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明明已經被擊潰了,怎麼會又冒出五六萬?
項燕想了一會兒,很快就把事情都想明白了。
趙軍肯定不止剛才自己看到的那兩三萬,他們實際的人數估計至少有十萬!
而那個趙軍將領十分狡猾,他看出了自己在撤退時肯定會安排人在半路設伏,所以故意派了兩萬人來充當誘餌,這樣只要等自己把這二萬趙軍打敗,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從而放鬆警惕。
該死!
項燕咬著牙暗罵了一聲,原以為是自己挖坑裝趙軍,沒想到反過來被趙軍挖了個坑裝進去了。
軍隊在渡河時,往往是最脆弱的,如今楚軍正在渡河,趙軍突然從後面殺過來,楚軍很有可能會崩潰!
項燕立即下令,讓後軍結陣迎敵,其餘的兵馬加速渡河。
命令下達以後,楚軍後軍還沒來得及結好陣型,趙軍就已經殺到了!
楚軍正在渡河本就脆弱,趙軍殺來的又急,故不到一柱香功夫,楚軍後軍全軍崩潰。
後軍一崩,北岸的楚軍霎時之間大亂,大批楚軍士兵湧上浮橋,浮橋上頓時亂哄哄的,楚軍士兵人擠人,後面的推搡前面的,前面的則是在謾罵後面的人讓他們別退,更多的人還在往浮橋上湧,有些人沒站穩,跌落到了河水中,瞬間就被河水沖走。
親眼看到同伴被沖走,楚軍更加驚慌,後面的拼命推搡前面的想讓他們快點,可浮橋本就不穩,前面的人又怎麼能走快?
被後面的人一推,眾多楚軍士兵就像下餃子跌到河水裡。
項燕見了這情況以後急忙下令:“快,讓弟兄不要亂,結陣!結陣,必須要防禦,如果我們亂了的話,誰也走不了!”
雖然項燕已經下達了軍令,但楚軍這會兒已經亂成一團,以至於他的命令根本無法精準的傳達到全軍。
結果就是,一些收到了命令計程車兵選擇原地結陣防禦,更多的人則是直接往浮橋上湧!眼看浮橋過不去,楚軍士兵開始四散奔逃,那些原本打算結陣防禦計程車兵見了,也跟著逃亡。
楚軍徹底潰不成軍!
項燕心中大恨但又無計可施,河對岸的項梁見了南岸的情況,也是急得不得了。
他指揮人登上浮橋,想過去救援項燕,但浮橋上已經擠滿了人,兩方人撞到一起,餃子下的更多了。
更要命的是,浮橋這時候也開始不穩了,中間出現了斷裂。
不知道哪個楚軍士兵喊了一聲:“浮橋要斷了!”
橋上計程車兵聽了更慌了,有些人要後退,有些人則還想向前,眾人推推搡搡,最後都落到了河裡。
項燕卻沒空去管浮橋上的情況,此刻他正在想該如何挽救北岸的十幾萬楚軍。
口頭命令肯定是傳達不下去了,楚軍實在太亂了!
唯一的辦法只能透過鼓聲!
項燕吩咐兩個親信叫他們去擂鼓。
鼓聲一響,楚軍又找到了主心骨,總算沒那麼亂了。
項燕急忙吩咐人把他的大旗升起來,在鼓聲的掩護下,很快就有兩三萬人集結到他身邊。
趙軍這個時候也殺到了!
“快快!結陣!結陣!”
項燕看趙軍殺到了不敢怠慢,急忙下令結陣。
但敵軍都殺到眼前了,倉促之間楚軍又怎麼可能把陣結好?
楚軍的陣型還沒有形成,趙軍的騎卒就已經殺過來了,緊跟著步兵也加入了戰鬥。
章邯率領的並不是趙軍的精銳,但這些士兵也都是參加過伐魏之役的老兵,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數息之間,項燕好不容易集合起來的兩萬多人就被擊潰!
項燕見此恨聲道:“我項燕一生之中為楚國南征北戰,想不到晚年居然栽了這麼大一個跟頭!被一個無名小將打得如此狼狽。”
直到此刻,項燕都不知道他的對手究竟是誰。
不過項燕可以確定,這個人肯定不是李牧。
李牧用兵一向以穩健著稱,像昨晚那麼冒險的戰術,李牧是不可能用的。
能用這種戰術的,必定是趙軍中的年輕將領,但這個人是誰項燕就不知道了。
楚軍完全崩潰,士卒爭相逃亡。
看到這場景,項燕不禁想起了多年前和信陵君並肩作戰的場景,能在危難關頭把軍隊指揮的如臂指使,也就只有他和白起了!
將軍龍禹來到項燕身側,急道:“大將軍事急矣!咱們快跑吧?”
項燕苦笑一聲,望向浮橋的方向:“跑?我們往哪兒跑?”
浮橋上此時已經從中間裂成兩半,河面又寬足有十好幾丈,要換成夏天,水性善佳的人可能還能游過去,但眼下是深秋河水冰涼,沒了浮橋,楚軍根本不可能逃過去。
龍禹見浮橋已斷,連忙說:“大將軍,咱們快往別處跑!”
浮橋斷了,楚軍士兵也不會坐以待斃,後面有趙軍追殺,一些人跑的急了就直接跳進了河水裡,但更多的人選擇了順著睢河河岸逃亡。
龍禹說的向別處跑,就是想讓項燕順著河岸逃亡。
項燕又苦笑了一聲,搖頭說:“順著睢水跑,往西北是寧陵到底是趙國的地界,往東南則是碭山,那裡也是趙國的地界。我們還能往哪跑?”
此時趙軍已經把楚軍完全殺敗,許多楚軍眼見無法逃亡,已經選擇扔了兵器保命,趙軍士兵距離項燕的位置已經不足百步!
龍禹見項燕不肯離開,只好說了一聲:“得罪了!”然後就背起項燕往東南方向跑。
戰場上兵敗如山倒,所有人都在逃亡,此刻早已經沒了軍紀,為了逃走,士兵們直接登上戰車,搶奪車兵的馬匹。
項燕戰車上的四匹馬也在混亂中被潰兵搶走,龍禹又沒時間去搶馬,只能揹著項燕逃亡。
儘管東南方向的碭山也是趙國的地界,但龍禹覺得,必須先逃出戰場,總好過留在這等死。
龍禹是項燕的家臣,龍氏幾代人都是給項氏賣命的。龍禹自小習武,揹著二百多斤的項燕,竟還能跑得飛快。
項燕其實也就一百多斤,不過他身上還穿著鎧甲,鎧甲也有一百來斤。
龍禹雖說自幼習武,身體素質比常人要好得多,但揹著200多斤的人在身上,再跑了一會兒後,龍禹也跑不動了。
見龍禹氣喘吁吁,項燕命令龍禹把他放下。
項燕從龍禹背上下來之後,龍禹喘著粗氣說:“大將軍,您把身上的鎧甲脫了,這樣咱們可以化妝成普通士兵,也好脫身。”
項燕聽了以後卻並沒有塗身上的鎧甲,反而一屁股坐到了一塊石頭上。
龍禹見了急道:“大將軍這四周都是咱們的潰兵,趙軍很快就能攆上來,我們快走!”
項燕擺了擺手道:“算了,我戎馬一生,生生死死見得多了,如今大軍兵敗,我還有什麼顏面苟活呢?”
龍禹單膝跪下,勸說道:“大將軍,您別這麼說,末將這就揹著您走!”
項燕卻不肯走了,看著周圍疲於奔命的楚軍士卒,聽著後面越來越近的叫喊聲,項燕滿心悲涼的站起身,說道:“我老了,當俘虜走不動,也難為情,如果你能活著回國,告訴梁兒,要他輔佐好楚王,我項氏世代為楚王盡忠,絕對不能做田秀那種人。”
龍禹還想再勸,項燕已經抽出了佩劍放在了自己脖子上,龍禹急忙過去拉住他,把他的劍扔到一旁。
項燕勃然大怒推開龍禹把自己的佩劍撿起,這把劍還是楚考烈王贈給他的。
回想起自己前半生的戎馬一生,項燕不禁又是一陣苦笑。
趙軍的騎卒距離項燕的位置已經非常近,趙軍擅長騎射,士兵用弓箭不斷向前方射箭,好幾支箭從項燕身旁飛過。
龍禹怔怔的看著項燕,只見他緩緩滑動手上的劍,鮮血從他的脖子上噴出,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項燕的屍體重重的倒在地上,就像一座山嶽倒下一樣,發出一聲巨響。
這吸引了後方趙軍的注意,十幾個騎兵朝他的屍體圍過來了。
龍禹見了,對著項燕的屍體磕了三個響頭,然後撿起那把染血的佩劍,扭頭逃亡。
趙軍騎兵見了項燕的屍體,見他穿著甲冑,頓時知道這肯定是條大魚。
幾名趙軍士兵急忙圍住項燕的屍體,生怕友軍把這具屍體搶走回去領功。
這具屍體很快被抬到了章邯面前。
章邯讓楚軍俘虜辨認了一下,得知這人就是項燕。
見此章邯唏噓不已:“項燕,一代名將,想不到居然會折在我手裡。”
章邯吩咐人厚葬項燕,命運用上好的金絲楠木將他裝殮,又給他立了一塊墓碑,上書:楚大將軍項燕之墓。
商丘百姓敬重項燕的勇烈,一直保護他們的墳墓,直到今天。
另一邊,項梁見北岸的楚軍崩潰,拼命的想要跳到河裡去救援項燕。
范增一直苦苦拉著他勸他不要意氣用事,項梁就是不聽。
“啪!”眼看勸不住項梁,范增只好給了他一記耳光。
范增為了讓項梁清醒,這一巴掌力道極大,居然把項燕翻了一個跟頭。
而這一記耳光扇下去,項梁確實清醒了不少。
范增怒斥項梁:“還記得大將軍對你說的話?為將者要冷靜,耐心!現在大將軍不在了,將軍你就是全軍的主將,你必須把剩下的這十幾萬弟兄活著帶回楚國!”
項梁努力的不讓淚水流出來,但眼睛裡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下:
“你怎麼知道父親就一定不在了?我要去把父親救回來!”
范增又扇了他一個耳光,罵道:“豎子!北岸我軍大敗,大將軍不是被俘就是陣亡,你繼續賴在南岸不走,等趙軍從四面八方圍過來,咱們全得埋在這!”
項梁聽了這番話後,也是徹底冷靜下來。
父親大機率已經不在了,自己必須挑起這副重擔,把剩下的十幾萬弟兄活著帶回楚國!
項梁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毅然的站起身:“傳令,全軍立刻按原計劃向南撤退!要快!”
楚軍想要回國除了要經過睢水,還必須要透過氵水,氵水的河面相比起睢水要窄許多,河水也沒有那麼湍急。
不過氵水的河面還是有七八丈寬的,大軍如果想要透過,還得搭建浮橋。
好在楚軍來時的浮橋還在,楚軍可以直接順著來時搭建的浮橋撤走。
項梁剛下令讓楚軍迅速透過浮橋,斥候就來報說,氵水南岸發現了敵軍!
項梁大驚,這商丘的趙軍都在後面,怎麼他們前面又有敵軍攔路?
難道說趙軍長了翅膀?
范增還算冷靜詢問斥候:“敵軍有多少人?打著什麼人的旗幟?”
斥候道:“敵軍大約有十萬,打著楊字旗。”
范增倒吸了一口涼氣,說道:“肯定是留守大梁的楊端和!大梁的趙軍出來了!”
項梁感到不可思議:“趙軍的行動怎麼會這麼快?”
范增閉上眼睛苦思著破局之策,但如今還有什麼好的良策呢?
范增睜開眼睛說道:“趙軍為什麼會行動的這麼快?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得打過氵水,否則我們大家,真的會被埋在這裡!”
項梁這個時候也不禁後悔起來,父親早就讓他帶兵先撤不必等他,可他非要把部隊停在睢水岸邊。
現在好了不僅父親的十幾萬大軍折了,就連他也有可能被埋在這裡。
項梁對范增拜道:“先生,您是一位智者,事到如今,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活命?”
范增扶起項梁說道:“如今兩軍狹路相逢,只能硬拼!我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擊潰楊端和,不然等到陳蔡那邊的趙軍反應過來,我們會被徹底纏住。”
項梁急忙指揮楚軍加速度和到南岸去列陣。
楊端和接到章邯的傳信後倉促趕來,他原本打算在氵水南岸佈防,把楚軍保衛在睢水和氵水之間的狹長地帶。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楚軍已經開始渡河了。
楊端和叫來沈鴿,對他吩咐道:“沈將軍,你馬上帶領兩萬弟兄去攻殺楚軍,一定得把他們殺回北岸!記住,等把他們殺退之後,立馬放火毀壞浮橋!”
“唯!”
沈鴿領著兩萬人朝楚軍迎頭殺去。
楚軍倉促間,直往南岸渡過了不到一萬人。
項梁知道他們已經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用這一萬人攔住沈鴿,好爭取時間讓楚軍全軍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