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作為第三位統一者,運氣得當:既在壽命上超越了他的對手,又有堅強的意志等待統治這個國家的適當時機。德川家康的事業與信長及秀吉的事業有相似之處,二者曾聯盟,但德川在秀吉死後長達18年的統治,為他進一步建立穩定的霸權提供了機會。這個霸權在他死後延續了250年。

然而,對於德川時代的歷史學家卻有嚴厲的批評。他們認為德川保守的社會政策將日本帶回封建主義,政治上的苛刻統治則將人民置於殘暴的警察國家之下。德川採用的壓制基督教和閉關自守的政策被指責為使日本在孤立狀態中停滯了兩個世紀。

然而,必須注意以下三點:首先,西方貿易者離開日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地理位置偏離世界主要貿易路線,而16世紀後,西方對東亞邊緣的興趣下降。其次,德川阻止西部大名私自通商的願望,反映了中央政權仍在努力對抗大名地方自治的程度。第三,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並不是全面的,也沒有決定整個時代。實際上,日本在17世紀中葉並未變成僵硬的模型,其後兩個世紀仍有發展。

儘管與世界其他地方隔離,德川時期仍是文化和制度發展的時期。雖然歐洲在當時奠定了現代社會基礎的許多重要科學和政治概念,但日本與之接觸較少。然而,在其他方面,日本在這段時期加強了其國家和文化基礎。太平讓日本人養好了內戰的創傷,並將注意力轉向國家的和平需要。政府仍在軍人貴族手中,但武士在生活和思想方式上發生了徹底的變化,成為官僚貴族。新法律和條例闡明瞭各階層的身份和義務,併為政府下了定義。儘管被認為是獨裁的,但也強調統治者對人民福利的責任。

在德川統治下,城市化運動繼續推進,經濟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一個整體。在思想領域,儒家思想的傳播影響了整個日本人民的精神傾向,為他們對生活採取更為人世的態度奠定了基礎。教育設施的增加使武士階層變成有文化的階級,同時社會底層的人也得到了上學的機會。在城市中,逐漸富裕的商人開始發展他們的休閒娛樂,使日本文化首次出現了“資產階級成分”。

在16世紀末,繼位並統治全國的德川家族,起源於關東上野國的一個小村落。德川家康的父親是一位中等規模的戰國大名,其城堡位於岡崎。到1590年,他已經控制了大約二河的一半土地,並臣服於當時的霸主今川義元,與今川的土地相鄰。當今川義元在1590年被織田信長打敗時,家康已成為德川氏的領袖,隨即歸附於信長。到1598年,家康已經擁有整個三河。在信長討伐中部日本的時代,家康集中注意力於打退武田和北條的進攻,並儘量將今川的領土收歸自己。信長逝世後,他將遠江和駿河併入自己的版圖,幾乎佔領了甲斐和信濃。此時,他將總部遷至今川的舊都城駿府。

巧83年,家康曾試圖反對秀吉繼承信長的地位,但最終與秀吉妥協,並取得了優惠條件。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小心翼翼地拓展領土,避開了秀吉在四國和九州進行的戰役。然而,在小田原和北條對抗中,他不得不做出重要貢獻。戰役結束後,北條放棄的土地中,有2,557,000石歸屬於他。

秀吉將家康調到關東的動機不明,但這次調動對德川家康無疑大有裨益。除了這個位置更有利於家康不參與朝鮮戰役外,他還獲得了一個可以建立組織嚴密的新基地。他保留了大約1萬石的土地用於自己的控制,並將其餘分散給其他封臣,特別是在江戶新城附近的較低封臣,並將較高的封臣封在他較遠的領地上。此時,他的一些主要封臣的土地已相當龐大,如井伊在高崎有12萬石,原在館林有10萬石,本多在大多喜有10萬石。家康的封臣總計有38個大名,估計其封地都在1萬石以上。

秀吉去世後,豐臣家族的權力結構陷入危機。由於秀吉死前組成的議事會存在矛盾,大臣中的野心導致了猜忌和摩擦,尤其是在德川、前田、毛利、上杉之間。在“家臣”中,石田三成不信任德川家康,組織了一個聯盟反對他。99年秋,德川家康進入大阪城,成為當時稱為“天下殿”的重要人物,之後,幾乎有一半豐臣派的大名向他遞交了聯盟申請。

在16年初,德川家康不得不將主要兵力調往關東,對抗上杉的威脅。對石田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在大阪,他周圍聚集了大名的聯軍,包括毛利、浮田、島津、鍋島、長曾我部、生駒等西部大名。儘管西部聯軍在實力上有取勝的可能,但由於領導不力、內部分裂,以及一些關鍵人物私下與家康聯絡,使得聯軍在戰役中瓦解。最終,關原戰役以大屠殺結束。德川家康隨後進入大阪城,成為國家的軍事領袖。

關原戰役為政治地圖帶來了新的安排,87個大名家族被消滅,有4個減少了土地,7,572,000石以上的土地被充公。這使得家康有可能擴大自己的領地,並慷慨地獎賞他的追隨者。儘管取得了勝利,但德川家康的霸權並不完全鞏固,也不是合法的。在大阪以西,他們的影響急劇下降,未能將自己的大名安排到西部,那裡對豐臣家的效忠仍然很強大。因此,家康不得不在公共場合對豐臣繼續表示忠誠。但在表面效忠的同時,他逐步奪取了權力,並取得了日本唯一霸主的合法性。在1630年,他獲得了將軍的稱號,接受了所有大名的臣服,加強了在京都一帶的軍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