嶧城書院坐落在嶧城城西,位於城西南江之濱,與青山隔江而望;書院內亭臺掩映,繽紛四季,綠樹成蔭;有校舍三座共計四十八間,容納各年齡段,各天賦者六七百人;有宿舍十座,男女間分開各佔五座;還有專門劃分的給老師居住的綠竹。

嶧城書院共佔地37.5畝,共計兩萬五千平方米,教學條件在三大書院中排名第一,師資力量排名第一,學生招錄人數排名末尾,皇家學院分配名額錄取人數排名第一。

江南書院,北方書院近兩年來每年派學生來嶧城書院交流,三者之間的差距已經慢慢在縮小;董祥一直在尋求突破,一個是招生人數的限制,一個是訓練課程的方法。

嶧城書院當初建立的時候,在王福瑞的幫助下,拉了一批贊助;也付出了一些名額交換。才有瞭解決學生吃飯,住宿的條件;經過幾年的努力,師生的力量在整個曌國,是排的上號的,嶧城書院是年輕的向上的,也因為年輕和朝氣惹來群狼環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招生變的困難了,只有嶧城的人,那些贊助過的人來參加入學面試,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才將將有了六七百人,對於一座三十萬百姓常居人口的嶧城,這個比例是極為低的,雖然年齡有限制,也不至於只有百人之數。

還有就是,訓練課程;一般來說,覺醒第一,武者第二;所以其它兩座學院都是以血脈為主,到處去找天賦者,雖然也有成效和成績,卻將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天賦者,然後再培養覺醒。

而董祥不一樣,經歷過元年動亂的他知曉,血脈是基礎,人更是基礎;他結合武冊,研究武冊,發現習武之人血脈比一般人的氣血更加的磅礴,而且隨著日復一日的修行,和滿足修行氣血的草藥或者肉食,武者的氣血將更加磅礴,甚至能僅憑氣血之力就可以用刀劍劈開五行;董祥曾見過軍神,誅妖誅邪僅靠手中的刀,任敵如何搬運五行,搬山踏浪,還是金行化針偷襲,或火海包圍,均一刀破之,斬來犯之敵於刀下。

一人之力可抗天力,甚至以凡人之軀征戰天下,最終成為軍神,成為曌國百姓心中不滅的火種和信仰;董祥從這裡看到了希望,董祥不將天賦者視為天賜,而是可以人定勝天;董祥尊重自然,尊重五行,敬重天,但若有不法之事來臨,難道就等天救嗎?這是吳王的不屈服,也成為了董祥的不屈服;他要給平凡人一個可以覺醒的機會,一個自信獨立的機會,一個不屈服的火種。

董祥找到靈境,然後以培養武者為底,每個人都做好記錄,一年,兩年,三年;終於在六年前,董祥成功讓一群普通人,部分成為了武者,其中的部分人又成為了覺醒者,這群普通人有受不了苦或者不適合成為武者的放棄了測試,但是沒有因為練武死去而不得不離開測試的;這一次董祥更懂得了人定勝天這四個字的含義。

終於,嶧城書院成,然後一飛沖天,成為三大書院之首。

後來江南和北方書院派人來學習,董祥並不吝嗇知識,盡心盡力教導;他說:“希望百花齊放,不要一枝獨秀”

董祥的夢想實現了,每年增加的覺醒者都比往年數量多了不少,這比終大元一朝只有兩三百名覺醒者的情況好太多了,現在皇家學院畢業和沒畢業的覺醒者已經達到了千名,整個曌國登記在冊的覺醒者已經達到了一千八百名,堪稱奇蹟。

現在董祥還想再開一門訓練課,就是野外訓練課,即增加學生們對野外的生存能力,也是增加招生的一種宣傳方式。

這是董祥知道王東方之後,極力勸解王福瑞讓王東方留下來任教的理由,他覺得王東方是目前最好的人選。

至於招生困難,既然想獨佔一桌菜,不分出來,那就換個房間再開一桌菜,董祥想說:“好酒好菜吃慣了,好環境待慣了,以為能抓住自己能為你們專門上菜了?想的美,不想吃就別吃,也不求著你吃這頓飯。”

王東方在邱子彤帶領下,領略嶧城書院風景的第二天,董祥出了嶧城書院,喬裝打扮,到了城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