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是綜合元年,高考第一次開始考綜合試卷,最初的幾年都是大綜合,後來才改為文綜或理綜。

而唐笠唐笠明年要參加的2001年高考是第二屆大綜合,這門考試唐笠說不上自己是吃虧還是佔便宜。

當然要是和之前的四門單科考試相比無疑是佔便宜的,要是還考單科,唐笠覺得自己就可以直接放棄了,實在複習不過來啊!

因為頭兩三年的大綜合更傾向於考生綜合素質和知識儲備的考察,要慢慢的才會越來越迴歸應試。這一點前世挺悲催的復讀過的唐笠是再清楚不過的。

這也是中國式的慣例和執政習慣,矯枉過正、小步快跑,任何事情剛開始都會做的過頭一些,然後再頻繁的調整,最終找到一個平衡點。

對於擁有四十歲靈魂的唐笠來說,考大綜合的劣勢是科目太多,深入複習時間肯定不夠用;優勢是自己那比同齡人多出來的二十多年閱歷。而且經歷過網路時代的唐笠接觸過的資訊量是此時的學生無法想象的,僅從知識儲備量來說,同屆考生完全無法比擬。

而且參加過高考實戰的唐笠再清楚不過,頭兩年的大綜合題目難度並不大,大部分都是各科的基礎知識點,還很有規律可循,同時還有很高比例的常識題,這個對他來說就太有利了。

特別是其中的常識題,對於一個四十歲的中年人來說可能感覺很扯淡,可對於一個從沒走出過校門、並沒啥生活經驗的十七八歲半大孩子來說,這些題往往才是丟分題。

唐笠印象中最深的一道當年高考綜合真題,題面囉裡吧嗦說了一大堆,可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一棟房子最佳的朝向。

那玩意當年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大部分同學都是一頭霧水,印象深刻都是因為在同學們中討論的最熱烈。

可這道題對於一個有點生活經驗的成年人來說,題目都不用看,任你怎麼說,中國的房子最好的朝向必然是“坐北朝南”啊!

沉浸其中的唐笠很快就確定了大綜合的複習策略,那就是刷題。

而且是刷歷年各科的期末考試試卷。

原因一是大綜合包含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六門課程,涵蓋的內容實在太多太雜,想要面面俱到的難度太大,時間上肯定來不及。

二是這玩意明年也是第二次考,根本也沒啥往年高考真題作參考。

三是做99年以前的高考真題實在沒必要,因為難度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刷那些往年單科高考真題實在是太浪費了。

盡力搞定低難度的基礎題和常識類題目,放棄佔比很少的大難度題目,這就是唐笠對大綜合的複習策略。

隔了23年唐笠也不可能記得清當年大綜合的具體題型佔比了,所以他把這門考試的目標保守的定為150總分自己拿到120分。

規劃大綜合開了頭,唐笠的思路也初步打通了,接著開始規劃三門主課。

語文相對最為簡單,因為唐笠的文字功底非常好。

參加工作十幾年做的工作基本上都和文字工作相關,就算是後來做到了管理崗,實際工作中要寫的東西也不少。

語文這門學科更多的是拼底子、拼積累,而這方面唐笠自認絕對有把握,要做的其實就是重新熟悉語文試卷的套路。這玩意多刷點真題試卷就行了。

而且在這門考試上唐笠還有個金手指,那就是他即便到了四十歲,對自己參加的第一次高考的作文題目仍然記憶猶新。

因為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紀初的那些年裡,國人誠信缺失是一個很熱的話題,所以高考的作文題目就是湊趣似的“誠信”。唐笠甚至還記得高考作文還煞有介事的附了一則小寓言故事。

提前知道了作文題目,再加上自己多年工作中練就的寫作熟練度,不說滿分,那個高分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至於前面的那些基礎題,在熟悉了題型和套路之後,唐笠覺得以自己十數年一直在不斷打磨的文字功底面前,應付起來問題都不大。可能最撓頭的就是一些真需要死記硬背課文的題目了。

唐笠還翻了翻寫字檯上堆放著的真題集,高興的發現這種題目並不多。

而且在後來的複習中唐笠更是欣喜地發現,其實需要背誦的課文數量也不是很多。

因此唐笠給自己定下的語文高考目標是保證130+,衝刺140。

作文60分,自己作弊咋著都不能低於55分吧!前面的90分,最次也不能低於80分。所以這個目標並不算難。

再說數學。

這課比較撓頭,因為從現在的唐笠基本上已經把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知識點都忘了個一乾二淨了。

一個連定理和公式都記不得的人做數學題會是個啥下場,不用想都知道。

好在經歷了短暫煩躁的唐笠很快就冷靜了下來,開始仔細分析並想辦法。

首先,自己並不需要把這門課程完全重新學習一遍,因為那些知識點其實只是被自己的大腦封存了而已,並不需要重新錄入。

其次,心理年齡已經四十歲的自己要遠比同齡人更會找捷徑和利用套路。深深的明白刷題就是最好的捷徑。

最後,自己被封存的記憶裡可不止有那些散碎的知識點,還有曾經經歷過並且刻骨銘心的真實高考。說不定啥時候在刷題的時候就能想起某道題是高考真題,或者是和高考真題極其相似的同類題。

既然是重新啟封腦袋裡的記憶,那原本的底子就很重要了,這一點唐笠是很有信心的。因為他清楚的記得,當年第一次參加高考的自己數學試卷刨除後面六道大題的90分基礎題可是拿了滿分的。丟分全部都是在大題上,而且也不是不會做,完全是因為時間不夠用。

後來想想,那不就是明白無誤的表明自己基礎很紮實,就是當初沒下苦功夫去刷題提高熟練度嗎?

已經決定在今後一年時間裡先把初高中的知識點過一遍,然後用拼命刷題的辦法來重啟記憶,同時提高熟練度的唐笠,把一年後自己的數學高考成績目標定為了130+。

其中前90分基礎題最多丟5分,後面的六道大題至少要拿40分。

第三門主課英語,這個對唐笠來說最難。

說起來不可思議。唐笠第一次接觸英語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可整整用了兩年的時間他居然連26個字母都沒學利索。其中固然有當時英語成績並不計入總分的因素,可也夠他媽離奇的了。

更離奇的是上了初中以後的自己就像突然開了竅一樣,英語成績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狂飆模式。整個初中三年英語成績居然從來沒低於過95分。要知道那可是100分制啊!

更更他媽的離奇的是,進入高中以後的自己已經開了的竅好像又突然被關閉了一樣,整個高中三年英語就他媽沒及格過!

這個狀態一直貫穿了參加的兩次高考,復讀的那一年都沒能再次開竅。

這個當初最最影響高考成績的痛點唐笠之後也無數次想起並琢磨原因,發現高中時的自己完全就是在心理上排斥英語,根本就不想學,本就投入不多的時間基本上也都做了無用功。

這一次絕對不能再重蹈覆轍了,再像前世一樣高考英語那個七八十分,自己其他幾門考的再好估計也是落榜的命。

其實後來成熟後的自己真的認真分析過,高考的英語真的不難,基本上都是最基基礎的語法知識,所需的詞彙量也並不算多,撐死不超過3500個。

所以這次唐笠決定從背單詞和背課文入手。

3500個單詞分到一年當中也就是一天10個,搞狠一點按照四級考試的標準來準備總數也就是4200,平均一天也就是不到12個。

背課文主要是用來培養語感和鞏固單詞記憶的,從初中課文開始起步,一直到把高中課文都背完,至少也得達到熟讀的程度。

唐笠相信,自己只要真能咬牙堅持下來,很大程度上也是啟封記憶的自己明年的英語高考成績應該不會太差,至少得個120+還是不成問題的。

再說和語文作文一樣,25分的英語作文唐笠也有金手指啊!以“減負”為主題的一封回信,唐笠就算水平再不咋地,還不能提前背一篇啊!

這樣一算,如果四門考試全部達標的話,語文130,數學130,英語120,大綜合120,總分600。這個成績即便有偏差縮水,也妥妥的能上一本線了。

唐笠記得很清楚,2001年河南的高考分數線為歷年來最低的一年,一本線是453,二本線只有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