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離點了點李時澤的胳肢窩,“你說這話能不能不要用這種驕傲的語氣?”

李時澤聞言愣了一秒,胸膛裡傳出陣陣大笑聲,抱住楊江離的手緊了緊。

“那是咱們的孩子,我當然驕傲。”

楊江離無奈搖頭,還以為李時澤是個清醒的,能當個嚴父,現在看來也有兒控的傾向吶。

“對了,我來的時候好像看到鄭部長從咱家出去了,他找你什麼事?”

外貿部的鄭副部長,這兩年終於提了,如今是名副其實的正部長了。

“國家要收藏我繡的那幅偉人像,問我願不願意出手。”

想到那幅偉人像,楊江離心中感慨萬千,那是她斷斷續續繡了兩年的繡品,在繡的時候她把心裡的尊敬和緬懷都融入到繡品中了。

最後的成品也不負她的期望,生動傳神,看到那幅繡像,好像那人就在眼前似的。

李時澤眉心沉了沉,“江江,你要出手嗎?”

楊江離抿抿嘴,從李時澤懷裡退了出來,坦然自若地對上他的眼睛。

“鄭部長說願意出三十萬......我沒要。”

那幅繡像是她在給學生授課的時候繡的,傾注了她太多的心血,她不想用錢來衡量。

李時澤微一挑眉,“那你想......”

楊江離轉身走向門後,門板上的掛曆上,有一處被她圈了一個大大的紅圈。

“我想在這一天把繡品送給紀念館。”

李時澤跟了上去,看到被紅圈圈住的時間,神情莊嚴。

九月九日。

兩人一前一後站在門後,誰都沒有說話。

不知過了多久,李時澤輕輕轉過楊江離的肩膀,神色嚴肅的對她敬了個禮。

楊江離愣了愣,隨即忍不住笑開了。

“你也支援我的,對吧?”

看著面前這雙靈動澄澈的眸子,李時澤近乎虔誠地吻了上去,用行動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

九月九日。

楊江離和李時澤親自護送繡像抵達紀念館,並親自把繡像掛在了紀念館的牆上。

在兩人身後,是一應部門的各級領導,楊江離的所作所為都被他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捐贈儀式上,鄭部長安排了記者拍照,將這一時刻永遠記錄了下來。

之後,楊江離和李時澤就悄悄離開了。

回到繡園,她還是那個普普通通的繡娘,有志同道合的繡娘夥伴,有尊重理解她的父母愛人,還有逐漸長大的孩子。

刺繡、上課、學習、陪伴家人,這些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十數年如一日,甘之如飴。

即便後來她的名氣大了,繡出的繡品爭相被各國收藏,被邀請到海外舉辦個人展,她也從沒有因此而懈怠過。

在楊江離忙著的時候,李時澤也沒閒著,逐漸把江河貨運公司做到了貨運界的龍頭老大位置上。

他並沒有就此鬆懈,而是把目光轉向了國際運輸。

拼搏了五年,終於抓住了國際運輸的大蛋糕。

……

進入千禧年後,已經是百歲老人的楊懷遠和姚思文身體每況愈下。

楊江離推了所有要離開姑蘇的活動,減少了刺繡的時間,專心陪在兩位老人身邊。

三個月後,二零零二年七月,楊懷遠和姚思文在看到兩個重孫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安詳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楊江離遵循兩位老人的意思,沒有火化,把他們葬在了楊家的祖墳裡。

發喪那天,楊江離接待了多年沒有見過面的小舅一家,讓他們送外公最後一程。

八月底,楊承瑾和李運徵分別進入國防和航空類軍事院校。

九月,楊江離推了外界所有的活動,閉關四個月繡出了楊懷遠和姚思文的全身像,送給了楊芳若。

第二年,來自海外的繡活兒生意開始逐漸減少,機器繡逐漸取代了人工。

楊江離當即把人分散出來,繡技好點的吸納入繡園,專攻精品繡。

繡技稍微差點的分擔比之前少的手工活,提升繡技,時刻為精品繡做準備。

零四年,南湖村建成全省面積最大的桑蠶文化園。

文化園有三百六十畝桑園,其中三百畝葉桑,六十畝果桑,在保證一年四季都能養蠶的同時,還可以吸引遊客,搞果園採摘的生意。

文化園內還建起了一座超大規模的房屋建築,運用現代化機器監控,將恆溫恆溼養蠶貫徹到底。

同時,園內的桑林免費向周邊養蠶的農民提供桑葉,統一收購蠶繭,大大解決了勞動力成本的問題。

除此之外,桑蠶文化園還有個性化定製服務,可以讓人親自體驗衣服是怎麼從蠶開始的。

這樣一來,南湖村及其周邊的勞動力有了新的工作,大家的熱情再次被調動起來。

零五年,楊江離帶領繡園的繡娘繡出《開國大典》作為國慶獻禮。

零六年,楊江離單獨繡制了《南昌》、《窯洞生活》和《十里長街送總理》。

零七年,楊江離帶領繡園全體繡娘繡出《大好河山》,成為第一批蘇繡非遺代表。

零八年,楊江離單獨繡出《和平》和《一江春水綠如藍》

零九年,楊芳若去世,楊江離閉關兩年,繡出帶有楊芳若的《新婚》和《全家福》。

一一年,楊承瑾和李運徵在部隊舉辦婚禮。

一二年,楊承瑾和李運徵的子女出生,楊江離正式升級為阿婆。

一三年,楊江離以孫子和孫女的生肖為代表,和李秋蘭一起繡出了兩幅珍貴的雙面三異繡,作為兩個小傢伙一週歲的禮物。

......

二四年,年逾六十的楊江離依舊堅持每天刺繡,有了晚輩的她開始嘗試給孩子們繡他們喜歡的動漫人物。

李時澤從貨運公司退了下來,每天在家陪陪老伴,拿拿分紅,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

三八年,李時澤在楊江離八十大壽前夕壽終正寢。

他的身體受過兩次重大傷害,能活到這個年紀已經很難得了。

李時澤走後,楊江離經常發呆。

楊承瑾不放心,把楊江離接回家照顧。

兒孫繞膝,林薇也經常來看望她,楊江離慢慢又變得精神起來。

很快,楊江離再次拿起繡花針,每天繡繡花,散散步,看月升月落,春去冬來。

轉眼間,三年的時間過去了。

這天,楊江離從裝裱師傅那取回了繡了三年的繡品,洗了澡,換上新衣服,躺在床上閉上了眼睛。

李時澤,這次換我去找你。

......

(全文完)

小楊想說的話:繡娘這本書動筆前小楊寫好了大綱、人設,裡面涉及到的刺繡資料有些是小楊親自找繡娘們諮詢的,有的來自網頁資料、蘇繡皇后姚建萍老師的自媒體賬號。

仔細瞭解過後才知道,想要短時間內完成一幅繡品基本不太可能,尤其是大幅的作品,有時繡娘在繡棚架子前一坐就是一天,一年,甚至更久。

但這本書動筆了,我捨不得寫出的大綱,還是寫下來了。

但是我必須承認,這不是一本精彩的小說,甚至有些過於平淡。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已經記下來,爭取下次避免。

最後感謝每一位看過這本書的寶子們,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順風順水順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