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林拿著報告的手不停的在顫抖,他不可置信的看向許東航問道:“這個報告是真的嗎?”

“這個我也不敢肯定。”許東航無奈道,畢竟對方給他的是檢測報告影印件。

誰知道這個報告是不是造假的。

“趕緊找到那個年輕人確認這件事情的真假。”張三林抓著許東航的手激動的說道。

他研究abf替代品已經研究十幾年了都沒有研究出成果來。

如今有人把成果拿出來了,他怎麼能夠不激動。

雖然這個東西並不是他們研究出來的。

但是這個東西卻能讓華夏半導體在整個行業地位更進一步。

作為一個純粹的技術研究人員,無論是誰把這個東西研發出來。

在他看來都是這東西關乎著整個華夏半導體行業的興衰。

“老張不要著急,對方給我們留了樣品進行測試,要是沒有樣品我也不會直接過來找你。”許東航安撫對方說道。

說完他從檔案袋裡拿出一張淡黃色透明薄膜出來。

張三林把許東航手上薄膜搶過來如視珍寶。

這東西光是看是沒辦法看出什麼端倪的了,唯一辦法就是對它進行實驗測試。

“我馬上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出來我去找你。”張三林說完扭頭往實驗室裡走去。

韓家莊園。

韓琛離開深南電路之後直接回到自家的莊園。

韓琛先到到廚房裡拿出一瓶冰凍鮮橙汁倒上一杯。

回到書房後韓琛把筆記本放在辦公桌上。

開啟電腦後韓琛在電腦裡找到eda的安裝包和說明書。

北斗星eda軟體的安裝包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就是客戶端,第二個部分就是服務端。

客戶端的容量只有30m而已,主要為客戶提供雲控制介面。

至於eda軟體真實的功能都是由雲伺服器來實現的。

因為採用雲服務設計的原因,想要破解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對方把伺服器搬回去了。

不過就算對方把伺服器搬回去也沒有用,就算搬回去他們沒辦法破解服務端軟體。

想要登入服務端需要經過多層驗證才行,想要登入服務端得先透過人臉識別認證。

透過人臉識別認證以後還得透過指紋認證,透過指紋認證以後還得輸入密碼才行。

否則別想登入服務端的控制介面。

至於能不能透過破解的方式來登入系統呢?這項技術來自未來就算是用量子計算機也沒辦法破解。

如果強行破解軟體會釋放病毒摧毀電腦硬體。

而且這個病毒還會在區域網內進行傳播,病毒傳播後會破壞區域網內所有電腦。

北斗星eda工作效率比普通eda軟體要快一百倍。

實際上設計一款晶片的過程十分簡單,整個過程都是可以透過程式碼來實現。

晶片設計最麻煩的就是做前後端的模擬檢驗。

這個過程佔據晶片設計百分之七十的時間。

隨著工藝技術以及應用領域的不斷發展,晶片的複雜度不斷提高,相對應的,對於模擬驗證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不但需要進行模擬驗證的功能點越來越繁複,而且驗證週期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模擬驗證是晶片研發和驗證過程中關鍵的步驟,透過對晶片應用的實際場景和環境進行模擬,以新增測試激勵和檢測晶片輸出及狀態的方式,在第一時間對晶片功能的正確性進行判斷。

由於晶片設計流程的複雜性,從晶片邏輯設計完成到使用實際晶片進行測試之間的大量時間裡,模擬驗證是最主要的驗證手段,其效率對晶片研發週期影響巨大。

模擬驗證是應用計算機/伺服器的硬體資源基於功能複雜的eda工具進行的。

顯然,決定模擬驗證速度的因素包括了硬體資源和晶片複雜度,而除此之外,在模擬驗證環境的構造中,對驗證狀態和結果進行記錄的機制也會對模擬速度起到很大的影響。

那北斗星eda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北斗星eda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出相對應的ai加速卡。

而且這種加速卡的效能是可以疊加使用,裝備加速卡數量越多檢驗速度就越快。

當然事實並不是絕對的。

因為你有了加速卡還得有相對應的平臺進行支撐才行。

畢竟晶片的頻寬擺在那裡,不是說伱想加就能加,加速卡就能夠加上去的。

晶片沒有足夠頻寬給你使用,也沒辦法完美髮揮ai加速卡的效能。

就好比後世的電腦為什麼一定要安裝固態硬碟。

安裝機械硬碟沒辦法完美髮揮cpu和顯示卡的效能。

你的cpu和顯示卡已經夠快了,可是硬碟讀取速度根本上,無法提供足夠資料給它們。

這也導致它們的效能過剩沒辦法完全發揮出來。

想要把這套eda軟體搭建起來最少需要三千萬的現金才行。

ai加速卡的製作需要花掉一千五百萬,購買伺服器最少也要花掉一千萬元,剩下五百萬就是用於機房建設。

這其中包括寬頻接入和網路交換裝置等等。

對於一窮二白的韓琛來說這件事還遠得很。

除非韓琛能夠拿他的莊園去抵押了。

emmm目前來說也只有這個辦法了。

轉眼來到晚上八點半。

深南電路實驗室。

張三林在拿到薄膜樣品後就帶著研究員們一直在進行實驗。

為了儘快確認薄膜的真偽他們一整天都沒有吃飯。

此時張三林已經將薄膜特性測試得七七八八了。

測試資料與韓琛送來的測試報告一模一樣。

當然資料達標也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他們還要測試薄膜在實際應用上的效果達不達標。

萬一薄膜在印壓到pcb板上時間久後出現各種問題怎麼辦。

張三林將薄膜裁剪成三塊放到印刷機印刷到電路板上。

蔣冬福看著那兩尺寬的薄膜心中不由吐槽韓琛真摳門。

樣品給的時候就不能多給一些嗎?

巴掌大的薄膜讓他們測試起來都要小心翼翼的。

對於這個問題韓琛還真沒有想過,因為他本身就不是從事這個行業的。

哪裡知道還要進行應用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