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熱氣球不能批次生產,所以組建空軍這件事情就暫時擱淺了。
還有就是,弓箭要進行改良,這下子,工部算是徹底忙了起來。
對於弓箭改良這一塊,穀梁淑慧並沒有參與。
一是、她不懂弓箭,自己沒有做過,當年的臂弩,她在前世,僥倖近距離觀看製作過程和圖紙。
二是、對於小皇上,穀梁淑慧不想付出太多,她怕到時候培養出來一個白眼狼。
穀梁淑慧也不期望小皇上能開闢沐陽盛世,能維持現在的情況,她就知足。
隨著盛夏的到來,讓小皇上感到苦不堪言,和穀梁淑慧商量,打算去山莊避暑。
穀梁淑慧同意,於是,小皇上把政務搬到了山莊。
不過,穀梁淑慧卻沒有在山莊住下,而是去了行宮。
並告知小皇上,有自己做不了主的事情,去行宮找她商量。
行宮的管事看到穀梁淑慧,非常熱情的迎了上來。
“奴才算著,大長公主快過來了,您的臥房奴才有天天派人打掃,非常乾淨。”行宮的管事笑容滿面的說道。
“辛苦了,這是我們主子賞賜的。”芙蕖遞給行宮主管一個紅包說道。
“奴才多謝長公主殿下。”
“殿下,奴才讓廚房給您準備一道酸筍老鴨湯,如何?”
“可以,這酸筍是哪裡來的?
“在行宮竹林裡挖出來的,吃不了,賣不上價錢,想著不能虧了,就都做成了酸筍。”
“行宮裡,可有紅薯粉?”
這紅薯粉,還是先帝在世的時候,穀梁淑慧外傳出去的。
在先帝時期,穀梁淑慧只忙了一件事情,就是提高農業,讓老百姓能夠填飽肚子。
現在的沐陽,在農業這塊上,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
史記官在他的那個本本上,可沒少記載各種農作物出現的時間,傳播人是誰等等內容。
“有,奴才這就去取。”
“主子,要紅薯粉做什麼?”
“做酸辣粉,很久沒有吃了,有點想這個味道了。”
“奴婢這就去給您做,對了,主子,今天的配菜放什麼?”水芸說完,就朝廚房的方向走去。
“酸筍。”
“主子的酸辣粉,在沐陽,可是很受歡迎的,光是店鋪,就開了十多家,還不算那個加盟進來的。”
“如果可以,本宮還想吃螺螄粉,這個才是搭配酸筍的關鍵。”
“主子,這要是被水芸聽到,肯定會纏著您教她做這個螺螄粉。”菡萏打趣的說道。
“她在主子這裡,可是學到不少菜品的製作,將來都能夠開個小餐館了。”芙蕖也打趣道。
“好久沒有進山了,明天咱們進山去看看。”
“主子,萬一皇上找來怎麼辦?”水芝問道。
“也是,這皇上不親政,真麻煩。菡萏,一會兒你去山莊那邊,問問皇上,明天要不要和咱們一起進山?”
“是。”
“主子,您要帶皇上一起進山?”芙蕖詫異的問道。
“有何不可。璟陽還沒有進過山呢!正好藉此機會進山溜達一趟。”
“安全問題怎麼辦?”水芝接著問道。
“璟陽有暗龍衛在暗中保護,安全的問題不用擔心。”
“可惜,四皇子跟隨賢貴太妃去了封地,不然也帶上他,他們三個中,也只有煦兒進過山。”
被穀梁淑慧提到的四皇子,現在正在帶著人外景麗城城外大山裡溜達呢!
雖然自己不認識什麼東西,但不妨礙他尋找快樂之處。
等菡萏回來的時候,身後傳過來小皇上的聲音。
“姑姑,你真的帶我們去玩?”
“不是,確切說的,本宮只你一個人進山玩。”
“真的,我還沒有進過大山呢!”
到底是孩子,不管如何裝深沉,一旦聽到有新的事物,立刻恢復成孩子樣。
“今晚你住在行宮,也省的你來回跑了。”
“多謝姑姑。”
不一會兒,水雲就把酸辣粉端了上來。
給皇上和自家主子一人一碗。
“姑姑,這是什麼啊?”小皇上看著碗裡的酸辣粉,不解的問道。
“酸筍酸辣粉。”
“回皇上,奴婢給您準備的,是不辣的。”水芸在一旁回道。
“不辣的還叫酸辣粉嗎?直接叫酸筍紅薯粉得了。”穀梁淑慧反駁道。
水芸:主子啊!你可長點心吧!你不怕辣,可不代表皇上不怕辣啊!
穀梁淑慧也不管小皇上如何想的,直接拿起筷子,吃了起來。
穀梁璟陽看著姑姑吃得開心,他也拿起筷子吃了起來。
這是他第一次用這種方式吃紅薯粉。
即使是不辣的,紅薯粉的湯底也是十分美味。
“過癮。”穀梁淑慧放下筷子,說道。
“主子是很久沒有吃這酸辣粉,這次吃完,下一次吃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姑姑,這紅薯粉不能天天吃嗎?”
“可以啊!但是做成酸辣粉,本宮不建議天天吃,因為會引起營養不良。”
“偶爾吃一頓,是沒有問題的。”
“晚上吃米粉吧!乾的米粉還有嗎?”
“沒有了,得現做。”水芸回道。
“姑姑,這米粉又要怎麼吃?”穀梁璟陽就像好奇寶寶一樣,問個不停。
“這米粉也有好幾種吃法,有酸辣米粉,肉沫米粉,牛肉米粉、酸筍米粉、炒米粉和各種炒米粉。”
“如今天氣熱,可以吃涼拌米粉,還有一道酸筍老鴨湯,吃起來,也不會膩。”
“姑姑,我可不可一直就在行宮裡啊!”
小皇上一聽有這麼多好吃的,頓時不想回山莊了。
“可以啊!當初讓你來行宮避暑的時候,你非要去山莊避暑,怎麼樣,最後還不是住到了行宮裡。”
“還不是姑姑這裡有美食!”穀梁璟陽有些撒嬌的說道。
“讓人把你的行李搬過來,在通知朝臣,到行宮這邊報到。”
“知道了,姑姑,我這就去安排。”
穀梁璟陽高高興興的讓郭正祥去辦理這件事。
“就算你住在行宮,但是這些東西不能天天吃,頓頓吃,知道嗎?”
“侄兒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