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母狠狠的瞪了江稚魚一眼,然後去院子裡拿出個晾曬乾菜的簸箕,放在地上裝銅板。

李叔看江母回來,衝江稚魚笑笑,也就止住了話匣子,拿出荷包,拎出一串銅板,遞給江母。

“江家弟妹,你數數,正好一百文錢,五斤野豬肉。”

他比江父略微大幾歲,所以稱呼江母為弟妹。

江母接過那一串銅板,直接放在簸箕裡,

“鄉里鄉親的,數啥,李大哥還能少給咋地。”

李大叔撓撓腦袋,笑意盈盈的,“那不能少給,那江家弟妹,小魚,小魚夫婿,您們先忙,我就先回……”

沒等他話說完,後面早有等不及的大娘開口催促,

“李大嘴,你可別說了,快回家吧,你家媳婦等吃肉呢,你這屁股也忒沉了,到哪都不樂意走,叨叨叨個沒完。”

李大叔在村裡的外號是李大嘴,他是嫁到桃花村的,人不壞,但是就是愛嘮嗑,一會兒都閒不住,用村裡大娘的話說,就是村裡路過頭牛,他都得上前扯幾句。

被說了,李大嘴也不惱,因為多話,他不知道被說多少次,早習慣了,他嘴裡嘟囔著,

“這就走,這就走,這才說幾句話,就買個肉的功夫,張大娘,你這嘴也太急了。”

說完,挎著盆溜溜達達的擠出了人群,回了家。

這時候,來買肉的人已經很多,差不多要把江稚魚的簡易肉攤給圍了起來。

“排隊,嬸子大娘,大爺大叔,都排隊等著,別擠,擠到前面,小心刀碰到你們。”

她維持著秩序,讓村民排隊,可沒人聽,都一個勁的吵嚷著,先給自己割。

“我先來的,小魚,先給嬸子稱。”

“明明是我先到的,我先稱,然後手裡拿著錢,就要往江母的簸箕裡放。”

…………

先買自然是有好處的,這時候的人都愛吃肥肉,先買,就能先挑自己喜歡的部位,肥肉不壓秤,買上二斤就能有不少。

最後江稚魚實在受不了她們。把刀咔的一聲,插進木桌板裡,然後也不說話,就那麼面無表情的盯著大家。

村民都被嚇一激靈,這孩子咋越來越嚇人了,脾氣也不如之前溫和了。

村民這才算是被嚇的,有了秩序,也不擠了,開始排隊買野豬肉。

江稚魚還在隊伍的後面看見了幾個眼熟的腦袋。

略有些微紅的光頭,可能是沒敢使勁搓洗腦袋,又可能是沒捨得多用皂角,總之顏色沒清洗淨。

有的就那麼頂著光頭晃了出來。還有用圍巾圍住腦袋或者扣個帽子的。

江稚魚沒想到,她們竟然還敢出門,她本以為這些光頭得在家安靜些日子呢!

可能是在丟人和吃肉之間,選擇了吃肉吧,江稚魚想,畢竟她賣的便宜還不用去縣城買,但凡有點餘錢的村民都會買上一斤二斤的。

確實,她們就是想到,頭髮一個月兩個月都長不出來,還能一直在家憋著呀,索性就把臉面扔家裡,大方的出了門。

有好信兒的村民多看幾眼,就被她們狠狠的瞪。被瞪的村民也不敢多話,萬一那剃頭鬼沒走,找上她們可咋辦,還是低調點。

隨著祈安稱重的動作越來越熟練,買肉的隊伍也前行的更快。

整整忙活了將近兩個時辰,才算是把最後一點肉賣完。

這還有沒買到的呢,不過沒買到,也沒辦法了,江母好說歹說,最後還是把院子裡那盆內臟,便宜分給了最後幾人,才算是把人勸走。

收尾打掃的活計,祈安和江母不讓江稚魚乾,把她攆回去,洗澡睡覺。

中午飯都沒吃,江稚魚就一頭紮在床上開始補覺,一晚上沒睡,確實困啊!

下午,江稚魚在補覺。

祈安和江母在收拾菜園子。

北方的冬季來的早,天氣也冷的早。

菜園裡有些菜,已經到了不再生長的季節,把秧苗上僅剩的菜摘下,能晾曬的曬成乾菜,不能晾曬的放在灶房,儘早吃光。

這時候的秧苗,已經死的死,歪的歪。需要儘快清理,下雪埋在地裡,就不好收拾了。

江母和祈安吃過午飯,就開始在菜園裡忙活。

江母看著祈安幹活那利落勁,真是越看越滿意,家裡的活計,他能拿的起來,以後她就放心了。

“江嫂子,小魚她娘,在家沒?”

這時,院門外傳來喊聲。

江母忙從菜園裡出來,去開院門,老遠就看見里正正在往院子裡張望。

江母快步上前開啟院門,

“是里正啊,快進院,里正怎麼有時間過來呀?”

里正忙擺手,“江嫂子,我就不進去了,我上午沒在村裡,回來才聽見,小魚打了頭野豬賣。”

江母一聽就知道這是來買豬肉的,

“是賣了野豬,不過里正,你來的不巧,上午都賣光了,早知道你也要買,嫂子就給你留幾斤了,你說這事整的。”

里正也知道應該是賣沒了,不過他考慮到江家自己肯定留了,他就厚著臉皮過來,想要勻幾斤。

他斟酌著開口,壓低聲音道,

“是這樣的,江嫂子,這不是咱們村子鬧髒東西了嗎,我上午去請了陰陽先生和風水大師回來,我尋思著,無論是風水還是鬼神,咱們都看看,這不是更保險。”

江母贊同的點頭,她也是這麼想的,里正想的周到。

里正又接著說,

“野豬肉不常見,我估摸著他們也沒吃過,就尋思著,你家要是有多留的,能不能給我勻二斤,我晚上好好招待他們,也能讓他們對咱們村子儘儘心。”

頓了頓,里正又道,“其他的野味,你家有多餘的也行。”

他要是自己家吃,也就不過來張這個口了。

中午那兩位大師到的時候,正好看見幾個村民拿著野豬肉,興高采烈的討論著怎麼吃。

當時那王大師就開口給他們村子一頓誇,說什麼村民生活的好,他都沒吃過之類的,還問里正那野豬肉怎麼樣,是不是跟家豬一個味道。

里正大小也是個官,哪能不明白他的意思,這不就是拐著彎的要吃嘛。

所以他才求到了江家。

要是別人江母就拒絕了,不過里正這個面子,她還是要給的,一個村子住著,總有用到他的時候。

“行,里正,你開一次口,嫂子咋地都得給你勻幾斤,進院等著吧,我去割肉。”

里正滿臉喜意,“那就多謝江嫂子了。”

江母回灶房,割下五斤多的肉,又拿麻繩綁好,遞給里正,

“這是五斤,里正,你都拿回去吧,除去招待兩位大師的,家裡也能留點農忙的時候吃。”

“哎,多謝江嫂子。”里正接過豬肉,給了銅板,感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