的奴兵殺來,且後續亦有明軍步卒尾隨。

見到明軍援兵趕至,勒克德渾頓時萬念俱灰,此時縱使他再不甘心,也只能下令迅速撤軍了,不然,自已這僅剩的兩千身心俱疲的人馬,定要盡數戰死於此了。

然後此時他想撤軍,明軍又豈會善罷甘休,任由他們撤進皇城。

隨著奴兵騎軍回撤,步軍由於速度不及,已被明軍死死咬住。

加之奴兵此時已經心懼,又被明軍不時投擲手雷,是以竟只顧奔逃,再無心與明軍死戰,就連大明門亦無有防守,直為明軍所破。

待勒克德渾引軍自午門退進紫禁城後,其所部僅剩不足千餘。

而明軍亦緊隨其後,陳兵於紫禁城午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