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瓊林宴
大宋夢華:我歐陽旭全都要 看瓜的猹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嘶!”
“來人”
清晨,陽光灑落到屋子裡,宿醉一宿的歐陽旭,迷迷糊糊的睜開了眼。
只覺得頭痛欲裂,彷彿在裡面塞了個鉛球。
“噔噔噔!”
高大威猛的許褚,彷彿要把地板踩爛一樣,邁著大步就衝進了屋子裡。
“來,少爺!”
“擦個臉吧!”
許褚手裡捏著一個銅盆,拿條毛巾溼了溼水,就直接糊在了歐陽旭臉上。
“我……”
“幹!”
“滾球!”
這一下子差點沒給歐陽旭幹自閉,過了好一會才緩和過來。
只覺得有一隻驢蹄子,踩在了自己臉上一般,差點沒給他悶死。
“你去,給招幾個女使過來。”
“是!”
許褚悶聲悶氣的應了一聲,抬手還想要去幫歐陽旭擦臉。
“滾蛋!”
“哦!”
“等下!”
“少爺,還有何吩咐?”
許褚身子一頓,連忙又止住了步子。
“把毛巾給我,我自己擦!”
“那個,女使就先不要招了。”
歐陽旭接過毛巾,自己擦了擦臉。
他倒不是怕了趙盼兒,只不過是為了避免麻煩罷了。
畢竟,萬一要是長得像神仙姐姐,還是值得尊重一下滴!
嘻嘻!想到這裡怎麼有點開心呢?
“公子!”
“公子!”
“時間到了,我們要出門了。”
見到自家少爺連句話也不說,就一直坐在床邊傻樂呵,就連擁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許褚都有些了發毛了。
“哦,何事啊!”
“咕嚕嚕嚕……呸!”
拿起早就準備好的茶水漱了漱口,歐陽旭有些含糊不清的發問。
這許褚倒也算是粗中有細,洗漱的東西倒是準備的周全。
洗漱完畢的歐陽旭還是有些頭疼,雖然宋朝的酒度數低,可也架不住喝的多。
顧廷燁那小子花樣多也就算了,沒想到那些與他交好的權貴子弟居然個個如此。
勸酒的花招那是層出不窮,猜起拳來個個生猛如虎。
就連躲在角落不吭聲的盛長柏,那也不是一個好捏的軟柿子。
好在仗著後世高純度酒水的洗禮,他也算是橫貫八方,然後橫著回了家。
嘶!
說不得注意一點形象,可不能如此放浪形骸。
不然要是傳到當今官家耳朵裡,那可就不妙了。
剛剛中第就跟東京城的權貴子弟廝混到了一起,這可不就是攀炎附勢,結交權貴的典範嗎?
“那個,少爺!”
“今天要去官家那裡參加瓊林宴啊!”
“還是要趕緊些才好,莫要去遲了。”
依照許褚平日裡悶不作聲,半天都蹦不出來了個屁的性子,現在也是著急的不行。
“啊?”
“快……去給我取掛新衣來。”
“備馬!”
歐陽旭當即有些麻爪,居然把這茬都能給忘了。
瓊林宴啊!
這可是要入宮赴宴的,昨日居然宿醉至此,跟誰喝的酒來著?
袁家袁文紹,顧家顧廷燁,還有梁家四郎?
這幾個兔猻,用心居然歹毒至此?
對了,還有盛長柏這貨。
嘖嘖,果然都是好兄弟啊!
“走,走走!”
“快走!”
歐陽旭趕緊收拾好著裝,緊趕慢趕的出了院子,打馬就往皇宮急奔。
“喲,歐陽兄騎術了得啊!”
“昨夜喝了那麼多久,還能如此穩健?”
歐陽旭這邊剛策馬過了宣德門,迎面就撞上了一架馬車。
赫然乃是盛家的馬車,車內自然是今日同要去赴宴的盛長柏了。
“哎,可憐我囊中羞澀,實在是置辦不起馬車。”
“不像盛兄這般,倒是悠哉啊!”
面對盛長柏略帶調侃意味的問話,歐陽旭倒也不腦,只是可憐兮兮的開始賣慘。
昨夜由顧廷燁牽線,重活一世的歐陽旭,經過各種電視劇的薰陶,再結合自身的經驗,為人處方面倒也是頗有心得。
一場酒局下來,已經是混的如魚得水。
當然,這也不排除他如今身份的緣故,若他還是往常的窮酸學子,恐怕還是無人問津。
“哈哈哈!”
“不若你我同乘?免得說自家兄弟虧待了你。”
電視劇中的盛長柏,總是給人一種古板的印象。
可等歐陽旭真接觸了過後,才發現對方也是個悶騷的主。
“去、去、去!”
兩人大男人共乘一車像什麼話,可別被人誤會是斷袖之癖了。
“哎,你我兄弟之間何須見外。”
盛長柏卻是沒有領會到,歐陽旭那滿是嫌棄的眼神,只當他是不好意思。
“你……小心我揍你!”
“我只喜歡跟女子同乘,你……也配?”
對於盛長柏的盛情邀請,歐陽旭自然是不屑一顧,騎馬他不香嗎?
速度不必馬車要快,還顯得我英姿勃發。
“哈哈哈!”
“我先走一步。”
擠兌完盛長柏過後,歐陽旭可謂是心情大好,可不願留在原地給其反唇相譏的機會。
直接打馬揚鞭,一溜煙就跑遠了。
“額……有辱斯文!”
盛長柏氣結之下,也只能擠出這句話了。
瓊林宴。
宋太祖規定,在殿試後由皇帝宣佈登科進士的名次,並賜宴慶賀。
而由於設宴的地方,則是東京汴京城西的皇家花園。
此皇家花園名曰瓊林苑,故該宴會就有“瓊林宴”之稱。
本就是為殿試後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
參加宴會的都是當今新科進士,由當朝宰相主持,官家不會露面。
這種宴會自然不會有人遲到缺席,就好比沒人會嫌棄脖子上腦袋的重量一樣。
待到時辰已到,當今朝堂清流魁首柯政柯相公排眾而出,開始主持宴會。
瓊林宴不是一般宴會,可不是人齊了就要坐下開席吃飯了。
宴會的第一項事宜,就是宣佈當今官家對於新科進士門的賞賜。
這些賞賜主要有“詩”、“書”、“袍”、“靴”、“笏”、“冰”等幾類。
其中,“詩”是皇帝親自作。
由柯相公代為宣讀,其中都是勉勵之意。
當場眾進士自然是高呼萬歲,表示自己一定不負聖恩。
“書”主要是一些儒家經典,例如《大學》、《中庸》等典籍,官家的用意大概是讓進士們經常翻閱,牢記儒家的修身治國之道。
“袍”、“靴”、“笏”不用說,這是官員們的日常著裝行頭。
如今是四月天,天氣並不炎熱。
皇帝賜冰可不是為了給進士們解暑,而是期盼他們能像冰一般潔身自好,為官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