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唐:紈絝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記 今或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世民笑了笑,說道:“恪兒,你年齡尚幼,還是留在京城。你和恪兒留下來,協助朕處理政務。”
“是!”
李恪和李恪齊齊說道。
李世民點點頭,繼續說道:“既然你們兩人都願意留在京師幫助朕處理政務。那麼,朕決定冊立恪兒為東宮太子。”
“父皇聖明。”
李恪和李恪聽到這個訊息,心中大喜。
東宮太子,代表著什麼,他們兩個人清楚。
東宮太子,代表的是皇帝繼承權,也是皇帝寶座的繼承者。
李恪和李恪兩兄弟,都非常興奮。
唯獨李祐一臉茫然,似乎是不懂得李恪和李恪兩兄弟為什麼會高興。
李世民見狀,微微皺眉,說道:“恪兒,你和恪兒都是朕的兒子,理當為大唐效力。你身為長子,當仁不讓的應該繼承皇位。”
李恪聞言,嚇了一跳,連忙說道:“父皇,兒臣還小,不能繼承皇位。”
“胡鬧。”
李世民呵斥道:“恪兒,朕知道你想要建功立業,為大唐開疆拓土。可是,你要知道,大唐是我們漢人的大唐。大唐的疆域,不允許任何外族踏足。否則的話,必遭天譴!”
李恪臉色慘白,不敢說話了。
歷史上,李世民的確被天譴。
這是千古奇冤!
只不過,現在大唐國泰民安,李恪也沒有提出這個話題。
李恪拱手說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不敢再提及此事。”
李世民這才點點頭。
而後,他的目光落在了李祐身上,說道:“祐兒,你是嫡長子,理當繼承皇位。不過朕也希望,你能夠善待其餘皇子,為大唐培育良將。”
李祐低頭行禮,恭敬地說道:“兒臣遵旨。”
李世民微微頷首。
他忽然間神秘兮兮的湊到了李祐耳邊,輕聲囑咐了幾句。
李祐聽完後,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顯得很吃驚。
“兒臣遵旨!”
李祐鄭重的回答道。
李恪聽著李世民和李祐的對話,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他知道,李世民和李祐商量的,必定是機密大事。所以李恪也就沒有多嘴。
“好了,你們退下吧!”
李世民揮揮手。
李恪和李恪站起身,躬身一拜,然後轉身走出了殿堂。
……
從甘露殿出來,李恪和李恪往宮門口走去。
剛出宮門,李恪便迫不及待的問道:“三弟,父皇到底跟你說了什麼?”
李恪瞥了李恪一眼,笑嘻嘻的說道:“二哥,你猜。”
李恪翻了翻白眼,說道:“你別耍滑頭,趕緊說!”
李恪嘿嘿笑著,說道:“父皇讓我們協助四哥統帥軍隊,擊敗高句麗。”
李恪一聽這話,登時瞪大了眼睛。
他萬萬沒有想到,李世民會如此安排。
李恪說道:“三弟,你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父皇的想法。”
李恪說完後,拍了拍李祐的肩膀,說道:“老實說,你願意留在長安,協助我嗎?”
李祐抬頭看向了李恪,認真的思考一番後,搖頭說道:“二哥,我已經習慣了在草原上馳騁,無拘無束。若是讓我呆在長安,每日處理政務。我寧肯在草原上縱馬狂奔。”
李恪苦笑一聲,說道:“你就不怕我欺負你。”
“二哥,你捨得欺負我嗎?”
李祐嬉皮笑臉的說道。
李恪無語,說道:“你呀,簡直是油鹽不進。”
“我只聽父皇的話。”
李祐很認真的說道。
李恪嘆了一口氣,沒再多勸。
“走吧,先回府邸。”
“哦!”
兩人朝家裡走去。
一路上,李恪忽的說道:“三弟,你說這一仗,咱們該怎麼贏?”
“不知道。”
“你可是主角!”
“你是皇子,你更是主角。”
李恪撇撇嘴,不屑的說道:“你不會是想著,等我們抵達戰場,再指揮吧?”
李祐眨眨眼,說道:“二哥,難道不行嗎?”
“呃~~”
李恪啞口無言,說道:“你呀你,果然夠陰險。”
“嘿嘿!”
李祐嘿嘿一笑,說道:“二哥,你說的沒錯。我就是打算利用你,來穩固自己的皇位。你可別怪我!”
“滾犢子吧你!”
李恪沒好氣罵道。
兄弟兩人說說笑笑,回到了李恪的府邸中。
李恪吩咐人端上來酒菜,說道:“來,陪我喝一杯。”
李恪今年十八歲,李恪今年九歲。
兩個人的年紀差距並不大。
不過,因為李恪生活的環境,導致李恪比李祐沉默寡言,而且很少和人說話。
但是,李恪卻是很有趣,總是會和李祐鬥嘴,調侃李祐。
這樣的氛圍,讓李恪感覺很舒坦。
或許,正是因為李恪這樣的性格,所以才會被封為秦王,成為大唐的親王。
李恪和李祐兩人推杯換盞,暢談起來。
“三弟,你說,父皇為什麼要把我們召集起來?莫非,是要傳授什麼兵法嗎?”
李恪疑惑的問道。
李祐說道:“二哥,我們讀書雖然學到的兵法很厲害。可是在戰場上,還需要靠真正的殺敵本領取勝。單憑兵法之道,恐怕無法獲勝啊!”
李恪微微頷首,說道:“你說的沒錯。”
頓了頓,李恪又說道:“不過我估計,父皇應該是另有謀劃吧。”
“嗯!”
李祐贊同的點點頭,“我也覺得,父皇肯定是另有謀劃。只是具體是什麼,我暫時不清楚。”
李恪想了想,說道:“管他呢。反正我們按照父皇的命令辦事就行了。至於父皇的安排,不是我們操心的事情。”
李祐笑道:“二哥說的極是。”
兩個人吃飽喝足後,李恪就準備離開。
李恪離開前,忽的拉住李祐,叮囑道:“記住,不論發生什麼事,你都得保護好自己。”
李恪擔憂的看了眼李祐。
他是知道李祐的秉性。
這貨膽大包天、肆無忌憚,誰也管不住他。
尤其是,李祐最近幾年,和突厥汗國交惡。
一旦雙方爆發衝突,李祐很危險。
“二哥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
李祐點點頭,然後跟著李恪一起離開。
李恪和李祐返回王府後,發現府邸裡面,多了很多陌生的僕役。
“咦!這些人是?”
李恪詫異的問道。
那名僕役見到李恪和李祐,連忙跪倒在地上,說道:“啟稟王爺,陛下賜給您的家奴,已經全部到齊。”
“全部到齊了?”
李恪愣了一下,然後說道:“好吧,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喏!”
僕役應了聲,離開了。
李恪看著李祐,笑道:“父皇給你派遣家奴,是想要保護你啊!”
李祐撓撓頭,說道:“父皇也不容易,他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大唐的江山社稷。”
李恪點點頭,說道:“是啊,父皇不容易。”
隨即,李恪帶著李祐走入書房。
李恪的書房中,擺設很樸素。
只有一張桌案,一套筆墨紙硯,還有書架。
“坐下吧!”
李恪招呼李祐,在椅子上坐下。
兩人相視一笑,然後李恪緩緩說道:“我今晚就要動身去高句麗,所以你跟我一起去嗎?”
“我不去!”
李祐斬釘截鐵的說道:“我要留在京城,監督工程建造。”
李恪皺眉,說道:“工程的建築師都是你請來的。你就放心讓他們自己去幹活?”
李祐哼唧道:“工匠都是我找來的,可我也得看著啊!否則,萬一哪天他們偷懶了怎麼辦?”
李恪聞言,一陣無語。
他發現,李祐對於建築這件事情,似乎是上癮了。
一刻都閒不住。
他輕咳一聲,說道:“三弟,我覺著吧。你可以把精力,放在練武上。”
李祐搖頭說道:“練武也挺好玩的。”
李恪苦笑一聲,說道:“我覺得,你的武功也沒啥好玩的。你能打得過誰?”
“二哥,我覺得武功很棒啊!能打人,很威風……”
“你是覺著很威風,但是也很累。”
“不累!不累!”
“行了,不跟你爭辯。你要想學武術,等我們回京後,我教你。”
“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我什麼時候騙過你?”
“謝謝二哥!”
李祐滿心歡喜的說道。
李恪笑呵呵的說道:“既然要謝我,那就拿出誠意來。”
“什麼誠意?”
李恪笑眯眯的看著李祐,說道:“把我給你的銀錢,拿出一半給我!”
“啊!二哥,你竟然敲詐我!”
李祐憤怒的叫喊。
李恪翻了個白眼,說道:“我什麼時候敲詐過你?我這是借你的錢花。等我們從高句麗回來後,你把欠我的錢,如數歸還。”
李祐聽罷,仔細思索一番,然後點頭答應。
“行!那我就借給你!”
“哈哈,痛快!”
李恪大笑。
李祐咬牙切齒,說道:“二哥,你可別忘了你的承諾。等你們打完了高句麗後,必須得把我的銀錢還給我。”
李恪拍了拍胸脯,說道:“放心,絕不賴賬。”
“好!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兄弟倆擊掌盟誓。
李恪忽然想起一事,說道:“你現在手底下有多少人?”
“五百人!”
“這麼多?”
李恪驚訝。
李祐點點頭,“我每次出門,都會帶著五百人。”
“這些人都是你訓練出來的嗎?”
李恪問道。
李祐點頭說道:“嗯,都是我訓練出來的!”
李恪驚訝道:“這麼多人,都是你一個人訓練的?”
李祐笑嘻嘻的說道:“沒錯,都是我一個人訓練的。我告訴你啊,這些人可強悍了。我一個人訓練了將近六年,才培養出了這麼多的高手。”
“哦?”
李恪來了興趣。
他原本以為,李祐頂多訓練個幾年的人馬。卻沒想到,李祐一下子訓練了將近六年的人馬。而且,聽李祐話裡的意思,這些人都是死忠分子。
李恪心頭暗歎一口氣,“三弟,你的實力比我更強啊!”
李祐嘿嘿一笑,謙虛的說道:“二哥說笑了。你的實力,早已經超越了我。”
“那是你謙虛。”
“不是我謙虛,我是真心認為,咱倆的差距不算太大。若不是我年齡比你大,我一定能夠超過你!”
李祐信心滿滿的說道。
“那你加油。”
李恪鼓勵李祐。
“嗯嗯。”
李祐使勁的點頭。
兩人聊著天,不久之後,就聽到外面有腳步聲傳來。
片刻之間,李恪就見到了一群人。
為首的,赫然就是長孫無垢。
“兒臣拜見母妃!”
李恪趕緊起身,恭敬的向長孫無垢施禮。
“免了!”
長孫無垢笑了笑,然後對李恪和李祐說道:“你們兩個小娃,剛才說的話,哀家都聽見了。”
她笑盈盈的說道:“你們兄弟情深,哀家很欣慰。”
“母妃謬讚!”
李恪笑道:“兒臣和三弟感情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長孫無垢點點頭,說道:“好了,你們兄弟倆聊。”
長孫無垢轉身離開。
她離開了房間後,立刻召集朝堂文武,商討前往高句麗的事宜。
朝廷上,文官佔據主流。
畢竟,文官的數量,遠遠超過武官。
至於武將,只有李恪和李祐兩個人。
因此,武將們的態度顯得有些沉默。
武將們並不願意去高句麗。
畢竟,高句麗戰亂不休,又是蠻夷之地,環境艱苦。武將們去了那裡,肯定吃苦受罪。
所以大夥兒雖然支援征伐高句麗,但是內心深處,並不願意去。
武將的態度,影響很大。
但是,這種事情,根本不由他們決斷。
李淵的態度很堅定,要攻滅高句麗。
這種事,文官反對沒用。
文官們也知道,他們的權利有限,阻止不了李淵,也就不再勸諫。
只希望李淵能夠早日平息戰亂。
李恪的態度,就有些微妙。
他對李治非常崇拜。
所以,他願意幫助李治。
而且李恪也有私心,不僅僅是因為崇拜李治,也想要成為像李世民一樣的皇帝。
因此,他希望能親征高句麗。
李恪的心思,其餘人自然明白。
只是李恪太弱小了。
所以大家都沒有提議,讓李恪參與到軍隊中去。
畢竟,李恪連騎兵都沒有練好。去了,只會拖後腿。
最終,這事不了了之。
……
長安,宮中,甘露殿。
李世民批閱奏摺,正在琢磨著如何平定高句麗之戰。
“陛下。”
王德走進來。
“何事?”
李世民頭也不抬的問道。
王德稟報道:“陛下,秦國公派人送來密函,請您閱覽。”
“呈上來。”
李世民停下手中的筆墨,吩咐道。
王德躬身退下,然後拿著密函走了進來,雙手遞給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