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落定
被洗牌後我打出了王炸 拂晨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清歡回到了辦公室。
她是楞沒想到一個人選的談薪竟然還能引得兩大業務巨頭爭了半天還鬧上了會。
清歡想自己本來應該是被苟彤拉去必要的時候當炮灰的。
是陳良那句問是不是按主管入職扭轉了形勢,另外李思恆也在撈清歡。
清歡剛坐定,微信就閃了閃。
是陳良找。
清歡往總經理辦公室走去。
陳良問,“這個人選的談薪怎麼苟總自己親自談了?”
清歡道,“您這就猜出來了。其實她把這事安排給過我,但是我拒絕了。”
“哦?”陳良饒有興致地問,“能讓你拒絕的,應該還有其他的原因吧。”
清歡道,“是的,除了崗位以外,苟總還要求按人選目前的薪資談,不加。”
“你覺得人不會接受?”
清歡道,“倒也不是。主要是因為苟總說崗位跟薪資兩個條件同時接受才錄用。那我就問她要是崗位跟薪資接受了任一個,那這人是要還是不要?”
“苟總沒給你標準?”
“是的,我心裡沒底,判斷不了,加上當時與苟總溝通得也不是那麼順利,就直接拒絕了。”清歡有點不好意思,“我當時語氣也不是那麼好,估計還惹苟總不快了。”
陳良道,“今天李總不滿意的地方你看出來了吧?”
清歡點了點頭,“說實話我沒想到會這樣。”
陳良失笑,“你不會在那自責,要是你沒有拒絕苟彤,而是你來跟人選溝通,也許人就談成了,今天也就不會有這個會了是吧?
相信我,你沒有那麼重要。”
清歡啞然,“您想哪去了?我只是覺得也許我處理我就會跟以前一樣溝通李總的意見。
我要是談不下來也許李總他們可以從研發的角度給我一些幫助,還能幫我去談。
那麼也許這個人選就能得到除了一句乾巴巴的‘這兩個條件請你考慮後答覆我們’,或者,‘好的很遺憾不能與你共事,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與你合作’之外的話。
我們也許也不用一句話就打發了別人,剩下就是等,其他啥也沒做。
談不談成那是另說了。”
陳良臉上有了點笑意,還有點欣慰。
“你怎麼就知道苟總自己談就什麼也沒說呢?”
清歡聳了聳肩,“我猜的。”
陳良失笑。
“只要你是以工作本身為立場,你不需要別人幫助你就能自救。記住這話。”
清歡不解陳良為何突然說這話,但還是點了點頭。
頓了頓,陳良還是問了,“假如這個工作一定要你來做,你會怎麼處理?”
清歡道,“您心裡已經有答案了啊。這個人選的談薪首先需要突破的應該是薪資方面。”
也不知道苟彤是哪裡來的自信覺得給了人選主管的崗位,他就能感恩戴德地接受這個機會,並不要求加工資。
別人跳槽可以不求升職,但如果薪資都不動一下,還費老勁跳槽幹嘛?
圖你那個“來我公司包你當經理的”大餅香嗎?
太天真。
陳良嗯了一聲,也沒說話。
他也是這麼想的,
清歡這個週末時不時會想朱元這個事,還有陳良說那句“只要你是以工作本身為立場,你不需要別人幫助你就能自救”的用意。
靜下來的時候,她也會問自己,在朱元這個事情上自己真的是以工作本身為立場嗎?自己拒絕處理這個工作真的不是在跟苟彤逞口舌之快?
好像總有些自己應該也需要去做的事情沒有做完。
清歡想。
新的一週,清歡的能量又回滿了。
公司大辦公室設了個小吧檯,忙活了半晌的清歡正站在吧檯窗戶邊,讓大腦休息片刻。
專案經理陳雁回湊了過來。
“清歡,跟你說個事唄。”
清歡道,“好呀,不過不是好事我不聽啊。”
陳工道,“那可能還真不是啥多好的事。”
清歡道,“不是吧,那你更要說了,趕緊的。”
陳工就在那低聲地說起來,“就是那個機械經理朱元啊,你有他微信嗎?
週末他不是發了個朋友圈,曬接了別的公司的offer。
我不是之前也有跟他聊嗎,就問他怎麼沒有考慮我們公司呢,我還以為能跟他做同事呢。
然後他說,跟我們公司談薪的時候感受不太好,別的公司都起碼在努力地說服他,我們公司就是,”陳工也不說誰,只是指了指上頭,“打個電話通知他,讓他考慮好了給答覆。”
陳工說到這,“我記得我入職的時候你跟我起碼都溝通了一個多星期吧,細節的東西。”
陳雁回也是入職兩個多月。
清歡點了點頭,“嗯,你的問題比較多。”
陳工道,“哈哈,朱元說他本來前面跟我們還聊得挺好的,最後搞那麼一出他是沒整明白。
他在別的公司拿到的是經理崗,薪資還漲了30%。在我們這就給個主管崗都讓他覺得好像被施捨恩賜一樣,有點敗壞好感。”
清歡皺了皺眉,實在是沒想到這事還整出“長尾效應”來了。
陳工看清歡在思考的樣子,也就停了下來。
清歡一會回過神來,“講完啦?”
陳工想了想道,“他說別的公司一定要招的是我朱元這個人,我們公司一定要招的是一個叫經理的人。”
清歡跟陳工聊完後,回到辦公室拿著手機找到朱元那條朋友圈。
清歡查了查,這家公司在行業實力不弱,起碼比創立才兩年的SD公司強。
自己公司不要的人選在別的公司拿到了更好的機會。
但清歡在意的不是這個,而是她意識到,比自己公司實力更強的公司在人選溝通上都要比SD公司這個小平臺更加努力,讓人選體會到誠意跟善意。
這就好比那句話,比你強的人都還比你努力,你有什麼資格在那說無能為力。
清歡終於在這一刻確認了自己一直在想的,這件事自己總覺得應該要去做,卻一直沒做的事情。
於是她給朱元發了一段話。
“你好朱元,首先恭喜你拿到了心水的offer。
也很遺憾我們沒有與你一起共事的機會。
與你的面談這十多天,感謝你讓我們瞭解並學習到了你的很好的一些經驗。
也是我們的疏忽,一直沒有給你一個結果反饋,也沒有在談薪這件事上作出該有的解釋。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你協助經理管理團隊,這一點我跟李總都有做這方面的評估反饋,我們並沒有否認你的協助團隊管理經驗以及你在管理上的潛質。
其次,跟你們所熟知的技術能力等級一樣,管理路線的發展也是有梯度的。
不是說一個普通崗位不能一下就做經理,只是相對比而言,按符合能力發展規律的職業路徑,主管這個崗位是一個分水嶺,某種程度上這是將業務與管理正式分割開來的起點。
這個崗位很關鍵,承上啟下,跨不過去還是坎,跨過去了就是門。你也可以參考下你們工程師,一級一級往上,對各方面的要求都是有不同的標準的。
第三,為什麼我們說建議給你按機械主管定崗,因為我們經理崗是要五年以上的團隊管理經驗,目前你在管理方面的綜合評估下來,與我們經理崗的要求還是有一點差距的。
但從面試中我們也非常清楚的瞭解到了你的職業定位,你有自己的追求,但也沒有說為了要個經理崗就標高你現在的職務與職責。
這就很好,所以領導也是願意給你這個名正言順進入管理賽道的機會,並將你的後續發展一併做了規劃。
最後一點,就算同一個經理崗位,在不同的公司業務側重點不同,職能關注點也會有不同。
那當然誰不想當經理當總監呢,但我想說的是這個稱號代表的權利有多大,背後的責任就有多大。
很多人就只看到或更願意看到那層光鮮的外衣。
很多有能力的人也不一定有稱號,但有稱號的人一定要有能力,不然工作總是會出問題的。
名正言順,名正了才能言順,在人力上的名號就是等於權責利,一樣的道理。
就好比你曾經協助過經理,但你總歸不是經理,不用擔經理的責。
所以我們公司說關注人崗匹配度,是比起標高稱號我們更想對等員工的權責。
這也是對員工負責。
而至於薪資,你現在獲得的更好的機會就證明了你的價值。
很慶幸你的實力得到了證明。
再次恭喜你,祝你一切順利。”
清歡平時並不直接對接人選的結果反饋工作,怎麼回覆人選,她也帶著梁星有設定好不同的反饋模板。
但這次她罕見地寫了這麼多字,並不是說為了挽回什麼,而是她覺得這是基於工作本身為立場必須要做的最後一件事,也算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交代吧。
就好比之前面試的那個銷售經理鍾洋,他說將工作做到極致就四個字:敬畏之心。
清歡現在就是在守自己那顆蠢蠢欲動的敬畏之心。
快要下班的時候,收到了朱元的回覆。
“謝謝你張經理。
你說的這些雖然遲了些,但這一刻讓我覺得我跟貴司的面試也不是完全不值得的。
我本來還覺得你們公司人力領導的定位跟別人不太一樣。
現在你讓我看到了一個專業人力資源工作者該有的樣子。
我也會認真思考你跟我說的這些,這對我開展新工作也很有幫助。
我先去別的公司提升自己,以後如果有合適的時機期待能合作。
希望你們也能找到符合你們公司崗位要求的人。
也祝你工作順利,貴司發展越來越好。”
至此,這個崗位談薪的事情終告一段落。
時間在指縫中流走。
為了在這個月給李思恆保一個人的承諾,在月底最後一天,苟彤向他交了卷。
是一個原來研發總監的title降薪降職接受了SD公司的“研發副總監”崗。
這個大人物所有的流程都是苟彤推進的,甚至連報批流程都是她搞定。
清歡還以為這是苟彤自己的人脈資源,畢竟上次會議李思恆跟陳良都給她開好了篇。
直至人選審批下來後自己被系統抄送,她看到了人選的資訊。
並不是苟彤自己內推的資源。
而是之前苟彤叫她提用章申請,對方蓋章了將合同寄過來,結果還被清歡重新退回去重籤的那家獵頭公司,欣達獵頭推薦的人選。
可以推斷,這個人選苟彤應該是比較早在接洽了。
也難怪在朱元這個事上她那麼剛。
因為她早就在憋著大招了。
一個研發副總監的崗位,不是幾天就能談下來的。
她自己親自操刀,只有在各方面給人選開綠燈直達領導層面才能趕出進度來。
一個原先在行業頭部公司做到研發總監的人,自願降薪降職到SD公司。
這樣的人選領導怎麼會不滿意?
領導滿意於自己這個初小公司對這些優秀人才的吸引力,能讓他們降職降薪進來。
但這不包括在人力圈子裡打拼了十來年的清歡。
她更關注的是,苟彤是給了這個人選什麼承諾,這個人選後續的員工關係管理,以及,他產生的昂貴獵頭費。
本來深市專案只有一個研發經理的需求,但並不急。
據清歡前期推動的結果來看,研發經理簡歷量是最多的,難度不大。
此前清歡也有一些合適的人選推給李思恆,只是他說還不急著要人。
偏偏苟彤卻在這時定了人,還花了這麼一大筆獵頭費,清歡可惜這錢沒花在刀刃上。
清歡默嘆。
以後怕是還會生出事端來。
但,那些都是後話了。
而終於在下月初,清歡再談下了一個高階工程師。
吸取了上一個人選的經驗教訓,這次的人選她自己從頭盯到尾,終於敲定。
不管怎樣,研發一下定了兩個人,人力部門的壓力終於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