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長津湖行動
遠東之虎之鐵血白山軍 紅紅星星君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長津湖位於狼林山脈東南角,長津湖的西南角山脈,正好是大同江沿頭,大同江從東北長津湖邊向西南流向了平壤城。
1950年10月1日。
馮佔海帶著裝甲旅3000多人與工程團2000多人,他們換裝成了民工,已經開拔到了長津湖地區大同江邊上。
他們這些人來幹什麼呢?當然是提前勘探長津湖地區的戰場,地理狀況,設計戰場方案與模式。
同時,在大同江附近修建幾百個秘密的軍事營地,會作為第九兵團15萬人的戰時營地,大同江距離這次主戰場水門橋附近的這條公路也就30到80公里。
三個團長嶽文華,江小晨,李虎臣,還有2024年代表師參謀方紅宇,文書李佳怡看著山下。
“下面那個就是你們所說的水門橋了嗎?”
李佳怡點點頭:“沒錯!如果11月27日我們在這裡能夠堵得住,醜國聯軍的退路,他們的三個精銳醜國師,兩個南韓師和其他雜牌部隊近十萬人,我們至少能打掉他們2/3!”
馮佔海:“沒想到長津湖那邊和水門橋這邊的地形,看起來完全不一樣!我們的打法是不是也要改變呢?”
方紅宇點點頭,他來自2024年,他知道歷史。
“歷史上,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中打的比較早的一場大戰,從11月25日左右開始,在這場戰役中,華夏軍隊投入了第20、26以及27三個集團軍。
第20軍來自華東野戰軍第一縱,他們原先是新四軍的絕對主力。
第26軍,來自華東野戰軍八縱,參加過孟良崮戰役。
27軍,來自華東野戰軍九縱。
九兵團共計15萬人,聯合國軍投入了陸戰第一師、步兵第3和第7師共計三個師,再加上韓軍的兩個步兵師和其它國家零零散散的部隊,總兵力在10萬人左右,兵力上差距不大,人數上我們志願軍稍微略有優勢。”
馮佔海:“也就歷史上的時候,我們的兵力優勢不是很明顯?對吧?”
“確實是這樣的,最為關鍵的問題是,我們遇到了兩大困難,零下40度的低溫和補給吃飯問題,長津湖地區,我們打了一個多月,就是從11月25日一直到12月中旬,第九兵團因為嚴寒的原因,還有糧食補充問題,他們不僅在武器裝備上與敵人差距太大,而且還要餓著肚子和嚴寒的天氣做鬥爭!”
李佳怡:“所以我們才特意的成立了鐵血白山軍, 我們在武器裝備上已經不輸於聯合國的軍隊了,我們的裝甲旅有三個團,差不多有4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我們應該用在長津湖東岸和西岸兩個戰場!
在糧食補給上,我們有紅色警戒這個金手指,也會在大同江這裡建立運輸後勤基地,最為關鍵的是,我們會大量提供自熱乾糧,即便是不燒火,我們也有熱飯,熱菜吃,這一點對我們戰士非常重要!
因為長津湖那邊的地形差不多是山間谷地,有3到5公里的,相對平坦的戰場,可以組成長津湖東線和西線兩個包圍圈。”
方紅宇:“沒錯,聯合國軍,一直使用用密集陣型,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希望與我們的主力部隊儘快的決戰,第二是長津湖地區沒有寬闊的平原,他們的交通運輸非常的依賴他們的汽車裝甲和坦克,他們沒有辦法大規模的分兵林間小道!
第三點,他們沒有真正的接觸過我們人民解放軍的作戰模式。
我們擅長山地戰,夜襲,埋伏,穿插分割!我們在發揚我們的優勢之前,我們要聯合我們的空軍部隊,對聯合國軍的重灌甲重炮部隊來一次徹底的毀滅性打擊,之後我們才出動我們的三個裝甲團,後面再跟著我們的野戰1~2個軍野戰部隊8萬人。
剩下的一個軍五萬人,可以提前直插大同江,走西南方向到上蒼裡,在往東來個大包圍,包括把水門橋以南的30公里真興裡堵住。”
“啊,這是一個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頂點是長津湖,左邊一條邊是大同江,右邊的一條邊就是聯合國軍從咸興灣登陸攻擊長津湖的線路,這條路是從東南向西北延伸,終點就是長津湖!
等腰三角形的底線,就是下面的上蒼裡到真興裡,真興裡這裡個三角形右角這有個什麼洞啊?”
“叫Majon-dong,應該是叫麻京洞吧?那麼這個包圍圈就比原來長津湖戰役時候要更長一點。”
長津湖的這次戰役,九兵團指揮官後來承認,他們的寒冷和飢餓,比長征時還艱苦,因為他們在野外的時間和飢餓的時間比長征更長,他們將近一個月時間,都是在野外,與寒冷和飢餓作鬥爭。
馮佔海:“如果我們在長津湖這裡15平方公里,長津湖的西邊和長津湖的東邊兩次包圍埋伏戰,動用了空中轟炸力量,加上武裝直升機以及地面的裝甲坦克,我覺得他們十萬人最多能剩下四萬人。
然後水門橋這裡,將近20公里的山路,都是拐來拐去,在半山腰裡面通行,當然,對於我們打埋伏戰也造成了一定的風險,公路在半山腰,我們的埋伏只能在公路上邊100米山上,公路的另外一邊就是山坡,比公路的高度還矮的多,如果兩邊埋伏的話,從下面往上仰攻是非常的兇險。”
方紅宇:“你說的對,在長津湖兩岸打埋伏可以充分的展開兵力,包括使用我們的裝甲團,但是在水門橋這裡,我們的兵力放不下,聯合國軍軍隊也只能走長蛇陣。
這彎彎曲曲的往後退,他們想飛上突圍都沒有辦法,公路一邊是往上的山坡,另外一邊是懸崖谷地,這樣我們的五萬多人,就必須分開,至少組成20多個小隊伍,當然了,20多個小隊伍,每個隊伍都是2000多人。
我的想法是1.6萬人攜帶各種重機槍和迫擊炮,每一支小隊800人,組成20支隊伍,在水門橋以南的30公里的小路兩邊,走800米到兩千米的小山頭上,建立一個又一個隱蔽的攻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