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河縣高嶺鄉的東北角,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其中一座較高的山叫高嶺山,是莊河縣與岫巖縣的分界線。

在高嶺山前的溝溝岔岔中,夾著兩個屯子,一個叫後營子,一個叫前營子,住的全是滿族人,都姓寇。

大約在一百多年前,前營子發生了一件奇事,從此,前營子便叫來寶溝了。那麼,發生了一件什麼奇事呢?

據傳說是這樣的:

清朝咸豐十年,前營子一家姓寇的十四歲的兒子,叫寇玉珊,突然得了邪病,成天揚唱舞蹈地鬧個不停,說了些誰也不明白的話。寇玉珊的父母,南北求醫討藥醫治,又請了巫醫大神驅邪,想盡了各種辦法,病情就是不見強。

眼看著兒子一天天消瘦下去,越折騰越兇,老兩口急得火燒火燎。一

天,媽媽拉著兒子的手說“兒呀,你到底得了什麼病?治不好,這可怎麼辦哪?”

不料,兒子正兒八經說話了,他說:“我的病,你們不管買什麼樣的好藥,找什麼樣的高明大神,都是白搭。要想治好,你們就大擺酒席,把一些名人都請來,我有話要說,你們再按我的話去做,病就好了。”

媽媽一聽,趕緊和丈夫商量,辦起酒席來。

請客那天,當地的紳士、名流和德高望重的人都來了後,病人便南朝北國地講開了。

他說,他是唐朝人,父親叫高伯黨;他兄弟兩個,哥哥叫高士英,他叫高士傑,都是進士出身。他們家的人,死後都葬在這裡。

可是,老寇家平了他們的墳地,蓋房蓋在他們家的房子上面,他們本想叫寇玉珊病死,到陰間講理。他哥哥不讓,商量一下,要老寇家趕快拆房子,搬家,否則,老寇家就要大難臨頭。

這一番話,把紳士、名流和德高望重的幾個人都造懵了他們都不相信,唐朝離現在都已經一千多年了,哪還有這樣的事?

這幾個人又向病人問了很多從書本上得知的唐朝朝廷裡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大事,病人竟對答如流,分毫不差。

因為老寇家蓋房平地時,根本沒發現什麼墳塋,就又問他們家的墳塋都在哪裡?病人又一一地給指了出來。

這一下子,人們都信了寇玉珊的父親連忙下跪,請求饒恕,又說蓋房子不容易,是否可以不拆,把他們的墳生遷一下?

病人說,墳瑩可以遷到東山坡,但寇玉珊必須認他們兄弟倆為義父,逢年過節必須奉祀,還要在墳瑩前立石碑。

說著,病人口述碑文,讓人記下,以後刻在石碑上。碑文如下:

高士傑自詠詩一首:

愚生唐代君生清

陽壓陰間理不平

本欲折磨治伊斃

怕將衰朽失令名

雖超昔日爭田事

休比中天讓國情

吟罷未知合律否

是非加減待仁兄

然後,高士英和前詩一首:

軸創張天事省市

勸君何必治書生

拋卻前程思後程

虞芮當年失厚誼

夷齊萬載頌休聲

舜承社稷成勳業

堯讓江山得顯名

賢弟如今詠樂土

可憐義子看仁兄

事情過後,寇家連忙辦理後事,他們在病人指出的墳壟地點一一房子後牆基下,挖出了兩口棺槨和五個屍骨罈子,都遷移到東山坡上去了。

第二年,即咸豐十一年辛西農曆二月二十六(1861年)清明節那天,寇家便殺豬宰羊,僱了吹手,大擺酒宴,為高家立碑。

以後,每逢年節寇家都要上墳地去燒香燒紙,進行祭奠。

寇玉珊的病也全好了,寇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到了寇玉珊五十來歲時,邪病又復發了,高士傑附在他身上,告訴他兒子寇國順說:“看你忠厚老實,心術好,善良,有福氣,在你家房西的地裡有一罈銀子,是高麗人走時埋的,你可去把它挖出來。但你可千萬別告訴別人。”

寇國順聽了這話,覺得這銀子不能自已留下,就把兄弟幾個人召集在一起,都扛著鐵鍁、钁頭去挖銀子。

結果,挖了老半天,把地翻個遍,連片破瓦片也沒挖到。

老寇家有個名叫張希成的佃戶,外號叫張停腿。第二年春天,在寇家房西頭地裡耕地時,突然發現一隻癩蛤蟆,在他眼前連跳三下,橫跨三條地壠,便鑽進一塊石板下的洞裡去了。

他覺得很蹊蹺,走過去掀開石板,見是一口小罈子,扒開罈子口,驚呆了,裡面裝滿了白花花的銀子。他沒有聲張,原封不動地把石板蓋好。

當天深夜,張停腿帶著鐵鍁、麻袋,啞巴悄地摸到埋銀子地方,把小壇挖出來揹回家去了。

第二年,張停腿不再租種寇家的地了,全家搬到了現在的塔嶺鄉大荒地,買了一處房子和一百多畝水旱田,成了富裕戶。

這件事終於傳到了前營子,老寇家兄弟到地裡一看,確實有個小罈子大小的土坑,他們後悔也來不及,埋怨自已沒有福氣。

後來,遠遠近近的人都知道前營子出了寶,就把前營子叫成來寶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