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的餘暉透過雕花窗欞斜斜地灑在御書房的地面上,將朱元璋的身影拉得老長。他手中握著一份奏摺,眉頭緊鎖,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奏摺上赫然寫著“津南三府流民日增,盜賊蜂起,請朝廷速撥錢糧賑濟“。

“又是要錢要糧!“朱元璋冷哼一聲,將奏摺重重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盞叮噹作響,“這些地方官,除了伸手向朝廷要,還會什麼?“

侍立在一旁的太監王景弘屏住呼吸,不敢發出一絲聲響。自從津南土地問題爆發以來,皇上的脾氣越發暴躁,已經有三個太監因為不小心打翻茶盞被罰去浣衣局了。

朱元璋站起身,揹著手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他的步伐沉重有力,靴底與金磚相擊,發出沉悶的聲響。窗外,暮色漸濃,紫禁城的輪廓在夕陽中顯得格外肅穆。

“景弘。“朱元璋突然停下腳步。

“奴婢在。“王景弘連忙躬身應答。

“去請林先生來,就說朕有要事相商。“

“遵旨。“王景弘倒退著出了御書房,這才轉身快步離去。

朱元璋重新坐回龍椅,從案几下方抽出一個錦盒,開啟後取出一疊密奏。這些都是他派往津南的錦衣衛暗中調查的結果,上面詳細記錄了津南地區土地兼併的情況——六成良田集中在三十八家豪強手中,而近半農民淪為佃戶或流民。

“豈有此理!“朱元璋一拳砸在案几上,茶盞終於不堪震動,傾倒下來,茶水在奏摺上洇開一片暗色。他恍若未見,只是死死盯著那些數字,眼中怒火熊熊。

這些豪強,大多是在他起兵時就追隨的老部下,如今卻成了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蛀蟲!更可恨的是地方官員,不但不制止,反而與豪強勾結,隱瞞田畝,逃避稅賦!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怒火。作為開國皇帝,他比誰都清楚,土地問題關乎國本。元朝是怎麼亡的?不就是因為土地兼併,民不聊生,最終導致紅巾軍起義嗎?如今他辛苦打下的大明江山,難道要重蹈覆轍?

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從門外傳來,打斷了朱元璋的思緒。

“皇上,林澈林大人到了。“王景弘在門外輕聲稟報。

“宣。“

太監立刻退下,片刻之後,林澈一身靛藍色官袍,步履從容地走進御書房。他已年過五旬,鬢角微霜,但腰背挺直,目光炯炯有神,行走間自有一股沉穩氣度。

林澈走到朱元璋面前,行了一禮:“臣林澈,參見皇上。“

“先生不必多禮。“朱元璋抬手示意他起身,臉上的怒容稍稍緩和。林澈是他最信任的謀士之一,開國前就跟隨他左右,出謀劃策,立下汗馬功勞。建國後,朱元璋本想封他為丞相,但林澈堅辭不受,只願做個沒有實權的國師,專心輔佐朝政。

“皇上,津南土地問題有了新的進展,臣特意前來稟報。“林澈直入主題。

朱元璋眼神一亮,身體不自覺地前傾:“先生有什麼訊息?快詳細告訴朕。“

林澈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份秘折,雙手呈上:“這是臣派門生暗中調查的結果,請皇上過目。“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接過秘折,迅速展開細讀。摺子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津南三府二十八縣的詳細田畝資料,每一家豪強佔有的土地數量,逃稅數額,甚至還有他們與地方官員往來的證據。資料之詳盡,令朱元璋都感到驚訝。

隨著閱讀深入,朱元璋的手開始微微顫抖。他知道津南土地兼併嚴重,但沒想到已經到了如此地步!最令他震怒的是,其中幾個大肆兼併土地的豪強,竟然是他當年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

“混賬東西!“朱元璋猛地合上秘折,眼中怒火幾乎要噴薄而出,“朕給他們高官厚祿還不夠?非要與民爭利,挖朕的牆角?!“

林澈靜靜地站在一旁,注視著朱元璋的表情變化。作為跟隨朱元璋多年的謀士,他深知這位開國皇帝對貪官汙吏的深惡痛絕,更明白土地問題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

沉默了片刻,朱元璋終於將秘折放在一旁,臉上露出一絲疲憊和猶豫。他揉了揉太陽穴,聲音低沉:“先生,你覺得朕該如何處理津南的土地問題?這事關民生和國家未來發展,朕一直為此犯愁。“

林澈略一沉吟,拱手道:“皇上,土地乃立國之本,民生所繫。津南之弊,實為全國之縮影。若不及時整治,恐釀成大患。“

“朕何嘗不知?“朱元璋長嘆一聲,“但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些豪強多與朝中大臣有千絲萬縷的聯絡,若處理不當...“

林澈明白朱元璋的顧慮。大明開國不久,朝堂上的勢力盤根錯節。那些功臣勳貴,雖然現在大多安分守己,但一旦觸及他們的根本利益,難保不會聯合起來對抗皇權。

“皇上,臣有三策,或可解此困局。“林澈緩緩道來。

“先生快講!“朱元璋眼前一亮。

“其一,清丈田畝。派欽差大臣赴津南,重新丈量所有土地,登記造冊。凡隱匿不報者,一律沒收充公。“

朱元璋點點頭:“此法甚好,但恐怕會遇到阻力。那些豪強與地方官勾結已久,必有應對之策。“

林澈微微一笑:“故有第二策——追繳逃稅。按新丈量的田畝數,追繳過去五年所逃稅賦。繳不起的,以田抵稅。“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閃,手指不自覺地敲擊著案几:“如此一來,那些佔田過多的豪強要麼大出血,要麼就得吐出部分田地...“

“正是。“林澈繼續道,“第三策,分田於民。將沒收和追繳得來的田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耕種,朝廷收取合理租稅。如此一來,流民可安,盜賊自息。“

朱元璋站起身,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思考著林澈的建議。這三策環環相扣,確實能從根本上解決津南的土地問題。但...

“先生,此法雖好,但若在津南推行,恐怕會引起其他地區豪強的恐慌。若他們聯合起來...“朱元璋沒有說完,但意思已經很明顯。

林澈從容道:“皇上所慮極是。故臣建議,先在津南試行,觀察效果。若行之有效,再逐步推廣全國。同時,對配合改革的豪強給予一定補償,如減免部分稅賦或授予虛職榮譽,以安撫其心。“

朱元璋停下腳步,目光灼灼地盯著林澈:“先生這是要讓朕又打又拉啊。“

“治大國如烹小鮮。“林澈引用老子的話,“火候太過,則焦;火候不足,則生。改革之事,急不得,也緩不得。“

朱元璋突然大笑起來,笑聲在御書房內迴盪:“好一個'治大國如烹小鮮'!先生此言深得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