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初夏。

漢帝劉宏閃崩於南宮嘉德殿,時年三十四歲,隨著漢帝的崩逝,大漢都城雒陽的詭譎雲湧慢慢開始浮現。

以何進位為代言人的世家大族和以蹇碩為代表的宦官們明爭暗鬥,互相都想殺了對方扶立己方的人當皇帝為最終目的。

然蹇碩掌控的西園軍早已被世家大族滲透了個點兒掉,他這個上軍校尉在漢帝劉宏在世之時還有人聽話,漢帝一死,他能掌控的軍隊則微乎其微。

最終以何進使計捕殺蹇碩掌控了整個西園軍,意氣風發的何進與其幕僚便抓緊實施了誅殺內廷宦官的步伐。

手握雒陽軍政大權的大將軍何進,本可以一鼓作氣的派人進宮誅殺宦官,奈何屠夫出身的他終究是見識和膽魄不足,在那躊躇、猶豫。

還招來了大漢是掘墓人之一-董卓,最終自己鬧了個身死深宮,將四百年的大漢朝廷推上了懸崖。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詭異的操作,最終被董卓一個邊地武夫攫取了大漢的權柄。世家大族自然不甘心,而董卓卻也不想和他們關係搞的太緊張,只是一步一步的掌控了整個南北兩軍,那是大漢裝備最好且最為精銳的部隊。

雒陽的爾虞我詐、腥風血雨並未影響位於膠州半島最東處的昌明,與雒陽不同的是,此時的昌明正進行著一場如火如荼的以工代賑運動。

自周文接任縣令以來,周文和管興統計整個昌明的人口、賦稅、土地包括流民等,由於春耕已過,數目龐大的流民必須予以安置,否則難以保證不再出什麼亂子。

經過兩人的商議,最終想出了以工代賑的法子,這樣既可以讓無所事事的百姓有事可做,官府提供錢糧讓他們餓不死,又建設了昌明,這樣流民有飯吃就不會跟著黃巾造反。

昌明建設好了,百姓也可以得到安置,兩全其美。

“管先生,我意讓您率兩百衙役在一個月之內把整個縣裡的土地丈量一遍、人口統計完畢,從今往後必須按實際土地、人口進行納稅。另外讓周生派兩百兵丁保護你們,如有不服的直接抓起來”

這段時間周文和管興檢視縣裡的典籍資料,驚人的發現偌大的一個昌明縣只有區區三萬多人口,田畝五十餘萬畝,這就很離譜了。

要知道就光是他一個周家莊附近在未吸納任何流民之前也又近兩千人,現在更是又近萬之數。而土地現在則有二十餘萬畝,而整個昌明的面積可是不知道有多少個周家莊那麼大。

“善”

其實管興自己作為世家大族出來的人他是清楚一些事情的,無非就是藏匿人口和土地罷了。

只是裡面的關係盤根錯節,上面有官員給自己充當保護傘,自身則建立鄔堡、蓄養私兵、囤積糧草自保。

他們可不管官府收不收得上稅,自己過的快活就行了,當然管興是其中的一股清流,屬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那種。

“先生、先生,這上面寫的什麼啊”

昌明縣城北城門口,一群男女老少約莫百十來號人正圍著城門邊上的一個告示七嘴八舌的說著,其中一個不認識字的中年人看到一個文士打扮的年輕人便拱手問道:

“嘿,這位兄臺有所不知啊,這是我們新任周縣令發的一個告示”

這個文士其實是官府派出來的書吏,專門為不識字的百姓來講解官府以工代賑的政策的。

“哦,不知這告示的內容的內容是什麼,煩請這位先生給某等解惑一番”

“好好好,諸位安靜下”

那書吏雙手做了下壓的手勢,示意眾人安靜安靜,又摸了摸嗓子,咳咳兩下,照著告示一字一字句的唸了起來。

“告諸位父老鄉親,現黃巾肆虐,天災不斷,本縣為感念天子之德,兼厚蒼生之念。令凡屬是本縣無產、無業之百姓均可以到縣衙登記報到,由官府統一安排修繕城池、加蓋房屋、修繕水利、砍伐木材等工作。工作期間由官府發放相應的錢糧予以補助,其中官府還會劃撥土地分配給表現好的人。望各位父老鄉親廣而告之。”

“好官啊,好官,這下我們不會餓死了”

那書吏話音未落,便有好幾十個老百姓跪地朝縣衙一拜。他們這些無業無產的流民最大的希望便是填飽肚子,之前給城外的老爺當長工、做苦力或者租他們的地種,一年到頭僅維持一個餓不死。

近些年地方豪強越發貪婪,讓他們的生活更是難以為繼,而朝廷的賦稅卻不減少半分,黃巾一起,他們很多人便這麼的跟著起義,也只是為了圖一個飯飽而已。

這樣的情形在昌明縣各個城門不時發生,其實歷朝歷代華夏的百姓是最好統治的。他們要求的很低,只要是餓不死他們都會守著自己的薄田堅持,奈何這漢末實在是逼的讓人活不下去。

“看來我們的百姓的日子遠比我們想象的困難啊”

經過近一個月的宣傳,昌明縣的各個登記點每天都有不同數量的百姓進行登記造冊。今天周文又帶著周武身穿便裝縣內巡視,看到登記點的人流,都過去一個月了,心中頗不是滋味。

“兄長,您不要過多自責,起碼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周武對於這個兄長是愈加佩服,雖然從小到大他對兄長也是特別尊敬。但是經過這一年多的事情,以及和黃巾的幾次大戰,越發覺得兄長天縱奇才、算無遺策。

“走吧,我們回縣衙,看看管先生那邊事情進展的如何,對了子威,你回去把嚴伯叫過來,吾還有安排”

想起管興帶著周生他們去各鄉鎮統計人口和土地,也過去了一個月了,估計已經回來了,周文便也迫不及待的想回去看看。

“諾”

“哈哈哈,管先生,剛才我和子威說您應該要回來了,沒想到還真的回來了”

剛回到縣衙的周文,看著管興和周生正在縣衙內忙碌,管興的雙鬢明顯白髮增加了不少,而周生明顯黑了很多,略顯心疼。

“好你個周子惠,我們累的要死,你卻在這悠哉遊哉”

管興明顯是在打趣,他們此行一個月確實收穫頗豐。

“哈哈,管先生,有何收穫啊?”

周文也不打岔,直奔主題,畢竟後面還有事情要安排。

“嗯,經過我們近一個月的統計,我們縣的土地約有一百三十萬畝,人口七萬三千五百餘人,其中男丁三萬八千四百餘人,青壯一萬二千六百餘人”

管興興奮的拿著手中的竹簡,一字一字的念著。

“可還順利?”

聽到管興的彙報,周文也是興奮不已,這可是比之前統計的多了一倍的人口土地,那可都是稅收、兵源啊。

“有好幾個家族不配合,都周都伯帶兵給抓了起來,倒也沒節外生枝”

回想著這次統計的經過,管興還是心有餘悸,他是知道那些豪強蓄養私兵的情形的,不過周生率領的莊兵戰鬥力太強了,不管是遠端弓箭射擊還是近身搏殺,那些私兵在他們面前不堪一擊,有如齏粉一碾就碎。

“好好好,管先生,接下來吾想擴大幾個曬鹽場,另外建兩個伐木場、工坊,還有把成城池擴大一倍,還有百姓的拓荒,農田劃撥。另外把郡兵擴至二千人,還要訓練五十騎兵,我周家莊的莊兵都並進來,又要勞煩管先生了”

周文想起了雒陽之事,馬上要天下大亂,他得提前做準備了。

“諾,不過還請子惠調撥我人馬和錢糧啊”

管興一聽到周文的安排,心想你這個無良的縣令,怎麼什麼事情都交給來辦?你幹啥?就一張嘴?終究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還是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夏天的昌明太陽異常毒辣,但是依然擋不住淳樸的百姓建設家園的熱情。昌明以工代賑政策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一一個個百姓肩挑手推著海量的木材、石頭、土坯轉正在建設著新的城牆、房屋。

一群群農民正手拿著鋤頭在挖著鹽田、水渠。一個個汗流浹背的鐵匠正在嚴伯的帶領下打造著農具、兵器。而周福則帶領著周家莊的百姓用手推車給縣城送來一車車糧食、銅錢。

整個昌明就有如一個巨大的工地。

而縣城城門北部的場地上,周生正帶著老兵在那訓練新招募的一千餘郡兵,從今天開始他們都要以昌明郡兵自居,將周家莊的莊兵的帽子丟到九霄雲外。

夏去秋來,忙完秋收的昌明本是異常喜悅,但是雒陽傳來一個訊息卻讓管興陷入無比的痛苦,董卓竟然行廢立之事,雖然地處偏遠,但是管興卻是實打實的大漢忠臣。

聽到訊息後的管興把自己關在自己房間一天滴水未進。第二天蓬頭垢發的他來到縣衙找到了周文訴說他的苦悶,還給周文提出了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提議。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