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九鼎
重生之回到戰國當嬴政 大娃子啊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九鼎,乃是中國的代名詞,是華夏全體民族的象徵,以及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標誌。
在夏朝、商朝、周朝三朝,九鼎被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而隨著周王室的日漸崩壞,九鼎漸漸淪為單純的一種象徵。
但列國為彰顯自國的霸主地位,皆對九鼎意有所指。
戰國時,秦、楚丶齊曾派兵到周王城洛邑求鼎。
具體的時間發生在秦惠文王時期,丞相張儀曾制定策略,希望能透過奪得九鼎,以此來號令諸侯。
同一時期,楚頃襄王、齊國國王也希望爭奪寶鼎,三國便開始鬥爭起來。
而周赧王詭計多端,深知硬憑實力很難招架三國,周王便奔走在魏國、韓國兩國之間,令兩國相互制約牽制秦楚齊三國,然三國皆不欲退出,在連年鬥爭之下,仍不能得。
連年征戰,三國國力衰退,再加上其餘諸侯國虎視眈眈,最終三國不得不放棄爭鬥,周王這才得以保九鼎不失。
列國國君皆知,九鼎不過乃一象徵物件,此物只有在周天子手中,才不會血雨腥風般的鬥爭。
然秦國經過長期的變法圖強,國力大幅提升,對九鼎的渴望也日漸加深。
在秦武王在位期間,秦國成功攻佔韓國重鎮宜陽,而離宜陽不到百里,便是周天子的都城---洛邑。
秦武王聽聞捷報,心中頓感大喜。
“如此千載難逢之機,定時先王庇佑!”
“到我這,終於能完成先王們的宏願---將九鼎帶回秦國嗎?”
秦武王不敢有任何耽擱,親率任鄙、孟賁等眾勇士到宜陽巡視,隨後直入洛邑,欲目睹九鼎真容,並想辦法將其帶回。
周赧王自然不敢怠慢,派遣使臣在洛邑城外迎接貴客。
但秦武王並沒有按常理出牌,為了更快目睹九鼎,秦武王直接闖入太廟明堂之中,終得見日思夜想的九鼎。
秦武王激動又興奮地圍著九鼎觀覽一圈,在心中讚歎不已。
“好鼎!真是個個好鼎!”
秦武王走近一“雍”字鼎,輕嘆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以了先王遺願。”
然守鼎的官吏卻不為所動,甚至暗暗嘲諷起秦武王:“此乃周武王定鼎於此,數年以來,未曾有人能將其移動,此鼎有千鈞之重,無人能舉。”
秦武王一聽,心生不悅。
秦武王的四肢,可是有著蠻牛之力的加成,即便是那千鈞之鼎,在其心中,便也不在話下。
秦武王上前一步,傾盡畢生之力,默唸“戰神牛牛起飛飛~~”,將蠻牛之力運轉至最高,僅僅是一個呼吸的時間,便將鼎抬離地半尺。
“哈哈,不過如此!”秦武王心中大喜,正欲邁步,調整一番身姿。然卻突然發覺蠻牛之力盡失於手,鼎徑直墜於地,猛地壓在武王右腳之上。
隨著喀嚓一聲,秦武王的脛骨被鼎壓斷。
一旁的眾人見狀,嚇得冷汗直冒,急忙將其扶起,送至秦國。
躺在漆床之上的秦武王疼痛難忍,血流不止,艱難撐到半夜,最終氣絕而亡。
秦武王即便是到死也沒想明白,為何蠻牛之力會突然失效,這中間到底是誰做了手腳。
秦國無故損失一位大王,舉國悲鳴,但卻不敢貿然將怒火撒在周天子身上。
秦武王以大力聞名於諸侯國,倘若此訊息傳出,秦國有何臉面在諸侯國中立足,最終也只能草草了事,將訊息封鎖。
至於知道內幕訊息之人,無不慘死。
秦昭襄王,便是在這舉國悲憤的時期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