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三道:“張老四,你這個故事已說二十次了,咱們都已聽膩,你就別再說了!”
張老四向他瞪眼睛:“已經說了不是說給你們聽的,是說給小青姑娘聽的!”
孟老三道:“你可以說個咱們都沒聽過的,讓咱們與小青姑娘一塊聽。”
張老四道:“好,我今日就與你們說說宋末三傑!”
孟老三道:“張老四,你可不能不懂裝懂,宋末三傑與象棋有什麼關係呢?”
張老四“哼”了一下:“關係大著呢,你們都認為他們只是戰將、文臣,但是都與下象棋有關!”
這下眾棋手都大吃一驚,只知他們的愛國事蹟,卻沒聽說與下象棋有什麼關係。
當下都洗耳恭聽。
張老四道:“要說宋末三傑,第一要說的當然是張世傑了。張世傑在對抗元兵時作戰甚勇,當然是當得上一個傑字的,當年其在地方作了犯法的事,去投奔呂文德,因作戰勇猛,甚得呂之看重,也一路升遷。當然他也不負呂所望,與當時不可一世的元兵互有勝負。此後,宋兵頻頻戰敗,連呂文德都獻出襄陽城投降了。當時元兵逼近宋廷臨安,朝廷宣各路兵馬勤王,竟無一路兵馬肯回,回來的就僅只有張世傑。當然文丞相也回來了,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張世傑回來勤王之後,接連打了很多勝仗,只可惜元兵正盛,宋朝已經無力迴天了。”
“無奈之下張世傑只好帶著年幼的兩位小王子出逃,並作主立一位小王子為帝。他們一路南逃,與元兵攻守也是互有勝負。”
“只是剛才已說,元兵勢大,難以抗衡,雖打了些小勝仗,但難改局勢。”
“終於在這時候犯了他一生中的大錯,兵退崖山而不擇後路。有人主張在這一帶海域作戰,需先佔領出海口,這樣才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可是他不從此計,硬將千餘艘船連結海上,與元兵決一死戰。後面的事大家已經知道,就是因為沒有想到退路,退路被堵,令到十萬軍民溺於海中。”
張老四仍未說到一個棋字,但是眾人仍在耐心聽,因為他們這裡距崖山並不遠,對這事熟悉,亦向來認為是宋末最令人震撼的事。
張老四道:“你們是不是認為我沒說到一個棋字就說跑題了,然非也,現在就說了。話說張世傑一路作戰,元兵勸降不斷卻從不為所動,頗有作為棋手的英雄氣概,但是我卻可以肯定,他下棋水平是很臭的,只要懂得點點棋理,斷不會做出這等不顧退路的事。”
有棋手頓時哈哈大笑:“你怎麼能知道張世傑會不會下棋呢?又為什麼懂得棋理就沒崖山之敗?”
張老四道:“這很簡單,象棋誰人不懂不下?太祖不是在當年下棋輸了華山麼?如果懂得棋理,就應該知道進可攻退可守才是高明棋步,而在有選擇之時,沒有想退路,這當是下棋大忌。”
孟老三大笑道:“原來是因為張世傑下棋差才致崖山之敗。”
張老四道:“張世傑寧死不屈還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下出大臭棋致敗實在讓人可惜。”
孟老三道:“如果你老當日在場,估計就打了場大勝仗。”
張老四道:“至少我張老四認為,為萬千軍民、幼帝,想一下退路是應該的。”
孟老三道:“好,你這個故事的確講到下象棋的作用,那麼另外兩傑呢,又與下棋有什麼聯絡?”
張老四道:“你這是真不知還是故作不知?文丞相作為下棋大高手,可是天下皆知,流傳下來的就有他下江游泳時與友人下盲棋,下盲棋是怎麼樣的想必大家都知道。”
孟老三道:“下盲棋不一定代表水平就高,咱們這裡很多人就會下盲棋。”
張老四道:“能下盲棋當然不能說水平很高,但沒有一定水平是沒辦法下盲棋的,至於文丞相是不是象棋高手,還能夠從他創作的一個棋局看出來,俗話說,殘好棋自高,一個人下棋好不好,不能只看開局,開局往往是花架子,只有殘棋好了才是真的棋好,文丞相創作的這個棋局,紅方僅餘一馬一炮,卻可勝黑方一車一士,真是精妙之極。由此可以看出其的殘棋必定不俗,而下棋水平也必定不俗。”
眾人不得不信服,那個流傳下來的殘局利用車被牽制之機,巧妙運馬炮取勝,的確是想人之不能想的一個奇思妙構。
少年聽到張老四說的這句話也頗有感觸,現代的很多高手也認為是下殘棋好才真是棋好。
張老四又道:“文丞相的棋不但高,而且甚有下棋人的氣節,他的情況與張世傑比,是當時確實沒有退路了,他作為後來回來勤王的一名戰將,與張世傑一負責水路一負責陸路,作為負責陸路的他更難撤退,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先行吞下了砒霜,以示必死之心,元軍在俘虜他時他已中毒昏迷。雖然後來被救醒,卻堅貞不屈,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此丹心照汗青,黃勇就義。”
眾人聽到此,無不為之感動。
眾人許久沒有說話,一會兒孟老三道:“張老四,你說說陸丞相吧!”
張老四先是說“咱們下棋人一定得有文丞相這種氣概”才續道:“陸丞相的確是忠貞可嘉,他當年與張世傑在崖山,也是堅決不肯投降,最後選擇揹負幼帝跳水而亡,成為有記載的唯一一位揹負皇帝殉國的丞相,只是他的後人卻並不怎樣。”
說到這張老四突然打了自己一個嘴巴子:“我往後要說的只算傳奇野說,如因此冤屈了陸丞相,卻是對他大不敬,據我們所知,他當時是先趕妻子兒女下海才與幼帝跳海,這是多麼悲壯的事。後來有傳說他的一些後人逃到了安南以及一個海島,而逃到海島的就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國家,國名稱為呂宋,呂宋呂宋,就是陸宋,是諧音,如這是真的,是對宋朝的大不敬,對趙宋之堅心就說不上了!”
孟老三道:“你說的有點道理,只是這畢竟是傳說,沒有真實依據。”
張老四道:“說呂宋就是陸宋的確沒真憑實據,但與陸丞相有些沾親帶故、或者真有沒有在崖山遇難的後人撤退到安南與呂宋卻是真的,當然還有很多文武大臣與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到那裡,把咱們的象棋帶去了,才有了現今象棋在那裡流行的情景!”
眾人心裡忍不住莞爾,張老四這則故事,畢竟也說到了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