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孩子倒是好說,可是清清,我聽村裡人說後山可是有狼的太危險了。”張玲玲緊張的看著她。

“我知道,我就在外圍看看有沒有,不去裡面。”沐清清安撫的說。

“那行吧,你可要小心啊,別去裡面,咱還有兩個孩子呢,你可不能有啥事。”

張玲玲知道原主膽子小,也知道現在家裡確實也是沒辦法了,不然以沐清清的性子肯定是不會想著去冒險的。

“那行,兩個孩子就拜託玲玲了,小斐小凡要聽玲玲姑姑的話哦!”

“知道了孃親!我們會聽話的!”張凡甜甜的開口說。

“孃親早點回來,要是沒有菇子就算了,我們少吃點飯。”張斐擔心的說著,心裡暗暗發誓等自己長大一定要讓孃親吃飽。

一路走往後山,路邊樹林裡的野菜啥的早都被挖乾淨了,沐清清只能揹著小揹簍繼續往更深處走去。

“嘀!前方1米處發現天然野菌菇!”

沐清清向前看去只見前方一棵大樹下有一小片跟雜草一個顏色的呈傘狀一小片。

“天然野菌菇30文一斤是否上架?”

沐清清快步走過去彎腰將野菌菇小心的採摘下來。

“嘀!發現野生人參一支”

只見採完小菌菇旁邊看到一個大拇指粗細的一個小撅撅,看著像是小蘿蔔頭一樣,沐清清小心翼翼的扒拉開土。

“野生人參大概30年份建議售價3兩銀子是否上架?”

“上架!上架!”

好傢伙這麼值錢,要知道這裡一個壯年勞力一天才賺80-100文,一個月大概收入也才1.5-2兩銀子左右。

沐清清又在附近找了大半天也沒有其他東西了,說好的後山奇遇呢?說好的穿越主角呢?人家穿越過來不是相府千金就是公主,怎麼她穿過來就是鄉野村婦,一窮二白,還帶兩個嗷嗷待哺的娃?

沒辦法只能先回去了,時間不能太久,不然張玲玲該著急了。

一邊想著一邊盤算著現在手裡有的錢財,原主家裡藏了20文,剛剛提示小公雞賣出去了300文,人參幾乎上去就賣出去了3兩,菌菇還沒有賣出去,現在就是3兩320文。

挑選一下拼夕夕的特惠看了一下先搞點吃的,菠菜1文一斤,來兩斤反正這裡綠葉菜長的不細看也瞅不出啥,再說家裡離村子那麼遠平時人也不多,這點還安全一些,鵪鶉蛋3文一斤,鹽2文一斤,先把這些裝到揹簍裡,回家。

從山裡出來向下俯瞰,地裡乾的厲害,也不知道能不能有雨,不過看這天氣估計近期是不會下了。

去年小河北村就是乾旱,收成很差,家家戶戶靠著之前的存糧才勉強撐到今年,到如今全村基本沒有人能有人吃得起精米,去年秋收後家家戶戶都把家裡的大米背到鎮子上去換了陳米,一斤新米能換三斤左右陳米,雖然不好吃,但是最起碼一家人能吃飽。

趕在太陽正毒的時候到家。

“我回來了!”沐清清一邊進門一邊朝院裡說著話。

“孃親!孃親!”兩個孩子啥子也不玩了就向沐清清跑來。

“怎麼樣清清?有菇子嗎?沒往裡面走吧?”張玲玲緊張的問著,心裡放她出去老害怕了,時不時的朝外面看,就怕沐清清為了找吃食去了大山深處。

“沒事,沒找到菇子,找了點野菜,趕巧還看到一堆小鳥蛋。”沐清清說著將揹簍拿去廚房,裡面還有一斤鹽呢,得先放起來。

“你們快回屋裡,我先洗下手就進來。”

“好,走嘍小斐小凡咱們先回屋裡等孃親啊~”張玲玲帶著兩個孩子先回屋裡。

沐清清先把鹽放進一個小破瓦罐裡,然後拿出菠菜和鵪鶉蛋又找了個小碗裝了十幾個鵪鶉蛋洗了洗手端著碗去了屋裡。

“玲玲這幾個鳥蛋你拿去給嬸子補補身子。”

“不用清清,你和孩子留著吃。”張玲玲哪裡能要啊,沐清清自己家都吃不飽,怎麼還能要她的東西啊。

“我這裡還留著不少呢,再說這天氣多了就放壞了。”

“那你們就一頓都吃了,給兩個孩子補補身子。”張玲玲堅決不要。

“那你不要,你拿來的雞蛋也拿走,以後別來了。”沐清清威脅道。

“真的是服了你了,好不容易有點東西不知道留著,非給我幹嘛?我們家沒分家呢,家裡不缺吃的。”

張玲玲嘴硬道,其實她經常來沐清清家兩個嫂嫂雖然嘴上沒說什麼,時不時的就看一兩眼,生怕她拿東西來,娘也沒辦法,偶爾悄悄給她拿點東西讓她藏著。

沐清清知道張玲玲每次拿東西過來也不容易,家裡兩個哥哥都成親了又有兩個嫂嫂呢,能夠偶爾拿點東西過來已經相當不錯了,看村裡別的人都不怎麼跟她們家走動,這年景家家都沒餘糧去接濟別人。

“好玲玲這個你拿回去,正好你大嫂不是懷著孩子嗎?給她吃兩個也能補補身子,到時候大嫂補好了還能給你生一個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呢!”沐清清哄著說著,她知道張玲玲喜歡小孩子。

“嗯,行吧,我家大嫂確實快生了,聽娘說好像就在這個月。”

“那我就先回去了啊”說完張玲玲步伐輕盈的朝村裡走去。

“路上慢點,藏著點。”沐清清趕忙在後面囑咐。

“知道啦清清!”

張玲玲第一次從這裡帶回東西去,心裡多少還是有點小激動的,想讓嫂嫂們看看,自己朋友也是知道惦記自己家裡人的,以前只是真的沒有,現在有點了立馬就給回禮了。

沐清清看著兩個孩子一個六歲歲一個八歲,可是看起來像是五六歲的樣子,心裡不免就心疼,這要是在現在都是家裡的寶貝嘎達。

“小斐小凡你們想不想上學啊?”沐清清瞅著兩個孩子問道。

“可是孃親我們家沒有錢。”張凡雖然小但是也知道自己家家庭條件不好。

“孃親我不想,我能幫孃親幹活。”

張斐明顯就比張凡想的多一點,上學聽狗蛋說一個月要500文錢,村裡也只有一小半孩子上學,他在家可以幫孃親幹活,這樣孃親就不會那麼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