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川歷6886年一月,劉嘯與四公子喬玉成回到闊別已久的嶺越城。
剛進府中,喬玉成就找到父親,將自己與劉嘯結拜為兄弟,和要為劉嘯脫離奴籍的事和盤托出。本來父親還懷疑,喬玉成受到外人蠱惑,才與低賤的奴隸結為金蘭,當了解了劉嘯在州府的所作所為,便打消了自己的想法,讚賞老四做得對。
第二天,家主喬炳毅親自安排,當天報備官府,正式解除主僕關係,劉嘯終於是自由之身,暫時客居喬府,不過是單門獨戶。
沒想到兩年時間,自己居然能重獲自由,能夠成為豪門的座上客,十五歲的劉嘯深知這一切都是自己修煉的功夫帶來的,沒有誰會低身青睞一個毫無背景,毫無實力的奴隸。
夜晚,院落,一輪明月高掛,清冷的白月光從枯枝的縫隙中灑落在劉嘯身上,月影之下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一家被官府趕出家園,流浪街頭。
親眼看到父親為保護母親和自己,奮力抵擋賊人,利刃穿身,被萬箭射死。身倒之時仍吐血高呼:“快跑!快跑!”然而他們母子還是力竭被俘,母親不堪受辱,發狂披髮跳河不知所蹤。
劉嘯狠狠握緊拳頭,對著圓月,發誓“孩兒一定要成為絕世高手,一定要找到母親的下落,官府,賊人,血債血償”。
在過去的一年裡,大永國北部旱災沒有好轉,就是雨季也才下了三場小雨,根本不能緩解旱情,一些常年奔騰的主幹河流,也在災荒中枯竭。
三州九城的億萬百姓,基本沒有收成,生活更加艱苦,不少中產地主,商人也紛紛破產,變成流民。王廷緊急從南方魚米之鄉,調運千萬擔糧食賑災,大部分卻被官商貪腐,落入個人口袋,百姓依舊苦苦掙扎在死亡邊緣。
天不假命,民只能向天爭命。
民變四起,豪強舉兵,相互征伐,時不時遊牧人還過來劫掠一番;偌大的北部地區,官府已只能守住廣賀州與舒州兩州的五座主城,和幾個軍事重鎮,其餘盡落叛軍之手。
原與嶺越家主喬炳毅對陣的大垣城叛軍仇勒,回到北方後,趁機再次瘋狂壯大,四處攻城拔寨,成為北方勢力最大的一支叛軍,號稱三十萬大軍,被推為群雄領袖。
霧隱山脈橫貫大永國中部腹地,綿延一萬八千里,穿過太安州、中州和廣明州直至西貢國,南北地域的分界線。其地形峰連峰,山連山,谷深崖絕,山高路狹,林高草茂,只有嶺越城的天嶺關和太安州的雙龍關,可以通斷南北。
北方的戰亂,讓天嶺關嶺越軍團如臨大敵,積極整戰備訓,招兵買馬,儲存物資,兵力直接暴漲一倍,達到四萬餘人,軍團長還是喬炳毅。
大公子喬玉天傳回訊息,王權與相權爭鬥白熱化,大王於內庭組建神威營,相國外控京營更加牢固,虎視禁宮,王廷六部侍郎四個是相國之人,趨炎附勢之徒更是不計其數。王廷對邊遠州府和底層官場控制日漸乏力,政事糜爛更甚,民怨沸騰。
而東北地區的東呂國,南方的黑龍國則在邊關積極調兵遣將,蠢蠢欲動,想咬一口。至於偏安一隅的西貢國和東南靠海的青蕪國,實力不濟到很安分。
喬炳毅對此愁悶不已,空有報國之心,奈何局勢日崩,時常嗟嘆,隨軍參謀羅仲禮道:“將軍,朝政日非,民生困苦,亂賊四起,外有強敵虎視,內有奸臣當道,當今時局千年之未有,人心思亂,還請早做打算。”
喬炳毅誠懇請教道:“羅先生以為當如何?”
“狼煙四起,亂世出英雄。當據膏腴之地,收天下之智,練精銳之師,合聯縱橫,待時機有變,掃清環宇,成就萬世不拔之功。請將軍決議!”
此話模稜兩可,但其野心勃勃之意,昭然若揭。喬炳毅心裡翻起萬丈浪濤,躊躇不已。
羅仲禮低聲再次說道:“將軍系出名門,護國之心,天下皆知,若無執戈之士何以報國,若無寸地之民何以擎天。如此,進可攻,退可自保。”
喬炳毅豁然開朗,大喜:“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於是,天嶺關嶺越軍團開始了龐大的練兵工作,中低層將官中選賢任能,嚴軍紀,收流民,開荒地,天嶺關外修築連環防禦寨堡;並遊說州府,擴大防區,請求撥款放糧,增加節制周邊和獨斷專行之權。嶺越城民政、治安煥然一新,民心日附,喬炳毅威望大增。
廣明州一片祥和,雖然難民多了許多,但絲毫看不出動亂的跡象,民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劉嘯要在嶺越城休息三個月,然後去州府喬家宗堂與另外兩名學兄會和,一起啟程前往太安州殷家。
雖然做客喬家,但劉嘯沒有出去應酬,低調地棲身在喬家給的院子中,除了被三弟喬玉成帶出去幾趟,都是在院落中修煉功夫和練習書法。焦化和婁輝,見到劉嘯也不敢再生事端,劉嘯也沒有計較之前的恩怨。
這段時間,劉嘯回顧了自己修煉的六門功夫:
羅漢拳,品級不入流,融會貫通;
虎賁拳,品級不入流,殘缺不全;
九層虎嘯龍吟訣(無極經),品級不明,已進階第三層;
先天大荒真訣(無極經),品級不明,停留初級階段半年,沒有進展;
彌月刀法,黃級功法,霸刀之金戈鐵馬,初窺意境,進展緩慢;
本能經,剛開始修煉,效果不明。
劉嘯總結分析自己的狀況,認為人一天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資源有限,以有限的能力駕馭無限的事務,非明智之舉,必須統籌全域性,有舍有得。於是決定放棄修煉羅漢拳,虎賁拳,先天大荒真訣,集中精力專修其他三門。
虎嘯龍吟訣,提升真氣雄厚程度;
彌月刀法,提高武技對戰能力;
本能經,固本護精,提升精神力駕馭彌月刀法;
除了修煉這三門功法,劉嘯在喬玉成幫助下,從喬家子衿堂借來很多名家書帖和書法著作,每日臨摹學習兩個時辰。
剛開始練習書法的時候,大量臨摹各種書帖,結果字寫得越來越亂,完全是四不像字型,情緒反而變得更加心煩意亂。
經過思考,劉嘯認為是自己錯了,因為我們從未期望過,剛出生的嬰兒就能落地飛奔。自己的書法水平太差,在筆法,構思,形體等最基本能力都沒準備好的情況下,一上來就開大招,大量臨摹各種名家字型,妄想寫出名家之作,絕對是異想天開。所以他從最簡單的選筆,橫撇豎捺開始,只研究一幅字帖的細節,反覆琢磨每個字的落筆、力道、收鋒等,忘掉之前的寫作方法,用心去寫好每一筆。
一開始很繁瑣,很枯燥,機械地重複著一個個慢動作。劉嘯反覆勸告自己,萬事開頭難,一定要有耐心,毅力磨鍊心智,甜頭在後面,努力讓自己的心情平復。
他充分發揮自己先天之境的敏銳觀察力,精準控制每一筆的力度和結構,再用過目不忘的能力,時刻調整寫字過程中出現的瑕疵,最後以本能經中的精神修煉方法,將精神融入到寫字的筆意中。
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起萬丈高樓。