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的情況你也比較瞭解,你說說根據你最近的觀察和訊息,這個《投名狀》大概情況是什麼?值得我們投入多少?”
“王總,我很看好《投名狀》在內地市場上的前景,到時候票房應該在三億左右,甚至還要高上許多,不過因為考慮到各種因素所以我建議咱們最好還是給票房分成比較好。
這樣哪怕是到時候票房不景氣,我們也不至於賠錢。
畢竟如果直接購買對方開價肯定不低,畢竟這電影初步投資的兩億,但只是拿下李連杰三個男主演怕是就要去掉一多半,剩下的服裝和其他人員以及場地,這2億肯定是不夠的。”
在2007年,做為第一檔的估計明星李連杰的片酬大多都在一億三千萬左右,而劉德華在2000萬左右,至於金城武也要有個1300萬左右,由此可見王京華的估算還是較為準確的,同時也能看出孫磊拍攝的這部《投名狀》算的上是真正的大製作。
“這劇本投入這麼高確實用分成更加保險一點,不過你確定這電影收入能達到你剛剛說的三億這麼高?”
“這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王總這電影參加的主演有李連杰劉德華以及金城武,有這三人參演基本上就可以保證這部電影在中國境內的收視率,而有李連杰在也使得這部電影在歐美登陸的機率極大,而只要在歐美登陸,那我之前預估的三億也會有可能直接變成美金。”
“行我這邊會馬上召集公司高層開個會,你可以先和對方進行一下洽談,穩住對方。”
做為當前大陸第一影視公司,此時的華誼除了固定的電影投資拍攝外,還有著數量龐大的藝人,本身更是帶有發行能力,雖然相較於中影的發行力相差甚遠但畢竟也算是入了其中。
所以王中軍雖然對於這部電影很是心動,但還是希望可以透過華誼在大陸娛樂圈的地位拿捏一下對方。
不過最後考慮到對方除了自己以外,也可以聯絡內地發行行業真正的大佬中影,以及已經與投資方合作多年的博納後,王中軍最後還是決定開出一個他覺得很靠譜的價格。
畢竟在2007年這個時間段,相對於內地影視投資,電影發行可算得上是一塊超級賺錢的生意,不過相較於前者,發行這塊無本買賣的競爭可就激烈許多了。
當然能讓王中軍放棄做小動作的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這段時間華誼在內地也算蒸蒸日上一點都不缺流動資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華誼現在正在準備進行為自己上市。
一旦《投名狀》可以在內地熱播,那不但能確保公司上市,而且還能很大程度上拉高自家股票。
“孫導,我們王董事長給出的價格是,百分之七的發行費,不過到時候的宣傳,製作海報、花絮、短片等等費用我們這邊就不會額外收取了,另外如果孫導同意的話,我們還會私人送給您一千萬的華誼原始股份。”
發行費一般放映地區獲得發行權後給發行方的費用,除了發行費外還要給國家專項基金繳納百分之五的費用,另外還有稅收以及院線提成和製片方分成這些費用。
以100的票房為例子。
5是要上繳的電影基金,上稅3.3,剩下的91.7。
影院拿走35—40,院線拿約5,製片發行商方拿剩下的約50。
導演,編劇、演員沒有分成,只有報酬,但一般都會約定分紅。
分紅導演和大牌演員一般沒問題,但編劇就拿得到拿不到就兩回事了。
當然這個大牌分紅看之前談判,有的是拿片酬,有的是拿分成又或者是片酬加分紅。
百分之七的發行費說實在並不是很高,不過考慮到內地這個時間段偷票房的行為實在是盛行所以這個數字其實上下浮動會很大。
再加上發行費最後收益到不了自己手裡面,所以孫磊對這個並不是很在乎,這電影也不是他投資的,根據之前說好的,他除了全球票房的百分之五以外連一分錢片酬都沒有。
不過華誼的一千萬原始股確實很有價值,估計所有人都想不到金融危機過後的09年華誼股票上市開盤價格直接來到了63塊多,堪稱恐怖。
這時候孫磊突然想到,眼前這個女人王京華好像再過幾個月就要叛逃華誼了?後世還傳聞,當初華誼上市,王京華想讓王中軍送自己一千萬股,但對方不願意,想要王京華認購,最後雙方心生間隙,王京華帶著一批華誼藝人直接跑了。
“這個條件我可以答應,但是有一點我要提前說清楚,這次發行費百分之七可不算低,真要是內地票房破兩億,你們就算是去除宣傳費用也會有超過三千萬的收入,更不要說內地院線裡面的一些投票之類的小動作了,所以你們這單的收益肯定很好。
但是有些事情不要做的太過分了,我也是要票房和成績的,別到時候給我搞出一個一場一人連播三場的笑話來,真到那時候也不要怪我孫磊翻臉不認人。”
王京華對此稍稍有些吃驚,這孫磊這些事情居然不用匯報一些投資方?和對方商量一下?直接就決定了?這是不是有些不靠譜?
不過不管怎麼樣,反正做為導演的孫磊答應了,那自己就可以準備合同了,到時候出了問題也是這位孫導演擔責。
其實在王京華看來不一定靠譜的孫磊在英皇這次投資的事情中的話語權比她想象的要高。
一方面是因為這專案,楊守成已經全權將其交給了自己的侄女楊詠輕,另一方面在英皇看來這個時間段的大陸市場雖然也很重要,但相較於海外的歐美市場來說就實在是不值得一提了。
再加上最近戒指對楊詠輕的影響越來越強,使得她對孫磊越來越依戀,因此只要不是答應了太過分的條件問題都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