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公事辦完後,徐子明將張宗勝帶到了自己的住所。進到客廳時,下人們已經準備好了飯菜。
兩人落座,徐子明遣散下人,自己拿出一瓶酒給張宗勝倒了一杯,張宗勝趕緊雙手拿起杯子恭敬的接過酒水。
“宗勝,你可知司令憂愁的事有哪些?”放下酒瓶後,徐子明對著張宗勝問道。
張宗勝仗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直白的說道:“老長官,我老張就是個粗人,哪能懂司令有那些憂愁的事。”
說著,張宗勝大表忠心的說道:“不過,司令領既然有了憂愁的事,我老張一定盡心盡力幫司令解決讓他憂愁的事。”
聞言,徐子明點了點頭,不搭話,反而給張宗勝算起了賬:“宗勝啊,你知道,咱們救護軍目前有120萬人左右,加上士兵家屬估計在600萬人左右。”
“那你可知道,如今整個東南半島有多少本土人口?”
“這個……這個職部不知道?”張宗勝老老實實的回答。
“唉~~有近一個億啊。若是將我救護軍近600萬人口移到這東南亞來,人口占比50:1啊!”徐子明嘆了一口氣,又給張宗勝添了一杯酒。
聽著老長官的這一聲嘆息,張宗勝似乎懂了一些。
按照他的理解,這就是自己帶著幾十個心腹就想把別的國家的一個旅的抓在手裡。可是這個旅除了自己的心腹,其他人肯定不會和你一條心。
你們都不是一個祖宗的,人家憑啥跟你一條心?
張宗勝的腦袋正思索著呢,徐子明又說話了。
“你可知,司令為什麼不願意參和國內的事,反而要到整備大軍救護東南亞?”
“那是因為,日本鬼子在東南亞不幹好事。大肆屠殺東南亞各國人口,司令看不下去了,所以才興義師來拯救東南亞各國的百姓。”
“唉~~只可惜,咱們來的晚了啊。這裡的百姓都被小鬼子屠殺的十不存一,處處荒蕪!”
張宗勝聽得一臉懵逼。
什麼意思,我們來救東南亞百姓的?
好像也是啊,我們不是叫救護軍嘛!
不過,這裡百姓不是挺多的嘛,我們一路走來的還碰到了不少的當地的老百姓呢。
徐子明說到這裡,目光炯炯的看著張宗勝說道:“所以,司令部讓我們將俘虜的日本鬼子收集起來,放他們出去為各個村子裡被他們屠殺的當地百姓懺悔。”
“多好的地方啊,怎麼就被小鬼子殺絕了呢。弄得司令還得把咱們救護軍的家屬遷過來。唉,我們能做的也就是為當地百姓報仇雪恨了。”
“宗勝,你懂我的意思了麼?”
張宗勝雖然腦袋直了點,但是能坐到旅長位置的人都不是傻子,他當然聽懂了徐子明的話。
徐子明也知道自己的老部下聽懂了,繼續說道:“唉,這就是司令比較憂愁的一件事啊。你要是能幫司令解決這件憂愁的事,少將算什麼說不得,或許未來上將軍銜也有可能呢。”
見張宗勝繼續沉默不語,徐子明循循善誘的說道:“當然,這件事司令還有軍部都不會逼你去做。你如今的功勞也足以升任少將了。”
“後方正在重新整編部隊,你的54旅這回也能擴編為一個師的部隊,軍銜也能升至少將。”
“但是宗勝啊,你應該知道。咱們救護軍如今120萬大軍。按照司令的編制,帶兵的將領最多爭編出40個少將,13箇中將,以及未來的5個上將。”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覺得自己還有更進一步的機會麼?”
“若是幫助司令解決這件煩惱之事,那就是有大功於救護軍。這份功勞可不比戰場廝殺來的小,以後一個上將肯定是跑不了了。”
張宗勝當然知道,自己已經40多了,升到少將已經是借了徐子明的面子才有的這份功勞。
以救護軍的實力,打下整個東南亞輕而易舉。想從戰場上積累升任中將的軍功那是難上加難,更別說自己還要被調到後方去整軍了。
但是,當兵的人,誰不想當上將呢?
一山還有一山高啊!
當老長官確定的說出自己能當上少將後後,張宗勝發現自己對少將好像已經沒有了以前那麼心心念唸的了。
而老長官說的上將好像又變成了自己追求的目標。
想到這裡,張宗勝抬起頭,看著徐子明說道:“老長官,我還是那句話。我張宗勝這輩子沒別的事,司令的煩惱就是我老張的煩惱。”
“後方的整編我就不去了,留下來,解決司令的煩心事。”
“好!”徐子明討哈的笑道:“這件事,西路軍和中路軍已經有人在開始做了,咱們東路軍可不能落後。”
“宗勝,這件事要既要做的急,又不能髒了自己的身子。所以這些事讓那些小鬼子去幹。你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徐子明將司令部討論了好久的方案和具體的做事方法交給了張宗勝。
第二天一早,張宗勝帶著人來到看押俘虜的地方,將一千多的小鬼子給提留到一處隱秘的地方。
高野佑介頓時大感不妙,覺得這一定是支那人要將自己的這些俘虜給處理了,要不然來這麼偏僻的地方幹什麼?
到地方之後,張宗勝將幾個日軍軍官單獨拉出來,將一份日文檔案放到他們面前說道:“看看吧。看完,照做可活。不接受,那就去死。”
“想死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你們侵略華夏,應當對華夏自古以來流傳的各種酷刑都很瞭解吧。”
“我泱泱華夏可是有不少能夠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刑罰。聽說你們日本人的骨頭比較硬,不過我不信,我一直相信眼見為實,諸位誰讓讓我開開眼?”
“八格牙路~”一個日本軍官看完檔案後大罵一聲,站起來說道:“哼~我等大日本皇軍,怎麼會接受支那人的擺佈。”
“哦,真有不怕死的。那我可以見識見識老祖宗的傳統手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