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如絕塵一樣往東南方向一小山頭馳去,沐英與郭德成愣了下神,欲去增援,但四面都是潮水一樣倭寇,自知難突出去。

劉伯溫見佛砵無功,迅速轉向山後一條兩邊奇崖林立的小道,隱身在樹林之中。

北條山呼追到山下下馬揮刀追趕,撲上山腰,一個麻臉少年現身擋在前面。

北條山呼哪當麻臉少年一回事,向麻臉少年隨手一刀,欲劈退對方去追趕劉伯溫,卻感到眼前劍光耀眼,沁體生寒,好像周身都被劍光籠住。

而且劍光還很奇怪,如放著朝陽初升之光。不得不用出刀法中最厲害一招,剎那間但見劍光之中“櫻花”錯落,麻臉少年屹立不動,他卻接連退了數步。終於想起,在他帶領倭寇圍著沐英等人廝殺時,正是這個麻臉少年揹著一個藤蘿如飛鳥一樣趕到解了棋軍之圍。

再想大島竹泉曾與他說過,棋軍有個臉上長麻子的少年,武功極是厲害,是他屢敗給棋軍的原因。

那麼這個麻臉少年就是棋軍的靈魂人物了。

一時起了爭勝之念,把劉伯溫拋過一邊,雙手蜻蜓式舉刀,凝重而兇狠的盯著麻臉少年。

他是日本著名刀法《櫻花斬》的傳人,這套刀法由一位上古武士在春天櫻花盛開之時,看到櫻花飄落如一場美麗的盛宴領悟出來,以此為靈感創造出了這套刀法。

到了北條幕府時代,被視為武士刀法之魂,只有最頂級的有限武士才能練習。

它又以櫻花為象徵,代表著武士的名譽與忠誠,北條幕府滅亡,這些武士不再從政,隱居深山。

刀法注重節奏感,如櫻花飄落一般輕盈而優美,也有一種因落花傷逝與時不我待的節奏感。快速而連續的攻防轉換是其特點。

刀法有三十六式,每一式都有其獨特的名稱和技巧,其中最為厲害的就是北條山呼剛才用的“櫻花盛開”,這一招在高速旋轉中揮刀,形成一道如同櫻花花瓣般的刀弧,威力巨大,無人能擋。

但是麻臉少年剛才使用的劍招更加不簡單,名“破曉”,是傳說中天下一劍“乾坤一劍”的起首式。

乾坤一劍出自商代的一位叫“乾坤真人”的劍俠,曾遊歷天下,歷經無數磨難,在一處神秘的山谷中領悟了天地至理,創出了這套無與倫比的劍法。

而這套劍法直接影響了後來武功的發展,尤其在春秋戰國時期。

乾坤一劍強調天人合一,劍招中蘊含著天地間的無窮力量。剛猛又輕柔,既有雷霆萬鈞之勢,又有春風化雨之柔。每一招都彷彿與天地間的氣息相通,能調動自然界的力量為己所用。

劍法共“破曉”、“朝霞”、“午陽”、“黃昏”、“星河”和“乾坤”七式,每一式又分多個小式,威力都足以震撼山河。破曉劍招一出,天邊的第一縷陽光彷彿都凝聚在劍尖;朝霞劍則能讓周圍的一切籠罩在溫暖的晨光中;午陽劍則是烈日當空,無人能擋其鋒芒。而乾坤一劍的最終式,甚至能引發天地異象。

麻臉少年之前從來沒用過大式,只用小式過招,想到北條山夫兇狠,起手就是“破曉”大式,哪知還是不能制服北條山呼。

當下更不打話,使出第二式“朝霞”。眾人頓見劍光大盛,如一縷朝霞似的光芒籠罩著北條山呼。

北條山呼想也沒想到有如此厲害劍法,不自禁的連使出櫻花初綻、櫻花漫舞、櫻花怒放三招,前兩招是抵擋劍法,後一招則是盡力一搏的反擊,如櫻花盛開,絢麗而震撼。

他從來沒有如此用過連環三式,但感非如此不能抵擋。

這下刀光又好像將劍光蓋過。

棋軍緊張至極,為麻臉少年擔心。

林二九也在旁觀觀看了這場戰鬥,但是注意力絲毫不在這些武鬥與法鬥上,甚至剛才佛砵與魔砵河童瓶之戰也不太注意,心思只在於蕎指揮棋陣上。

別人對於蕎指揮棋陣或看不懂,他卻看得清晰無比,對棋陣中的“棋子”也剎那看得明白,聽於蕎叫著“馬七進六”、“炮九進四”的“陣法”,直感和他想的一樣,感覺到的都是精妙無比的棋步。

他萬萬想不到還有如此打仗的棋陣。一時間手舞足蹈,滿腦子都是在棋陣轉換上。

麻臉少年身法輕盈,不知用什麼身法脫離了刀光,長劍如鷹隼再向北條山呼疾刺,北條山呼則瘋狂舞刀,如一頭猛虎。

刀劍閃爍之中,麻臉少年只用數招,北條山呼似乎已用了十餘招,北條山呼總覺得需連用數招才能抵擋麻臉少年一招攻擊。

眾人突然見到一道如烈日的耀眼光芒劃破北條山呼上空,北條山呼左肩一痛著了一劍。

北條山呼緩得一緩,麻臉少年的長劍已抵住他咽喉。

麻臉少年用的這招正是“午陽”大式。

麻臉少年冷冷的盯著北條山呼:“是怎樣解魔音的?快說。”

北條山呼兇狠的盯著對方,竟不答話。

麻臉少年劍尖一顫,在北條山呼咽喉上畫了一道口子,冷然道:“是怎樣解除魔音的?”

北條山呼知道麻臉少年用力多一點他就一命嗚呼,仍是陰狠的瞪著麻臉少年,叫道:“你殺了我。”

麻臉少年就想動手,一騎馳近來,大島竹泉在馬上大叫:“你不要傷害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