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恨恨地瞪著林陽離去的背影,咬牙切齒道:"這孫賊……遲早要他好看!"

易中海也是滿臉陰沉,但還保持著一絲偽善:

"柱子,你話說得太重了些。我們要寬容一些,不能跟林陽一般見識。"

秦淮茹則是若有所思,沒說什麼。

何雨柱恨恨道:"我倒要看看,他還能猖狂到什麼時候!

等著吧,到時候我一定會讓他生不如死,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易中海面上還在勸導何雨柱話說得重了,內心卻同樣怨毒:

"林陽這個畜生,我決不會輕易放過他的。這筆賬,我一定會與他慢慢算的!"

林陽渾然不知三人正在背後議論自己,他快步地朝工廠方向走去。

轉眼間,三人的身影已被甩在了後面。

林陽很快就走到了軋鋼廠的大門口。

一股濃濃的機油味撲面而來,軋鋼廠裡機器運轉的轟鳴聲此起彼伏。

林陽順著人流進了廠區,來到了一座小單層房屋前,這裡就是他工作的醫務室了。

醫務室不大,裡面只有幾張病床,一張辦公桌,和一個藥櫃,牆上貼著幾張宣傳海報。

藥櫃裡整齊地排放著幾箱白花蛇、阿司匹林、散熱片等常見藥品,還有一些繃帶、酒精、碘伏等醫療用品。

林陽回憶起原主的工作就是在這裡處理工人們的一些小病小傷。

比如頭疼、感冒發熱,林陽就開些白花蛇或阿司匹林。

有人工傷了,扭傷胳膊或者割破手指,林陽就幫忙上藥包紮。

如果遇到重病,這裡的醫療條件無法處理,一般就送到正規醫院去。

所以這裡的工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清閒的。

上班時間基本就是處理些小問題,剩下時間就看看報紙,打發時光。

林陽對這樣的工作還比較滿意,起碼不用太辛苦,也不會遇到什麼麻煩。

坐在辦公桌前,翻開今天的報紙。

頭版頭條還是社論誇讚最近的重要講話,稱之“光照桑梓,氣象萬千”。

林陽隨意瀏覽了幾眼,便把報紙摺疊起來,準備去軋鋼廠看看。

來到廠區這邊,準備找幾個車間看看。

在前世他都沒進過工廠,所以對裡面的工作方式還是比較好奇的。

當然最主要還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學到什麼東西。

畢竟現在有一個逆天的系統。

說不定練習一些東西自己就可以轉為工程方面的人才了。

根據原主的記憶,雖然名為軋鋼廠,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綜合性工廠。

除了鋼軋車間負責軋製鋼材之外,這裡還有多個車間承擔其他生產任務,主要是加工一些重要的機械零件。

林陽首先來到了鋼軋車間,裡面有幾條軋鋼機組成的流水線,原料鋼錠被送入機器,經過壓延成形,輸出的是可以直接使用的鋼板、鋼材等產品。

空氣中瀰漫著油汙和機油的味道,軋鋼機運轉時發出的轟隆隆聲震耳欲聾。

工人們面色黝黑,正在忙碌地操作著機器。

隨後林陽又來到了機加工車間,這裡有數十臺金屬切削機床,在加工各種複雜的機械零部件,如齒輪、軸承、聯軸器等。

切削機床發出的噪音與鋼軋機相比也不遑多讓,機床操作工都是資深技工。

林陽看到他們在測量和程式設計,進行精密加工,不禁對他們的技能由衷佩服。

除此之外,廠裡還有鍛造車間和鑄造車間,可以生產一些重型零件。

組裝車間則把加工好的零部件進行組裝,成為完整的機器產品。

測試車間對機器進行各項試驗,保證了產品質量。

林陽穿行於各個車間,對這個六十年代的工廠運轉模式也算是有所瞭解了。

他發現工人們大多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自動化程度很低。

但他們勞動勤奮、吃苦耐勞的精神卻令林陽肅然起敬。

林陽圍觀了一圈之後,對這些車間的工作都有了基本瞭解。

他暗暗思忖,需要找個東西試試看看。

就在這時,迎面走來一個身穿中山裝,頭髮有點禿,看起來一臉和善的中年人。

這不是別人,正是軋鋼廠的李副廠長李懷德。

李懷德四十出頭,屬於典型的官場老油條。

他表面看似和藹可親,實則城府極深,做事滴水不漏。

最擅長權術交易,只要有人送上好處,他就能幫你辦成你要的事。

基本不會出現拿你的錢不辦你的事那種情況。

而且作為領導,李懷德的為人也很直接,他從不空頭許諾,說到做到。

從來不給你畫餅。

因為有好處他是真給。

唯一的缺點,就是李懷德有些好色,喜歡結交些沒了丈夫的寡婦。

不過他也講究你情我願,絕不強人所難。

這在當時的環境下也屬於人之常情,許多人預設了這一點。

最重要的是李懷德用人唯才是舉,不拘小節。

他只看人的能力和貢獻,而不會過分糾結其他東西。

只要你有能力,哪怕你曾經得罪過他,他也會用你。

原劇中傻柱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懷德看到林陽,熱情地招呼道:“喲,這不是林陽嗎?醫務室的工作還順利吧?”

看到李副廠長,林陽頓時心裡有了主意。

沒記錯的話,這傢伙以後會當上軋鋼廠的一把手。

而且他是管後勤的,對於自己來說想搞物資,或者是想弄其他的一些東西找他也比較方便。

臉上立刻露出笑容,熱情地打招呼道:

“李廠長好!我這裡工作一切順利。

今天正好有空,所以過來看看大家的工作情況,瞭解一下工友們在生產操作中常見的職業病和安全隱患。

上次賈東旭同志不幸離世,我一直覺得醫務室這邊也有責任。

如果能早點發現問題,也許還能避免意外的發生。”

李副廠長點點頭,這個小夥子不錯,居然知道沒人的時候稱呼不帶副。

以前怎麼沒發現這麼個好苗子呢,於是笑著說:

“林陽同志這樣的關心非常好。

確實,安全生產是首要問題,你過來現場參觀瞭解,我很欣賞。

我們軋鋼廠的各個車間你都去看過了嗎?”

“我今天專門花了些時間,參觀了鋼軋車間、機加工車間、鍛造車間、鑄造車間等。

發現工友們在操作這些機器裝置的時候,比較容易因為操作不當或者防護措施不到位,也較易造成燙傷、碰傷等安全事故。”

李副廠長讚許地點頭:“林陽同志觀察得很準確,這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你提出來後,我們會重視並採取措施改進的。”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加強操作工友們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安全操作技能。

第二,改進裝置本身的人機工程設計,減少操作的不良姿勢。

第三,完善車間的通風系統,減少粉塵汙染。

第四,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的配發和管理......”

其實這些東西都不是他觀察的,都是新聞上講的一些場面話。

前世畢竟還是經常看新聞的,也知道怎麼去胡咧咧。

李副廠長一邊聽,一邊時不時地點頭稱讚,林陽的這些看法確實針對性很強,切中要害。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話非常適合用來做發言稿。

以前怎麼沒注意到林陽居然還有這方面的才能。

他雖然不是搞技術的,但是有時候還是需要講一講場面話的。

尤其是在有領導來的時候,要是能說出那麼一些話,也能加強領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