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觀!”
看到武觀降服了黑馬,箭一般的離開了洞溪鎮,莫離在身後大聲叫道。
她想留下武觀,不過兩個人只是萍水相逢,武觀並沒有太在意她。
初入大荒,武觀自然是格外小心。
雖然他與莫離相談甚歡,甚至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可是個清虛弟子與自己在洞溪偶遇,武觀心裡還是有些疑慮。
畢竟,五大修真派,除了天火教,都被寒國的大國師風莫所收買。
尤其是清虛觀掌門廣成子,更是與風莫勾連,企圖開啟太虛幻境封印,將魔王顓頊及他的魔軍引入大荒。
可是武觀並不知道,這個莫離是寒浞的女兒,也是統治大荒世界寒國的公主,自己在大荒世界一生之敵寒澆的妹妹,已經把武觀裝在了自己心裡。
不過作為寒國的公主,莫離為什麼來到洞溪古鎮,這還是一個謎。
武觀聽到了莫離在背後呼喊自己的聲音,但是他並不想與莫離有太多的糾葛。
赤炭墨龍駒馱著武觀離開洞溪,直奔滄海之碧而去。
扶桑三島,在滄海之東,聽說那裡不僅有恐怖的妖魔鬼怪,還有他們守護的長生不老草。
大荒世界的修真人,為了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一波波的去扶桑尋找長生草,
但是,沒有一個活著回來。
即便是去扶桑三島的修真弟子沒有一個活著回來,但是每年依然有大量的修真弟子蜂擁而至滄海之碧,排隊登上方舟,去往扶桑。
因為他們堅信,那些沒有回來的修真弟子,一定是在扶桑三島找到了長生不老草,並在那裡修煉,從而得道成仙。
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統馭扶桑三島的東皇太一,都會派一艘巨大的方舟,來到滄海之碧接大荒世界的修真者東渡扶桑 。
武觀騎著赤炭墨龍駒來到了滄海之碧,這一天正是八月十五,方舟已經在滄海之碧停泊。
當武觀騎著赤炭墨龍駒從遠處眺望方舟,心裡不住的驚歎:那方舟真的好大!
只見那方舟高十多丈,猶如海上浮動的城郭。
上邊不僅有寬廣的甲板,還有大大小小的亭臺樓閣,裡邊有數不清的房子和艙室。
此時,方舟的艙門已經大開,來自大荒世界的修真弟子,和一些不明來歷的人開始登船。
方舟的主任並沒有出現,只有來自扶桑三島的侍衛,在維持著秩序,檢查每一個登上方舟人的身份。
不時有不符合登舟的人被侍衛趕下,任憑他們怎麼央求,都無濟於事。
傳說,只要有一次被趕下方舟,這個人一生都不會有機會再去扶桑三島。
武觀牽著赤炭墨龍駒,正要開始登船,忽然身後有人拍了他一下。
武觀回頭一看,正是在洞溪鎮相遇的清虛虛弟子莫離。
落日的餘暉照在莫離的臉上,更加顯得迷人。
武觀看到莫離一週眉頭,他驚訝的問道:“你怎麼來了?”
莫離歪著腦袋,望著武觀道:“我怎麼不能來!我們清虛觀的弟子,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派人來滄海之碧,和其他門派的道友登上樓船去扶桑三島的。”
聞聽莫離的話,武觀問道:“這麼說,你以前去過扶桑三島嗎?聽說去過那裡的人,沒有一個回來的。”
莫離說道:“我沒有去過,掌門也不會讓我去的。不過聽說本門師叔廣陵子去年帶隊,到現在一直沒回。”
廣陵子是清虛派的二號人物,由於和廣成子爭奪掌門失敗,因此他一直與廣成子不和。
在廣陵子看來,掌門廣成子與國師風莫勾連,有違道門禮法。
而廣成子也不希望廣陵子留在清虛壞了自己的好事,因此廣成子找了個理由,讓廣陵子帶門下幾個弟子前往扶桑三島,拜謁東皇太一。
“沒有回來豈不更好,沒準你的師叔廣陵子已經在扶桑三島修煉成神仙了。”武觀調侃道。
沒想到聽完武觀的話,莫離搖了搖頭道:“修道成仙,哪裡有那麼容易。我一直懷疑,那些沒有回來的修真弟子已經被東皇太一控制,化身成為了妖族一員。”
聽莫離這麼一說,武觀不由得驚呼道:“那麼看來傳言是真的,扶桑三島果然兇險。”
“什麼傳言?”莫離問道:“莫非,你瞭解一些扶桑三島的內幕?”
只聽武觀道:“我也不是太確定,不過總之去扶桑三島的修真弟子大機率是凶多吉少了。”
“是的,掌門師尊廣成子也懷疑東皇太一在策劃什麼陰謀,故意欺騙不明真相的修真弟子前往扶桑三島。”莫離說道。
武觀看了看莫離說道:“既然你們廣成子師尊已經懷疑東皇太一,自然是不會讓你們清虛觀的弟子去扶桑,你怎麼來了呢?”
莫離低聲說道:“我是偷著跑出來的,再說廣成子那老傢伙管不了我。”
聞聽莫離之言,武觀有些詫異,但也沒有多問。
東海帝俊曾告訴武觀,清虛觀掌門廣成子,已經被寒國大國師風莫收買。他倆不但密謀統領所有修真派,還要計劃與幽冥界魔君顓頊聯合,掌控整個大荒。
因此,武觀第一次碰到莫離,看她穿了一身清虛觀弟子的服裝,便對她有了戒心。
所以,當武觀收服黑王之後,便不辭而別,離開了洞溪鎮。
當然,武觀並不是擔心莫離會對他有什麼不利,他只是不希望去扶桑三島的途中,惹下不必要的麻煩。
只是令武觀沒有想到的是,在滄海之碧,居然又碰到了莫離。很顯然,莫離似乎知道了武觀去扶桑三島的目的。
不過在武觀看來,莫離此次前往扶桑,肯定不是衝著自己來的,一定還有別的重要的事情去做。
當兩個人還想再說些什麼,這時有人衝著武觀和莫離喊道:“登船啦,快點,再不上就關艙門了。”
原來是扶桑三島的侍衛,他們已經清點人數完畢,似乎有意在等著武觀和莫離登船。
聽到方舟上侍衛的喊聲,武觀和莫離不再耽擱,他倆趕忙牽著赤炭墨龍駒走向滄海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