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冉閔班師回朝,大軍進入冀州境內,
冉閔對武城王冉胤道:“兒呀,如今燕地已經被征服,你可速回雲中,沒有為父召見,不得再入中原!”
“是,父王!”
武城王冉胤知道,雖然自己在前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父親還是不希望他回到鄴城。
本來冉胤打算回鄴城拜見完母親後,再回雲中,
沒想到,父王冉閔並不允許。
沒辦法,武城王冉胤,只得帶上令狐信達趕奔雲中,管理他的鐵勒國去了。
按下武城王冉胤不表,單說魏王冉閔率領大軍回到鄴城,
魏漢皇帝劉賀,與世子冉智攜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一看到魏王冉閔大軍,劉賀搶步上前,親自為他是牽馬墜蹬。
文武百官一看,小皇帝劉賀竟然親自為冉閔牽馬,一時間都感到非常的驚愕。
“陛下,萬萬不可!”
魏王冉閔端坐在馬上,嘴裡雖然拒絕,可是他竟然連馬都沒有下來。
魏王冉閔征服了燕國,雄心與傲氣是陡然而生。
因此冉閔沒有拒絕劉賀為他牽馬,就是要在百官面前顯示自己的威儀。
就這樣,皇帝劉賀牽著冉閔的抱月燭龍,一直把冉閔及出征的將士迎入鄴城。
進入鄴城之後,丞相韋蕭早已大擺宴席,為魏王冉閔及出征的將士賀功。
好不容易啊!
魏王冉閔此次出征燕國,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
如今燕地已經被征服,慕容宗室子弟也都被遷移至鄴城,北方再無後顧之憂,
如今天下三分,魏漢佔據了大半的疆土,國力更是強盛,
於是魏王冉閔下令,舉國上下歡慶三天。
這一日,小皇帝劉賀早朝,文武百官上殿面君。
魏王冉閔上表道:“陛下,今我大漢掃平燕代、虎踞中原,為天下正統!當向司馬晉室和秦國下書,令他們自去帝號,順應天意,成為我大漢屬國,否則臣必率大軍討伐!”
“准奏!”
小皇帝劉賀自然唯魏王冉閔侍從,當即批准了他的本奏。
於是,魏王冉閔命宰相韋蕭起草了兩份勸降國書,分別蓋上玉璽印章,派御史送往建康和長安。
與此同時,魏王冉閔盡起百萬大軍,兵分三路,
一路由燕王慕容垂統雄兵三十萬,會同洛陽的張溫,威逼秦國天險潼關,
二路由天策大將軍王泰,也統雄兵三十萬,會同漢陽的董閏,兵屯長江口,做渡江之勢!
第三路,魏王冉閔親自坐鎮,統雄兵四十萬,戰將百員,為中路在荊州和豫州機動,
只要慕容垂和王泰的兩路大軍受阻,魏王冉閔即刻派兵前往支援。
十日之後,司馬晉室和秦國的苻堅,都收到了魏漢御史送來的國書。
先說司馬晉室,褚太后收到國書之後,
趕忙把江南四大家族召集在一起商議,是歸順魏漢,還是劃江而治。
琅琊王司馬昱和大將軍桓溫,都主張自去帝號,奉劉賀為天子。
司馬昱和桓溫勢力最為強大,他倆一同意,褚太后和王、謝、庾等家族不得不同意。
於是司馬晉室上書魏王冉閔,願自去帝號,晉朝改為晉國,奉魏漢為天下正統。
此時,秦國皇帝苻堅,剛剛平定了西涼,實力獲得了增強。
他本欲拒絕魏王冉閔,出兵潼關攻伐魏漢,
不過,當苻堅得知司馬晉室也已然自去帝號,奉魏漢皇帝劉賀為天下共主
一時間,也沒了主意。
苻堅趕忙把軍師王猛找來,聽取他的 意見。
王猛對苻堅道:“如今魏王冉閔掃平燕代,司馬晉室又已歸順,此乃天意。我大秦攻伐天下的戰略已然不通,陛下當順從天意,奉魏漢為天下共主,以使關隴雍涼之地百姓免遭戰火!”
那苻堅聞聽王猛之言,當即便下書魏王冉閔,
表示也願意自去帝號為秦王,歸順魏漢,奉劉賀為皇帝。
由此,自兩晉五胡以來,天下分崩的局面結束,再次歸為一統。
魏王冉閔輔佐漢帝苗裔劉賀為帝,復興漢室,並在兩年後遷都洛陽。
遷都洛陽之後,皇帝劉賀順應民意,將皇位禪讓給魏王冉閔,
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冉魏王朝成立,徹底結束了五胡亂華混亂的局面。
二十年後,魏王冉閔故去,世子冉智繼位。
冉智稱帝之後,拒絕冉胤回朝祭奠父親冉閔,於是鐵勒國王冉胤一氣之下,去掉了冉姓,改胡姓拓跋,
隨後,拓跋胤揮師南下攻破了鄴城,殺死皇帝冉智,在長江以北建立了北魏。
晉國在與北魏對峙翌年後,被劉宋政權代替。
天下進入了南北朝時代。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