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校門,等了一會公交,看到車來了,趙小天抱了抱何夢瑤,準備上車。何夢瑤卻沒有鬆手,對著趙小天的耳朵輕聲說道:“再抱一會,坐下趟車吧。”
“好,都聽你的。”趙小天說道,他卻也抱的更緊了一些。
第二輛車沒多久也來了,何夢瑤鬆開了趙小天,把手裡的塑膠袋交到了趙小天的手裡,對他道:
“給你買的泡麵和零食,裡面還有幾個橘子,知道你愛吃,特意給你買的。”
“嗯,我走啦,記得天天想我喲。”趙小天摸了摸何夢瑤的小臉,對著她說道。
“嗯,你也要想我,不準沾花惹草!”何夢瑤也對著趙小天囑咐道。
“放心吧,我早把心放在你這了。”趙小天笑著道,抬腿向公車走去,對著何夢瑤揮了揮手。
何夢瑤也對著趙小天揮著手,直到公交走了很遠,都看不到尾燈了,才回到了學校。
趙小天坐著公交來到了火車站,用身份證取好了車票,透過安檢,來到了候車大廳。
坐著等車也很無聊,就和何夢瑤聊起了企鵝。直到8點左右,開始候車檢票,才收起手機,排隊檢票。
上了車,找到自己的座位,把行李放到了行李架上,坐在座位上。
一路無話,趙小天坐著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站起來的時候,一伸懶腰,骨節發出了一陣噼裡啪啦的聲音,拿下行李,跟著人群下了車,走出火車站。
拿出手機和何夢瑤報了一個平安。
耳邊就傳來了各種住店大娘大哥的詢問聲,趙小天沒理會他們,直接往外走。
趙小天先是找到了金秋公寓,在那附近找個小賓館住下,收拾了一下個人衛生,換了一身西服,外面套了個薄羽絨,畢竟京城還是比金陵要冷的。
這身西服還是去年找工作的時候在批發市場花了100多買的呢,都沒穿幾次就基本吃灰了,這次是能用上了。
趙小天拿著自己做的專案策劃書,放進了一個透明的檔案袋內,走出了賓館,向著金秋公寓走去。
畢竟是見一位未來的大佬,趙小天還是有些緊張的,不過緊張的同時,也有一些激動,畢竟自己的想法可能會影響一個跨世紀的軟體誕生,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同時他也在幻想著張總看到他,看到他的專案策劃書,一時間驚為天人,把趙小天當做座上賓,從此趙小天就能一步登天了!
想著這些事情,趙小天走進了小區,來到了一棟樓前,乘坐電梯來到了一戶住宅門前。
看著這個不起眼的公寓,趙小天也感覺很是不可思議,畢竟是以後市值千億的公司,現在就在這麼小的一間公寓裡,他還是感覺很不可思議。
敲了敲門,從裡面傳出了一個男聲。“誰啊?”
“您好,我找一下張總,我是來咱們公司應聘的。”趙小天隔著門說道。
“我們這沒什麼張總,而且我們也不招人,你找錯地方了吧?”房門被一個娃娃臉的男人開啟,趙小天一看到他,就知道自己沒找錯。
“您好,我就是找您的,我叫趙小天,是來咱們位元組毛遂自薦的。”趙小天一臉自信的對著張總說道。
張總一臉的問號,自己公司成立還沒幾天,也沒準備招人,這人怎麼找過來的?
“你是怎麼知道我的公司的?”張總直接問道。
“哦,我一個學長,之前在微硬上班,他和我提起過您,說您能力過人,現在自己創業了,還是網際網路方向的,我就直接找過來了。”趙小天肯定不能說實話啊,直接就無中生學長了。
“你先進來吧,裡面有點亂。”張總雖然還是不怎麼相信趙小天的話,但是一直把人攔在門口也不是那麼回事,看著他也不像是壞人,而且也容易吵到周邊的鄰居,就把趙小天讓了進來。
趙小天跟著張總進到了公寓裡,來到了一個小屋子中,張總給他倒了一杯白水,讓他在椅子上坐下,張總坐在他的對面。
“說說吧,小夥子,你來我這裡,肯定也是有所準備的,先讓我聽聽你的想法。”張總開門見山的道。
趙小天也不磨嘰,直接把裝著專案策劃書的檔案袋遞了過去。
“張總,我叫趙小天,是個還沒畢業的大學生。您先看看這個,您邊看我們邊聊。”
張總點了下頭,也沒有因為趙小天還沒畢業就瞧不起他,接過了趙小天的策劃書,準備先看看他的想法。
張總翻開專案書,開始仔細的閱讀起來。
“我認為在今年,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將超過PC電腦端。移動網際網路和傳統網際網路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從電腦變成了智慧手機,螢幕變小了,而是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這裡說一點:注意力碎片化。”
張總點了點頭,把專案書合上,示意趙小天繼續說。
“手機可以隨時使用,不受地點和場景的限制,只要裝夠適當的應用程式,我們出門拿個手機,別的啥也不帶都行,可以買東西、打車、訂票、看電影、看新聞、看小說、打遊戲、處理工作等等,可以用1小時,也可以只用1分鐘。”趙小天繼續說道。
張總把趙小天面前的水杯往前推了推。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帶來了資訊爆炸,資訊太多了。從傳統的人工編輯篩選資訊,到度娘、谷哥等搜尋引擎讓人們主動搜尋資訊,以及郵箱訂閱,到現在新興起的藤信、國外的臉熟等社交網路式的、以人為訂閱物件的資訊分發模式,資訊匯聚和分發的模式走到了變革的邊緣。
人工編輯來不及處理資訊也無法保證效果,搜尋引擎得要求你先知道你要搜什麼,訂閱模式需要你經常管理訂閱清單,社交網路的資訊又可能不是你想要看的。
移動網際網路+資訊爆炸,您想想,資訊爆炸需要更高效的分發模式,碎片化的移動網際網路更是放大了對高效資訊分發的需求,畢竟我看手機可能就一會兒,尤其是看新聞和娛樂影片,可能就是漫無目的地隨便看看。
所以我個人認為,未來的趨勢是個性化推薦,我更願意稱呼它為大資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