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母和祈安一進院門就看見,麋鹿哆哆嗦嗦的縮在牆角,江稚魚在它身前把玩著它的鹿角。
江母:……這孩子這麼閒的嗎?
祈安:……跟鹿玩的魚魚也好可愛啊!
無聊至極的江稚魚看見二人,頓時眼中一亮,放過手中快要嚇死的麋鹿,
“娘,小安,你們回來啦!”她殷勤的上前接過江母和祈安手中拿著的工具。
“快去洗手你們,我早就燒好熱水了,娘,小安,我還做了好吃的在灶房,你們趕緊嚐嚐,保證你們沒吃過。”
她這麼說,是因為在原主的記憶裡,她發現原主是不認識毛栗子的,並且也沒聽說過板栗。
所以她斷定,在這個朝代,應該沒人知道板栗。這是一種還沒發現的食物。
果然,江母洗過手,去灶房看見那一簸箕板栗,滿臉謹慎的問江稚魚,
“小魚,這是什麼東西?你確定能吃,不會有毒吧,可別亂吃。”
倒不是她太小心,而是之前聽說過,有村民因為吃了山裡不認識的食物,而中毒的情況。
江稚魚一腦門黑線,倒是沒想到她娘還挺謹慎。
“沒毒的娘。”她拿起一顆扒開塞進江母的嘴裡。
“你嚐嚐就知道了,我剛吃過了,放心,這是板栗,沒有毒,可以吃的。”然後又拿起一顆扒開塞進祈安的嘴裡。“小安,你也嚐嚐。”
江母被強制性的塞了板栗在嘴裡,下意識的輕輕咀嚼了幾下,立馬睜大了雙眼,這東西又甜又糯的,還挺好吃。
她眼睛亮了亮,“好吃欸,小魚,你怎麼認識的這板栗,娘以前從沒聽說的,是山裡採的嗎?這麼好吃的東西,怎麼之前沒聽說過。”
“嗯,山裡摘的,胡師父告訴我的,之前我跟他去山裡打獵,他就跟我說過板栗,只是當時沒找到板栗樹,今天下山的時候,正好看見了,就撿了些回來。”
她只能這麼說了,反正現在死無對證。
江母聞言瞭然的點點頭,放心了,確實胡獵戶懂得東西多。
江稚魚又主動的拿起那盆處理好的野雞,遞到江母眼前,江母看了眼野雞,挑挑眉,好笑的看著江稚魚,
“又想吃野雞?”
江稚魚才不管她娘嘲不嘲笑她呢,吃到嘴是正事,她一本正經的點點頭,
“嗯,我想吃板栗燉雞,娘。”她不會做,但不耽誤她理直氣壯的點著菜。
江母皺眉,“板栗燉雞?可我不會做啊。”
“你會的,娘,我相信你,你就把板栗當紅薯用就行了。”
江母無奈,閨女啥時候變得這麼饞嘴了,不會是有了吧?她可疑的看向江稚魚的肚子,然後又瞬間恢復理智,這才成婚幾天,不能這麼快。
“行,那娘就試一下,不過好不好吃你都得吃完啊。”
江稚魚像模像樣的彎腰行了一禮,“遵命,母親大人。”
江母笑罵,
“沒個正經樣,你去等著吧,小安幫娘燒火。小魚出去等著吧,別在這礙手礙腳的,你也幫不上忙。”
小魚被嫌棄,她撇嘴,“我也想燒火,娘。”
江母立馬拒絕,“快消停點吧,小祖宗,還想點灶房啊?”
原主曾經也學過做飯,沒學會咱們先不提,就說她燒著了灶房,還差點連累正房著火,從那以後,江母就儘量避免她進灶房。
!!“娘,我進步了,你看我這板栗炒的多好。”
“那也不用你,礙事。要是閒得慌,就劈點柴吧,那力氣不用白不用。”
“好吧,娘。”
江稚魚出去劈柴,順手牽走幾顆糖炒板栗,然後溜出了灶房。
·
今天的晚飯特別豐盛,擺了滿滿一桌子。江母一家三口人,圍坐在桌邊。
一盆板栗燉雞,一個紅燒肉,一個醬茄子,一個清炒白菜,還有一個黃瓜冷盤,外加一個西紅柿蘿蔔丸子湯。主食是白米飯。
(因為是架空朝代,有什麼菜,沒什麼菜,我就隨便寫了哈。)
江稚魚兩眼放光的拿著筷子,尋思著先吃哪個菜,看起來都很好吃的樣子。
“娘,今天什麼日子呀,怎麼準備的這麼豐盛。”江家平時也就兩個菜一個湯,今天確實比平時豐盛了些。
祈安也奇怪,今天的菜比平時多了。難道是什麼節日?
江母沒回答,而是得意的賣了個關子,“你們猜猜。”
江稚魚:“娘撿錢了?”
江母白了她一眼,又笑著期待的看向祈安。
祈安想了下,“是不是今天在曬穀場發現今年稻穀長得好?”
江母臉上笑意更濃,
“ 也不是,不過有點沾邊,確實跟稻穀能扯上關係,今天在曬穀場,有官差來找里正,我不小心聽到了一耳朵,說是咱們當今聖上,找到了失蹤的八皇子。
他高興之餘,決定大赦天下,其中一項就是今年減免一半的賦稅。
估計明天里正就會開村會通知這件事。”
確實,這對以種地為生的村民來說,的確是好事,值得高興。
江稚魚夾起一塊紅燒肉塞進嘴巴,含糊著說,“那確實應該慶祝。”
看來今年村民都能過個好年了,一半的賦稅的稻穀,賣出去至少得二兩銀子,過的仔細的人家能多幾個月的家用。
一頓飯又吃的滿足無比,江稚魚又是吃到肚子滾圓。
也幸虧她天生大力,消耗的多,要不然早晚變成個小胖墩。
之前飯後江母經常出去遛彎,串門,自從剃頭事件後,晚上桃花村的人都不怎麼出門了,江母也就消停在家裡的院子中乘涼,一家三口閒聊了好一會兒,才洗漱,各自回房睡覺。
一夜無夢。
第二天一大早,江家剛吃過早飯,正打算去曬穀場,接著翻曬稻穀。
就有人來敲院門,在外喊道,
“江嬸子,在家不?”
江母出門去看,正是里正家的兒子,
“是柱子啊,怎麼過來了。”
“嬸子,一會在村裡開村會,我來通知。還在村口那裡。”
“好嘞,嬸子這就去。”
“嗯,嬸子,那我先走了,還要去通知別人家。”
說完,便風風火火的跑了。
江母想著自家閨女喜歡熱鬧,估計也得去。她回屋問江稚魚和祈安,
“小安,小魚,開村會你們去不去。”
江稚魚想去湊熱鬧,“去,娘,我倆也去。”雖然村裡人嘴碎了點,不過沒關係,她有點愛上剃頭了。
祈安沒什麼意見,他都行。開完村會,正好去曬穀場。
一家三口拿上工具,鎖好屋門和院門,去了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