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澆從都城安邑發兵之後,虞思很快得到了訊息,他知道以虞城和綸城任何一地的力量都無法對抗寒澆,他決定作出決斷,把虞城也交給少康。

此時的少康,在綸城已經站穩了腳跟,經過他多年的治理,綸城的人口增加了數倍,甲士兵兵源也非常充足。

在和自己的兩個女兒商定之後,虞思把自己的根據地虞城正式交給了自己的女婿少康。

一時間,少康擁有了綸城和虞城兩地,統領幾十萬百姓。大荒中原九大中心,少康已經擁有了兩處。

當時大荒中原地區的華夏有九大都城,分別為安邑、西河、帝丘、老丘、陽城、斟鄩、九黎、虞城和綸城。

現在除了虞城和綸城在少康手裡,其他幾大都市被寒國所控制。

少康掌控虞城和綸城之後,兩地的百姓是歡呼雀躍。

這其中,不少夏國的老臣都希望少康趁機能稱王,在虞綸之地恢復大夏國,然後再兵出昆吾關,橫掃寒國。

昆吾關乃是寒國和虞綸兩地相交的咽喉,與寒國的陽城相望。

面對多人勸自己稱王,少康卻從不表態,既沒有拒絕,也沒有接受。

這一日,虞思和伯糜來找少康,只聽伯糜說道:“少主,當今寒浞荒淫殘暴,大荒之民苦不堪言,少主應該順應天勢稱王,舉兵討寒恢復大夏國。”

聞聽虞思之言,少康略有動容,不過他嘆了口氣道:“不是我不想復夏滅寒,只是現在兵微將寡,地少民稀,如何是寒浞的對手。”

看到少康愁苦之色,虞思微微一笑道:“少主豈可妄自菲薄,虞城和綸城兩地地廣民豐,足可以召集十萬大軍,況且周邊其他部落都非常痛恨寒浞,老臣已經私下跟他們聯絡,只要少主起事,他們都將振臂跟隨。”

伯糜道:“虞思大人說的不錯,各部落的長老都盼望少主能舉起大旗,恢復大夏國的榮光,這可是一個剿滅寒國千載難逢的機會。”

少康聞聽點點頭道:“我在綸城苦心經營十多年,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帶兵打進安邑,將寒浞老兒碎屍萬段,既如此,我當聽從兩位老臣的建議。”

聞聽少康答應稱王,伯糜趕緊安排人在綸城的西北處,搭了一個巨大的祭臺。

於是,在虞思和伯糜和百官的擁戴下,少康登上祭臺,焚香拜祭天地和歷代夏王,然後面西北稱王,為少夏王。

少康指天面地,對民眾高呼道:“自盤古開天,三皇五帝已有數十萬載,大啟帝順應天意建立大夏,然後羿、寒浞宵小之輩,妄自尊大傾覆國祚。致使四海之內生靈塗炭,大荒世界妖魔橫行。少康不才,願承繼祖宗之遺烈,在綸城舉事,攻入安邑,攘除奸兇,復夏滅寒,願祖宗顯靈、蒼天保佑!”

待少康拜祭天地之後,綸城和虞城的民眾點燃篝火,載歌載舞,慶祝少康稱王,在綸城恢復夏國的國祚。

少康封伯糜為太相,總理夏國所有兵馬,組織對外作戰。

封虞思為太卿,署理夏國日常事務。

封風伯為太正,管理夏國的農業和手工業,為國家生產糧食、兵器和加工各種用度物資。

其餘百官各加一級,賞賜轄區內的百姓糧食和酒肉。

少康在綸虞之地,豎起了復夏滅寒的大旗,附近的部落紛紛來投,表示效忠少康王。

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少康暗中派人,去聯絡南方的塗山氏、防風氏和三苗之地的天火教,希望他們能與自己遙相呼應,對抗寒國。

自太康失國,到帝相被殺,大荒的百姓以為夏啟帝的苗裔已經絕種,沒想到少康又在綸虞之地再續大夏國的國祚。

真是天神庇護,天不亡夏。

在少康恢復夏國,在綸城稱王之時,寒澆十萬大軍從都城安邑出發。

這個時候,寒澆還不知道少康已經在虞綸兩地稱王,並豎起了大夏國旗。

當寒澆的大軍過了斟鄩,便接到了來自陽城發來的快報:少康稱王,延續大夏國祚,豎起了清繳寒國的大旗。

復夏滅寒!

當寒澆看到這四個字時,不禁是勃然大怒,這個時候,他才後悔當初自己太心軟,放過了帝相的妻子後緡。

如今後緡誕下的帝相之子少康,不但已經長大成人,而且再次建立夏國,這讓寒澆怎麼不惱火。

寒澆吩咐他的兩個偏將,通天龍和通天虎督促大軍火速向陽城進發。

寒澆大軍即將兵進陽城的訊息很快傳到了虞城和綸城兩地,許多還沒有上龍門山的百姓是人心惶惶。

接到訊息時,少康正與伯糜、風伯和虞思在田地裡,教新遷徙來到境內的百姓如何種植莊稼。

聞聽寒澆率兵而來,少康心裡有些發慌,他問伯糜道:“太相,寒澆乃大荒最強大的男人,此次攻伐綸城,咱們應當怎麼對付。”

伯糜道:“寒澆攻打虞城和綸城,必須過昆吾關,只要我們守住昆吾,虞綸兩地高枕無憂。”

聞聽伯靡之言,少康還是有些不放心,他說道:“駐紮在老丘的彭伯壽一直虎視虞綸兩地,倘若我們把大軍駐紮在昆吾,彭伯壽從老丘發兵該如何抵擋?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兵力,如果分兵兩處,則更容易被各個擊破!”

伯靡笑道:“少康王擔心的有道理,不過咱們大可不必擔心。”

一旁的風伯問道:“太想為何如此說?”

伯糜道:“那彭伯壽乃歷經太康和后羿兩朝,後有幫助寒浞建立寒國,是典型的趨利小人。寒浞讓他駐守明著是監視我們,其實是擔心彭伯壽會再次發動叛亂。而彭伯也深知,如果綸虞兩地被寒國所滅,那麼他就失去了利用價值,因此彭伯壽絕不會發兵,更不希望我們被寒澆所滅。”

太相伯靡的一番分析,引得少康拍手笑道:“太相之言,很有道理。既然如此,我當親自率領人馬前往昆吾,阻擋寒澆大軍。”

於是,少康留太卿虞思總理內政,風伯排程糧草物資,自己和伯糜及手下武將,率領兩萬人馬前往昆吾關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