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殿試:一門三翰林
你替我當學霸,我替你養全家 花朝伴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杏榜公佈並沒有熱鬧幾天,因為上榜的人立刻開始準備殿試了。
四月十五日,卯時初刻,三百名新貢士列隊從東華門入。
鳴鞭奏樂,儀式隆重。
泰安皇帝親自主持。
“如今,天下初定,正是發展的好時機。
各位未來的國之棟樑,最該思路開闊,創意紛呈。
來人,上道具。”
泰安帝輕輕的的吩咐一句。
立刻有侍者抬上來九個筐子,依次排開。
泰安帝指了指筐子們,說道:
“三筐麥、三筐稻、一筐蠶豆、一筐菜蔬、一筐瓜果。
如若需要,各位考生可以隨時上前來細細檢視。
今日三題,都與這些筐子有關。
開始吧!”
若是其他場合,眾人就該竊竊私語、討論起來了,但今日是殿試,無人敢造次。
全場靜悄悄,眾考生努力伸長脖子,又得保持自己的姿勢別太失禮,結果就是——除了筐子跟前的幾個人,其他人都看不見!
泰安帝坐回龍椅上,俯看眾人,不再出言。
在場的其他官員也並不言語。
張青藤再次掃了一眼紙條上的三道題:
第一題:談史識勢。
第二題:觀實物曉民生(政治、經濟)。
第三題:以物為鑑,獻策穩固邊疆。
題目很開放,可談內容頗多,需得好好取捨。
張青藤起身,簡施一禮,上前仔細檢視了每個筐中之物,再回到自己的試桌,全程未有一言。
泰安帝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年輕考生的舉動,待他坐回後,向旁邊伸手,侍者立刻將記有張青藤相關資訊的紙遞上來。
泰安帝看完眼神更柔和了,縣案首、府解元、又是會元,這是大材啊!
張青樹仔細檢視試題後,在腦中捋了捋可以落筆錢內容,覺得過於繁雜,於是也起身,淺施禮後上前檢視筐子。全程目不斜視,溫雅穩重。
泰安帝又伸手,侍者遞上張青樹的資訊紙條,還用手指了一下“兄弟”一欄。
泰安帝微微挑眉,親兄弟!於是看得更仔細了。
又有兩人上前檢視過之後,張天陽趁別人還沒動作,立刻從試桌後起身,施禮後前去檢視。
侍者遞上張天陽的資訊紙條時,又指了指親屬一欄。
泰安帝眉眼都是笑意~
這是自己賜號的“天順第一里長”的小兒子,也就是賜下的那個國子監生名額的使用者。
果然不負賞賜!
再看這張紙上特意標註的“張氏三考生關係”,泰安帝笑眯眯地把三人的資訊紙張疊放在一起。
繼續看了二十多人的資訊,泰安帝起身,走出了大殿。
皇帝一走,大殿們響起一片“鬆氣”聲!
鬆氣的考生們嚇了一跳,自己喘口氣而已,怎麼這麼大聲!
但又不敢東張西望,生怕自己被監考的大人們注意到。
可憐的是很多心裡原本就特別緊張忐忑的考生,接下來連喘氣都分了心神,如此一來,題答得便有些潦草。
午時,在監考官員的提醒下,陸續有考生到殿外吃御賜紅綾餅充飢,旁邊備的茶水也隨時可以出來喝。
午後,泰安帝再次來到考場。
此時所有考生的題目都已答過半,泰安帝走在一行行考生中間,低頭去“掃瞄”考生們的答卷。
邊看邊腹誹:
【這個的字太飄了,不踏實;
這個字還行,用詞華麗,字配不上詞;
這個……你倒是寫啊,再不寫那墨就滴下來了!得,我還是不看你了,這麼緊要,心理素質不行!
這個~字真漂亮!語句平實卻字字珠璣!不錯!瞄一下側臉,喔~原來是他!我去看看他哥!
嗯~不錯不錯,字跡雋永有力,遣詞用句優美,內容有也深度。我去看看他舅舅!】
泰安帝往後一排看去,一下就找到了張天陽的位置,不著痕跡地移步過去。
【這字一看就是國子監教出來的,標準館閣體,可見平日學的踏實。
用詞稍華麗,但因為內容……有趣,行文流暢,很不錯!
這張家估計今年祖墳冒大青煙了!】
泰安帝心情頗好,再向後面踱步逐一看過去,有的字美、有的詞美、有的句美、有的通篇皆美。
這屆考生令人欣喜啊!
泰安帝在店裡慢慢踱步慢慢看,連最後一排角落的考生都沒放過,主打一個“雨露均霑、人人都嚇”,近兩個時辰後才離開。
考生們從最開始的戰戰兢兢,到後來沉浸在自己寫的內容中,忘我忘境。
日暮時分,殿試結束。
考生們走出皇宮,終於放下心來,反正殿試只排名、不淘汰,答完了就“聽天由命”了。
考生們放鬆了,讀卷官和皇帝開始忙了。
接下來的三天,讀卷官們依次到皇帝面前跪讀試卷。
遇到文辭優美、言之有物、見的深刻的好文,君臣皆喜。
遇到辭藻華麗、內容平平的,讀半篇皇帝就聽不下去了,“剩下的免讀,愛卿閱過即可。”
四月十八日,閱卷官呈上前十名的試卷,皇帝欽定名次。
然後召讀卷官入殿,拆開彌封,硃筆填寫一甲三名次序,然後再寫二甲七名次序。
四月十九日,傳臚典禮。
頒佈上諭:
第一甲第一名,即狀元張青樹,授翰林院修撰;
第二名即榜眼張天陽,授翰林院編修;
第三名即探花張青藤,授翰林院編修。
滿朝震驚!
京城震驚!
舉國震驚!
一甲前三名都出自張家!一門三翰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所有人都在議論這個張家是誰家,三個新翰林可有婚配,但又都不敢輕舉妄動,之前熱切地找古傳喜想跟張家結親的人也不敢再有動作。
就見張天陽張青樹和張青藤也都很震驚,跨馬遊街時都不敢笑,如出一轍的面無表情。
待殿試塵埃落定,三位翰林上任第一天,就得皇帝集體召見。
泰安帝笑眯眯地看著眼前青年才俊,
“這幾日是不是也在心裡多有琢磨。不知朕為何點您們舅甥三個為前三名?”
三人稱:不敢妄自揣測帝心。
“哈哈哈!不老實!
這滿朝文武哪個不時時揣測朕的想法?
知道你們現在不敢說。
朕是想用這個結果告訴天下讀書人:
這科考朕力爭公平,不管是何出身,不管跟誰是親戚,都不影響真正有才華的人脫穎而出。
除此之外,朕還有個私心:
哪怕現在你們不敢,有朝一日,朕希望你們敢跟朕說說真想法,朕希望開太平盛世,需要知道真情況、瞭解真想法、去做真實事。
愛卿們,可願與朕一起開啟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