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笑了笑,說道:“恪兒,你年齡尚幼,還是留在京城。你和恪兒留下來,協助朕處理政務。”

“是!”

李恪和李恪齊齊說道。

李世民點點頭,繼續說道:“既然你們兩人都願意留在京師幫助朕處理政務。那麼,朕決定冊立恪兒為東宮太子。”

“父皇聖明。”

李恪和李恪聽到這個訊息,心中大喜。

東宮太子,代表著什麼,他們兩個人清楚。

東宮太子,代表的是皇帝繼承權,也是皇帝寶座的繼承者。

李恪和李恪兩兄弟,都非常興奮。

唯獨李祐一臉茫然,似乎是不懂得李恪和李恪兩兄弟為什麼會高興。

李世民見狀,微微皺眉,說道:“恪兒,你和恪兒都是朕的兒子,理當為大唐效力。你身為長子,當仁不讓的應該繼承皇位。”

李恪聞言,嚇了一跳,連忙說道:“父皇,兒臣還小,不能繼承皇位。”

“胡鬧。”

李世民呵斥道:“恪兒,朕知道你想要建功立業,為大唐開疆拓土。可是,你要知道,大唐是我們漢人的大唐。大唐的疆域,不允許任何外族踏足。否則的話,必遭天譴!”

李恪臉色慘白,不敢說話了。

歷史上,李世民的確被天譴。

這是千古奇冤!

只不過,現在大唐國泰民安,李恪也沒有提出這個話題。

李恪拱手說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不敢再提及此事。”

李世民這才點點頭。

而後,他的目光落在了李祐身上,說道:“祐兒,你是嫡長子,理當繼承皇位。不過朕也希望,你能夠善待其餘皇子,為大唐培育良將。”

李祐低頭行禮,恭敬地說道:“兒臣遵旨。”

李世民微微頷首。

他忽然間神秘兮兮的湊到了李祐耳邊,輕聲囑咐了幾句。

李祐聽完後,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顯得很吃驚。

“兒臣遵旨!”

李祐鄭重的回答道。

李恪聽著李世民和李祐的對話,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他知道,李世民和李祐商量的,必定是機密大事。所以李恪也就沒有多嘴。

“好了,你們退下吧!”

李世民揮揮手。

李恪和李恪站起身,躬身一拜,然後轉身走出了殿堂。

……

從甘露殿出來,李恪和李恪往宮門口走去。

剛出宮門,李恪便迫不及待的問道:“三弟,父皇到底跟你說了什麼?”

李恪瞥了李恪一眼,笑嘻嘻的說道:“二哥,你猜。”

李恪翻了翻白眼,說道:“你別耍滑頭,趕緊說!”

李恪嘿嘿笑著,說道:“父皇讓我們協助四哥統帥軍隊,擊敗高句麗。”

李恪一聽這話,登時瞪大了眼睛。

他萬萬沒有想到,李世民會如此安排。

李恪說道:“三弟,你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父皇的想法。”

李恪說完後,拍了拍李祐的肩膀,說道:“老實說,你願意留在長安,協助我嗎?”

李祐抬頭看向了李恪,認真的思考一番後,搖頭說道:“二哥,我已經習慣了在草原上馳騁,無拘無束。若是讓我呆在長安,每日處理政務。我寧肯在草原上縱馬狂奔。”

李恪苦笑一聲,說道:“你就不怕我欺負你。”

“二哥,你捨得欺負我嗎?”

李祐嬉皮笑臉的說道。

李恪無語,說道:“你呀,簡直是油鹽不進。”

“我只聽父皇的話。”

李祐很認真的說道。

李恪嘆了一口氣,沒再多勸。

“走吧,先回府邸。”

“哦!”

兩人朝家裡走去。

一路上,李恪忽的說道:“三弟,你說這一仗,咱們該怎麼贏?”

“不知道。”

“你可是主角!”

“你是皇子,你更是主角。”

李恪撇撇嘴,不屑的說道:“你不會是想著,等我們抵達戰場,再指揮吧?”

李祐眨眨眼,說道:“二哥,難道不行嗎?”

“呃~~”

李恪啞口無言,說道:“你呀你,果然夠陰險。”

“嘿嘿!”

李祐嘿嘿一笑,說道:“二哥,你說的沒錯。我就是打算利用你,來穩固自己的皇位。你可別怪我!”

“滾犢子吧你!”

李恪沒好氣罵道。

兄弟兩人說說笑笑,回到了李恪的府邸中。

李恪吩咐人端上來酒菜,說道:“來,陪我喝一杯。”

李恪今年十八歲,李恪今年九歲。

兩個人的年紀差距並不大。

不過,因為李恪生活的環境,導致李恪比李祐沉默寡言,而且很少和人說話。

但是,李恪卻是很有趣,總是會和李祐鬥嘴,調侃李祐。

這樣的氛圍,讓李恪感覺很舒坦。

或許,正是因為李恪這樣的性格,所以才會被封為秦王,成為大唐的親王。

李恪和李祐兩人推杯換盞,暢談起來。

“三弟,你說,父皇為什麼要把我們召集起來?莫非,是要傳授什麼兵法嗎?”

李恪疑惑的問道。

李祐說道:“二哥,我們讀書雖然學到的兵法很厲害。可是在戰場上,還需要靠真正的殺敵本領取勝。單憑兵法之道,恐怕無法獲勝啊!”

李恪微微頷首,說道:“你說的沒錯。”

頓了頓,李恪又說道:“不過我估計,父皇應該是另有謀劃吧。”

“嗯!”

李祐贊同的點點頭,“我也覺得,父皇肯定是另有謀劃。只是具體是什麼,我暫時不清楚。”

李恪想了想,說道:“管他呢。反正我們按照父皇的命令辦事就行了。至於父皇的安排,不是我們操心的事情。”

李祐笑道:“二哥說的極是。”

兩個人吃飽喝足後,李恪就準備離開。

李恪離開前,忽的拉住李祐,叮囑道:“記住,不論發生什麼事,你都得保護好自己。”

李恪擔憂的看了眼李祐。

他是知道李祐的秉性。

這貨膽大包天、肆無忌憚,誰也管不住他。

尤其是,李祐最近幾年,和突厥汗國交惡。

一旦雙方爆發衝突,李祐很危險。

“二哥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

李祐點點頭,然後跟著李恪一起離開。

李恪和李祐返回王府後,發現府邸裡面,多了很多陌生的僕役。

“咦!這些人是?”

李恪詫異的問道。

那名僕役見到李恪和李祐,連忙跪倒在地上,說道:“啟稟王爺,陛下賜給您的家奴,已經全部到齊。”

“全部到齊了?”

李恪愣了一下,然後說道:“好吧,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喏!”

僕役應了聲,離開了。

李恪看著李祐,笑道:“父皇給你派遣家奴,是想要保護你啊!”

李祐撓撓頭,說道:“父皇也不容易,他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大唐的江山社稷。”

李恪點點頭,說道:“是啊,父皇不容易。”

隨即,李恪帶著李祐走入書房。

李恪的書房中,擺設很樸素。

只有一張桌案,一套筆墨紙硯,還有書架。

“坐下吧!”

李恪招呼李祐,在椅子上坐下。

兩人相視一笑,然後李恪緩緩說道:“我今晚就要動身去高句麗,所以你跟我一起去嗎?”

“我不去!”

李祐斬釘截鐵的說道:“我要留在京城,監督工程建造。”

李恪皺眉,說道:“工程的建築師都是你請來的。你就放心讓他們自己去幹活?”

李祐哼唧道:“工匠都是我找來的,可我也得看著啊!否則,萬一哪天他們偷懶了怎麼辦?”

李恪聞言,一陣無語。

他發現,李祐對於建築這件事情,似乎是上癮了。

一刻都閒不住。

他輕咳一聲,說道:“三弟,我覺著吧。你可以把精力,放在練武上。”

李祐搖頭說道:“練武也挺好玩的。”

李恪苦笑一聲,說道:“我覺得,你的武功也沒啥好玩的。你能打得過誰?”

“二哥,我覺得武功很棒啊!能打人,很威風……”

“你是覺著很威風,但是也很累。”

“不累!不累!”

“行了,不跟你爭辯。你要想學武術,等我們回京後,我教你。”

“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我什麼時候騙過你?”

“謝謝二哥!”

李祐滿心歡喜的說道。

李恪笑呵呵的說道:“既然要謝我,那就拿出誠意來。”

“什麼誠意?”

李恪笑眯眯的看著李祐,說道:“把我給你的銀錢,拿出一半給我!”

“啊!二哥,你竟然敲詐我!”

李祐憤怒的叫喊。

李恪翻了個白眼,說道:“我什麼時候敲詐過你?我這是借你的錢花。等我們從高句麗回來後,你把欠我的錢,如數歸還。”

李祐聽罷,仔細思索一番,然後點頭答應。

“行!那我就借給你!”

“哈哈,痛快!”

李恪大笑。

李祐咬牙切齒,說道:“二哥,你可別忘了你的承諾。等你們打完了高句麗後,必須得把我的銀錢還給我。”

李恪拍了拍胸脯,說道:“放心,絕不賴賬。”

“好!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兄弟倆擊掌盟誓。

李恪忽然想起一事,說道:“你現在手底下有多少人?”

“五百人!”

“這麼多?”

李恪驚訝。

李祐點點頭,“我每次出門,都會帶著五百人。”

“這些人都是你訓練出來的嗎?”

李恪問道。

李祐點頭說道:“嗯,都是我訓練出來的!”

李恪驚訝道:“這麼多人,都是你一個人訓練的?”

李祐笑嘻嘻的說道:“沒錯,都是我一個人訓練的。我告訴你啊,這些人可強悍了。我一個人訓練了將近六年,才培養出了這麼多的高手。”

“哦?”

李恪來了興趣。

他原本以為,李祐頂多訓練個幾年的人馬。卻沒想到,李祐一下子訓練了將近六年的人馬。而且,聽李祐話裡的意思,這些人都是死忠分子。

李恪心頭暗歎一口氣,“三弟,你的實力比我更強啊!”

李祐嘿嘿一笑,謙虛的說道:“二哥說笑了。你的實力,早已經超越了我。”

“那是你謙虛。”

“不是我謙虛,我是真心認為,咱倆的差距不算太大。若不是我年齡比你大,我一定能夠超過你!”

李祐信心滿滿的說道。

“那你加油。”

李恪鼓勵李祐。

“嗯嗯。”

李祐使勁的點頭。

兩人聊著天,不久之後,就聽到外面有腳步聲傳來。

片刻之間,李恪就見到了一群人。

為首的,赫然就是長孫無垢。

“兒臣拜見母妃!”

李恪趕緊起身,恭敬的向長孫無垢施禮。

“免了!”

長孫無垢笑了笑,然後對李恪和李祐說道:“你們兩個小娃,剛才說的話,哀家都聽見了。”

她笑盈盈的說道:“你們兄弟情深,哀家很欣慰。”

“母妃謬讚!”

李恪笑道:“兒臣和三弟感情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長孫無垢點點頭,說道:“好了,你們兄弟倆聊。”

長孫無垢轉身離開。

她離開了房間後,立刻召集朝堂文武,商討前往高句麗的事宜。

朝廷上,文官佔據主流。

畢竟,文官的數量,遠遠超過武官。

至於武將,只有李恪和李祐兩個人。

因此,武將們的態度顯得有些沉默。

武將們並不願意去高句麗。

畢竟,高句麗戰亂不休,又是蠻夷之地,環境艱苦。武將們去了那裡,肯定吃苦受罪。

所以大夥兒雖然支援征伐高句麗,但是內心深處,並不願意去。

武將的態度,影響很大。

但是,這種事情,根本不由他們決斷。

李淵的態度很堅定,要攻滅高句麗。

這種事,文官反對沒用。

文官們也知道,他們的權利有限,阻止不了李淵,也就不再勸諫。

只希望李淵能夠早日平息戰亂。

李恪的態度,就有些微妙。

他對李治非常崇拜。

所以,他願意幫助李治。

而且李恪也有私心,不僅僅是因為崇拜李治,也想要成為像李世民一樣的皇帝。

因此,他希望能親征高句麗。

李恪的心思,其餘人自然明白。

只是李恪太弱小了。

所以大家都沒有提議,讓李恪參與到軍隊中去。

畢竟,李恪連騎兵都沒有練好。去了,只會拖後腿。

最終,這事不了了之。

……

長安,宮中,甘露殿。

李世民批閱奏摺,正在琢磨著如何平定高句麗之戰。

“陛下。”

王德走進來。

“何事?”

李世民頭也不抬的問道。

王德稟報道:“陛下,秦國公派人送來密函,請您閱覽。”

“呈上來。”

李世民停下手中的筆墨,吩咐道。

王德躬身退下,然後拿著密函走了進來,雙手遞給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