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兄弟真是大福之人!身上的寶物比那些大宗門的天驕還多,難怪能以一敵六!”

刀疤臉校尉姓馮名大彪,看似是個大老粗,實則粗中有細。

“財不外露,我一皆散修偶然得如此重寶,若不加以掩飾,就如同稚童抱著金磚上街,還望諸位保守秘密。”

“那是自然!這是山上宗門雖看著一個個仙風道骨的,其實多是著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殺人越貨的事私下裡指定沒少做!”

大鬍子校尉姓胡,單名一個奎字,為人豪爽,最好打抱不平。

韓立雙手環抱在胸前似有意遮擋,聽完剛才發生的事,雖然與林承宇冰釋前嫌,卻也發現林承宇身上有太多秘密但又不好細問,以免惹人懷疑自己是別有所圖。

“現在我們已匯合,有聖上今令在,侯爺定會調大軍進京勤王,以侯爺的神勇加上將士拼命,定能誅魔頭、清君側!”

“只是如今我們雖已會合,非築基修士不足慮也,但黃老前輩和公主那邊孤身二人若被縹緲宮的發現,恐生不測呀。”

“林大哥不必擔心,以我師父之能,三兩築基也奈何不得他,不過還是得請師兄那邊儘快派人去接應為好,畢竟公主在那兒,師父多了個軟肋。”

“我現在就派傳令兵通知其它小隊,全速趕往那邊。”

“家師身在山野密林,即使我繪出地圖,將士們恐怕無法前往。”

“無礙,軍中斥候都隨侯爺習武,雖真氣未成,但也遠勝常人,跋山涉水還是無礙的。若是二十隊斥候全趕過去,就算是對陣築基也不無勝算。”

“如此甚好。就有勞馮大哥安排了。”

林承宇一行星夜急行,在清晨東方亮起魚肚白時,眾人來到一座城池面前。

“滄州城!此城甚是雄偉啊。”

“林兄弟想來是不曾到邊關走動,這城雖不錯,但離我們邊關城防的壯闊,還相差甚遠。”

“哦?那我還真想早日一見。”

難不成也修了萬里長城?

“軍隊不可擅離駐地,所以我們入關時皆是偽裝成走鏢的鏢隊,但如今各處關口開始核驗身份文牒,只怕是很難過關了。”

“大不了就不進城,好在之前蒐集的糧草皆還可以撐一段時間,等靠近我們邊軍的勢力範圍,撤去偽裝又如何?”

“不入城容易,可沿途諸多關卡都開始驗查文牒的話,不想辦法變通,如何能過?”

“這——哎!那你說怎麼辦?老子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保家衛國,怎進出自家的關隘卻像做賊一樣!”

“二位大哥,可還有軍鴿傳信?”

“還有幾隻。”

“那便好,讓其帶書信回去直接讓侯爺發兵勤王。而我們也大大方方的入城,聖上金令在此,若是有人敢輕舉妄動必是國師的人!殺之又有何妨?”

“林兄弟所言在理,侯爺發兵勤王已是箭在弦上,我們金令在手只需昭告天下便可掌握主動。只是如此一來,國師一黨必會派人來搶奪金令,我們必須在侯爺趕來前守住金令才行!”

“就這樣辦!伸頭一刀縮頭一刀,不如攤牌戰個痛快!”

李大彪將紙條寫好放飛信鴿子後,胡奎便讓手下士卒撤了鏢隊偽裝,急馬直奔城門。

“來者何人!”

那一隊守城士族見一隊人馬急奔而來,立馬搬出了拒馬,嚴陣以待。

“鎮南侯長孫將軍部下校尉,馮大彪!”

“胡奎!”

“鎮南軍?不好好在邊關,來此何干?莫不是擅離職守!”

“奸賊鐵厲篡權、邪教縹緲宮亂政,鎮南侯特發兵勤王,以正朝綱!”

“放肆!我看你們分明是意圖造反!”

“聖上金令在此,安能有假?”

“這——既然如此長孫侯爺可在?”

“侯爺與大軍不日便到。”

“爾等身份真假難辨,等侯爺到了再進城不遲。”

林承宇怒道:

“我等聖上金令在手,乃是勤王正義之師。爾等卻推三阻四,爾等究竟是大唐的兵,還是那國賊的狗?見聖上金令還不跪下!”

“這——”

“你們眼裡是隻有國師沒有天子嗎!這大唐究竟是姓李還是姓鐵!爾等究竟是君王之臣民,還是仙門的奴隸!”

林承宇的大聲質問引得人們議論紛紛,此時滄州刺史及其手下一眾文武趕來,在城牆上向林承宇一眾問話:

“爾等說是鎮南侯的屬下,可有憑證?”

“軍籍文牒在此!”

胡奎將自己的身份文牒扔給了面前的城門官供其查驗。

“稟大人,確是鎮南軍無誤。”

“刺史大人,這下可以讓我等入城了吧!”

林承宇小聲道:

“怕沒那麼容易,城牆上有修士,還是築基境,怕是縹緲宮的人。”

果不其然,那刺史繼續道:

“身為鎮南軍,不好好守境安民,來我滄州做甚?是你們擅離職守,還是他長孫羽沐要攻打我滄州造反啊!”

“你!”

胡奎被氣得不行,馮大彪怒道:

“我們是進京勤王,爾等再三阻撓,我看你們和那竊國奸賊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放肆!小小校尉居然侮辱當朝國師和朝廷命官!”

林承宇答道:

“既然是朝廷命官,為何不聽天子金令調遣?”

“本官豈能被你的假金令矇騙?哪位將軍願意出戰拿下這些個叛軍!”

“慢著!爾等高在城牆,怎能認定這金令是假?有千里眼不成?”

“那你且呈上來,本官指出其偽劣之處,讓你心服口服!”

“哈哈哈哈!恐怕我的真金令半道兒就被你換成了假的。我手持金令,爾等卻立與城牆高高在上,根本是沒把天子放在眼裡。即使要驗真偽,也該爾等出城來恭請金令去驗看,爾等如此做法,與宣天子答話何異?爾等就是這樣恭行為臣之道?”

此時,等著進出城的百姓越積越多,還有不少人聽說後特地跑來看熱鬧。

“聖上金令,確實禮當恭請。即使有假,也該事後問罪,不可憑猜疑而怠慢。”

“恭請個屁呀,我看你是書讀傻了,那刺史痴迷長生仙術,早就和縹緲宮的人穿一條褲子了!”

……

隨著百姓議論紛紛流言四起,那刺史的臉色愈加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